
三下语文练习二教学设计.doc
9页三下第 二 单元 课题 练习2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真读短文,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学会简单的运用2.照样子,用钢笔练写上下结构的字教学重点认真读短文,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运用表示颜色的词,练写上下结构的字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小黑板【先学提纲】一、处处留心1.试着写出几个类似的表示颜色的词语金黄、粉红、 白花花、红通通、 金黄金黄、瓦蓝瓦蓝、 二、写好钢笔字1.认读“驾”“碧”“望”三个字2.说说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描红学情分析 学生对表示颜色的词语,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时,引导学生美美地读,深入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当以及短文表达的意境美。
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处处留心出示目标:认真读短文,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学会简单的运用一)激情入境,预习检测1.同学们,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知道大家都很聪明,就想考考大家,他们的问题是:我们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请用上表示颜色的词语说说我们这个五彩的世界上的万物,如:粉红的桃花2.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来做裁判,看谁是最后的赢家3.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因为负责着各自的工作,所以虽然同住在天上,但是很难见面,所以他们常常用写信把各自的见闻告诉对方瞧,这就是他们写给对方信出示短文内容)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呢?(指名读,请其他学生评价;齐读短文二)研读发现,交流感悟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各自认真地读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想这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并找出文中表示色彩的词,用“——”画下来2.全班交流找出的表示颜色的词语3.指名朗读,边读边想象天空的美丽4.读一读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试着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5.去掉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朗读,体会其作用6.指导朗读短文,体悟文章用词的精当和短文所表达的美的意境三、关注生活,学以致用1.同桌相互讨论,试着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偏正结构和ABB式表示颜色的词语:金黄、粉红、雪白、碧绿、瓦蓝、橘黄、奶白、杏黄……白花花、红通通、黄澄澄、蓝盈盈、黑乎乎、绿油油……)。
2.回忆我们生活或学习中积累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用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句话3.学生自己读读第二篇短文,思考以下问题:(1)这一段话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在印象中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2)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个季节里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色彩的词,并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4)教师巡视学生,对个别学生给予及时的5)请同学完整地读一读短文,体会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给文章带来的美二、写好钢笔字出示目标:照样子,用钢笔练写上下结构的字一)组织观察,交流发现1.认读“驾”“碧”“望”三个字2.学生自己研究这些字的结构特点和笔画间的关系,小组交流3.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归纳:上分下合,两部分应紧紧相挨,下半部分要托住上半部分,使整个字平衡、美观二)书写示范,感知方法1.请三名上黑板分别写三个字 2.组织学生评价交流提醒学生“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3.教师选作书写示范1)示范描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2)学生练习描写“驾”字3)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4.描红练习,及时点拨 让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教师注意督促学生用正确的握笔姿势书写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三、检测完善:1.写几个表示颜色多的四字词语2.在( )里填入恰当的表示色彩的词 )的小草 ( )的天空 ( )的湖水( )的梨花 ( )的晚霞 ( )的葡萄3.完成《当堂反馈》第课时教学反思: 三下第 一 单元 课题练习2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熟背八条成语和古诗《清明》2.大致体会成语古诗的意思3.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古诗的意思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教学准备先学提纲、【先学提纲】1.读一读练习中的八个成语,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在旁边做上记号2. 背诵《清明》,并通过课外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意。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培养积累习惯的最佳时段,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查资料,基本能了解词语和古诗的大体意思但诗歌表达的意境,应在课堂上结合清明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1. 读读背背学习成语出示目标1:读背八个成语,体会成语的意思,增加语言积累 2. 图文结合,激发兴趣1.过渡:我们祖国的文化宝库里蕴藏着数不尽的财富,除了古诗外,还有许多,如成语今天我们又要去学习八条成语,谁来把它们读一读?(出示成语,老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二)理解词义,诗韵连诵1.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大体上能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有始有终:做一件事有开头有结果有机可乘:有机会可乘,有空子可钻有志竟成: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能成功有求必应:只要有请求,就一定答应有根有底:比喻事情是有其根源和内情的有恃无恐:因为有倚仗就无所畏惧或顾忌有利可图:可以从中牟利有口难言:有嘴却难以说出,形容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2.学生齐读3.同桌练习背诵4.集体背诵5.指名背诵三)入情入境,指导运用1.小红每做一样事情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哪怕遇到了困难也不会退缩,直到完成为止,让你想到了( )、( )这两个成语。
学习古诗出示目标:大致体会古诗的意思3. 激情入境,预习检测1.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我们去年学过他的一首诗,谁还记得?能背给大家听听吗?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2.我让大家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杜牧写的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听?3.今天我们再去品读一首杜牧写的流传了千百年的七言绝句——《清明》出示古诗)(二)理解词义,诗韵连诵1.指名读2.清明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时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3.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5.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没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会怎么回答呢?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6.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村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7.学生自读、自背8.指名背诵三)入情入境,指导运用1.清明时节,细雨纷飞,许多人回乡扫墓,这让我想起了《 》中的两句诗: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二、口语交际(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春天来了,同学们想不想去郊外游玩呀?2.出示题目:春游的建议(二)呈现范例,提高实效1.分组讨论题目中的三个问题:这次春游去哪里?可以安排哪些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每人在小组里要谈自己的建议三)创设语场,自由表达1.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与指导1. 打破壁垒,拓展视野如果去春游,你想去哪儿?安排哪些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制定一个计划三、 检测完善三、 当堂检测1.仔细读读,哪个字的读音是错的?( ) āi hú kuāng jiānA 哀伤 B 弧线 C 眼眶 D 信笺2.认真辨别,哪个词语含有错别字?( )A有机可乘 B有恃无恐 C有根有低 D 有志竟成3.下面诗句中,哪句不是描写传统节日的?(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下面的句子中,哪个成语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1) 奶奶对孙子总是________,处处宠爱他,让他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什么事情都不肯自己做A有求必应 B有口难言 C有恃无恐 D有始有终(2) 爸爸认为现在天气炎热,人人都爱喝冷饮,所以卖冷饮的生意是_______的A有机可乘 B有根有底 C有利可图 D有志竟成附答案:1.C 2.C 3.D 4.A C二、 作业完成《当堂反馈》第2课时教学反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