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我国目前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措施?.doc
3页1.分析我国目前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措施?答:一 •主要原因1. 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 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不注重食品质量;有的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 厂址,甚至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内容,因为他们只在乎价格,很少考虑其它因素;而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 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 首先考虑的也是价格因素, 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 即便是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 大多是吃出问题不维权2. 食品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宣传的声势不大、氛围不浓城镇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相对较高, 农村牧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较低, 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 违法者有生存空间作为食品生产者,尤其是生产蔬菜、瓜果的农民,他们对食品安全认识的程度普遍较低, 他们大多不知道什么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所以,就更谈不上如何去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了3. 无公害食品生产与销售脱节由于无公害食品科技含量高、 生产成本大,加之人民群众对其认同度的不高, 致使无公害食品销售渠道不畅, 价格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优质得不到优价,多数生产者及经营者没有 见到明显的实惠。
4. 假劣食品流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牧区随着城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 假冒伪劣食品难有藏身之地,一些不法商贩便利用农村牧区市场信息闭塞、 农牧民消费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将城区市场已经过期或者将要过期的食品通过 商品展销会”、送货下乡”等形式,低价倾销到农村牧区市场,致使农村牧区市场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 非法食品加工厂家也由城市转向农村,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继续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农村牧区消费者 这些生产加工点普遍存在着 小、乱、散”的现象,大多以租赁房屋和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加工 业为主,经营者食品质量意识不强, 基本没有检测设备及手段,房屋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5. 监管职能分散,协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食物链分属工商、卫生、质监、农牧等多个部门监管,由于这些 部门管理体制不同,人、财、物的主管部门各有其主,有的在该唱主角时却当了配角,有的 在该当配角时却唱了主角通辽市食品安全工作协调委员会自 2004年11月成立以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 但在整合执法力量、协同执法步调、密切配合作战、信息互通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6. 政府对食品安全”经费投入不足,监管工作到位难近年来,我国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投入经费少, 一些检测设备老化, 未能及时更新,另外还缺少一些必备的检测设备;抽检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及时检验食品质量的真伪, 检查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法认定的质量问题, 大大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以工商部门为例,如果想检测,只有委托外地相关部门对于涉嫌不合格的食品,因不能及时进行检 验,如果要扣留又没有法定的依据,使监管执法陷于被动状态7. 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难度较大目前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由于从事 小规模的食品生产经营投入少、见效快,因此开小商店、小吃部、小作坊就成为就业的首选这些人大多心理不平衡, 在不办理任何证照的情况下, 就理直气壮地开业, 而且又不懂法律和政策,因此在执法时常常遭到他们的阻挠和抵触,有时还出现 暴力抗法”;有些经营户流动性大,加之所售食品来源不明, 进货渠道乱,索证索票难,而且极易反弹,执法难度较大, 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特别是私屠乱宰等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8. 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化学污染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 (如二恶英)、农(兽)药残留和生物毒素(如细菌、霉菌毒素)等。
1)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首先,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有 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 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 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2000年,农业部对14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的2110个样品检测,结果蔬菜中重金属超标的占 23.5%二恶英污染是环境污染的又一个重要案例含氯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厂、钢厂及其他工厂的排放物质、焚化炉 燃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等都能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 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肉、乳及水产品二恶英是毒性极强的化合物, 其直接致死量是砒霜的 900倍,并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2) 种植业与养殖业造成的源头污染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 2500万t,农药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倍和2倍过量地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 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 对人体造成危害 农药滥用或残留超标同样会造成对人体的巨大危害。
因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 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 经人们食用后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还导致了人畜共患疾病增加3) 生物毒素的污染生物毒素污染主要包括细菌毒素和霉菌毒素 2个方面细菌毒素可直接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如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产生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与肉毒杆菌产生的肉 毒杆菌毒素都具有很强的毒性,会使人产生严重的呕吐和神经中毒症状二.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 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门也加大了对生产企业、市场商品的监督抽查力度 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上下重视食品安全, 狠抓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很大的改进,但 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 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 境,使每一个人在办每一件事时,都要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出发。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 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 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研究并提出既符合 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 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 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 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 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 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 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 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 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四)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食品行业协会,对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 推进诚信建设,培养自律精神。
协会要定期组织会员学习,组织会员互相检查、参观、评议,相互监督行业协会还应通过 各种途径(国外使馆、贸易机构、媒体等 )广泛收集国外,尤其是贸易对象国和地区的行业标 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环保要求,及时提供给相关企业和政府,研究对策,帮 助企业解决因 绿色壁垒”引起的贸易纠纷,维护企业正当的权益五) 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战, 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 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 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 不但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 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 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六)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我国已加入 WTO ,为排除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阻碍,保障食品的出口安全和人 们的身体健康,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 必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要系统研究和全面了解国际标准, 找出我国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间的差异, 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依据要注重引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 AOAC、CAC、FAO、ISO、WHO等先进标准,开展标准技术创新研究,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为政府部门制 定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撑要培养一批懂专业、外语好、 能在标准化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级人才, 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 为建立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打下基础七) 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 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结合, 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加强食品信息建设,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全 民食品消费安全利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 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 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品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作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