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用植物学.doc
17页编号 广 东 药 学 院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申报书 课 程 名 称 药用植物学 课 程 性 质 □公共必修课 □基础必修课 □专业主要课程 □其它 申 报 类 型 □精品课程 □优质课程 课程负责人 严寒静 所属二级学院 (盖章) 所属教研室 申 报 日 期 2008 年 5 月 20 日 广东药学院教务处 制1.课程基本信息及指导思想课程编号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层次本/专授课专业(方向)授课年度C06011013231本科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第二学年C06010513231本科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第二学年C06010134032本科中药学第二学年C06010125040本科中药学(中药分析鉴定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第二学年C06010153924专科中药学(专科)第二学年C0601017323618本科药学第二学年1-1课程的目标定位课程定位及建设目标课程定位:《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植物生理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中药栽培学及生药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
建设目标:总体目标 : 药用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将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本科教学改革即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具体如下: 1 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改中的主导作用,调动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参与教改的积极性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兼顾知识的完整性,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重视实验课,对实验的内容作重新调整,完善药用植物学实验讲义,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熟悉工具书的使用 2 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抓好充实和完善的药用植物学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建设 在初步建立药用植物学教学数据库以后,要继续把相关的资料补充进数据库,同时建立模式药用植物实验的录像教学片以及编写适用于实习基地的野外实习指导,建立实习基地的药用植物图库网页在建立立体化的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上作更多的工作。
3 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在植物形态解剖、被子植物系统分类实验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分别开放实验室在完成根、茎、叶的器官结构的学习之后,连续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采集植物材料,徒手切片、制片、观察,训练徒手切片和制片技术,加深对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认识和了解 4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对药用植物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主动自觉地学,在有限的课时中掌握终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所挑选的代表药用植物分类群进行深入讲授,在实验实践中抓住关键问题,用多媒体的手段展示植物的结构,解析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促而不是逼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为此,我们将继续探索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5 优化和充实教学队伍,保证教学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目前已有的教学队伍无论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上都比较合理,因此提高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就成了当务之急首先是要培养既能讲授理论课,也能指导实践课的教师我们将分步走,把药用植物学的内容分为植物形态解剖和药用植物分类二部分,每一部分安排一个青年教师作为主攻的方向,通过个人自学,外出进修,参加教学会议,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特别要在教学实践中,在学生的诘难中带着问题学习来提高自己;一段时间后再轮换到下一部分,最后达到通讲整门课程的目标;其次是鼓励教师更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第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并且让年青教师在其中发挥主要的作用,这些资源库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头。
建立完善的资源库后,也将帮助年青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第四是鼓励青年教师勇于探索和试验,把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引向深入,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下来,写成教学论文 1-2教育思想观念课程教育思想观念本课程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注重课内课外结合,将课程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第一、二、三课堂的紧密结合第一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制作和完善大量丰富的药用植物学课件,通过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等媒体类型,生动、形象、具体地呈现给学生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一流立体化教材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改变单纯传授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师“一言堂”,对学生注意启发诱导,对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各抒己见,去伪存真,以求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解析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向教师挑战。
3、教学内容上要进一步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始终保持先进性,及时反映和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4、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对不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验项目进行删除或更新,做到少而精、整体优化,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5、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考试重点从获取知识量向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转移,把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作为目标,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成绩,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课堂(课程教师、本科低?年级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活动)课堂教学与大学生科研相结合,选择一些药用植物学研究课题,结合实验室的条件,让优秀的大学生进入实验室,独立完成科学研究项目,进行严格的科学训练,让他们在科学实验中深刻的理解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技能通过这种形式,使优秀学生在药用植物学领域取得一定的科学研究成果第三课堂(组织青年教师、本科高年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进行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市场购销情况调查及中药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等。
说明:1、本申报书各项内容阐述时请注意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各表格不够可加页 2、申报精品课程必须有课程网站,未被评选为精品课程者自动参与优质课程评选2. 师资队伍人员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历学位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严寒静女1972.12副教授研究生博士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房志坚男1956.12副教授本科学士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李明女1963.12副教授研究生博士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曾令杰男1970.12副教授研究生博士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张宏意女1977.1讲师研究生硕士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何梦玲女1975.7讲师研究生博士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张春荣男1976.讲师研究生博士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杨全男1972.8讲师研究生博士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陈幼竹女1972.3讲师研究生博士药用植物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滕希峰男助教研究生博士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2-1队伍结构课程负责人情况介绍基本简介 严寒静,女,1972年12月生博士,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1998年毕业于该校植物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7月到广东药学院任教,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态学专业。
分别于2001年、2007年晋升为讲师、副教授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一直主持本科生《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课程获奖情况 2004年7月 被评为广东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5月 被评为广东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2005年12月 获广东药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主持及完成的课题主持完成了院级课题“陈皮的道地性研究”、“何首乌道地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2项;负责完成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何首乌道地性研究04105514”;主要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种群生态适应机理的研究39330050”1项目前主要参与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与沉香结香有关的真菌类群”、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项目“微生物发酵法产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内生真菌的研究63036”1项、广东省中医药局“微生物发酵法产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内生真菌的研究2060041”、“广地龙饮片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1060040”2项发表的文章1. 严寒静 谈锋. 自然降温过程中栀子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变化与低温半致死温度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2000,24(1):91~952. 严寒静 房志坚 黄宁等.中药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广东药学. 2001,11(1):17~183. 严寒静 谈锋. 自然降温过程中桅子叶片脱落酸、赤霉素与低温半致死温度的关系.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26(2):195~1994.严寒静,高晓霞,陈晓颖. 陈皮总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6):592~5935. 严寒静. 葎草的生药学研究. 中医药学刊. 2004,22(12):22626. 严寒静.不同贮存时间广陈皮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时珍国医国药. 2005,16(3):218~2197.严寒静,谈锋. 栀子叶片生理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5,14(4):21~248.严寒静,谈锋. 自然低温下栀子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中医药导报. 2006,12(2):1-3.9.严寒静,谈锋. 栀子对自然降温的适应性研究. 植物研究. 2006,26(2):238-241.10.严寒静,傅军,房志坚.不同采集地何首乌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中成药.2007,29(7):91-9412.严寒静,房志坚,余世孝.不同地区何首乌无机元素含量的比较.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13(3):313-31613. 严寒静,房志坚. 不同产地何首乌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和主成分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 (4): 416-419编写教材中药资源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