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勤和教辅人员专业学习辅导提资料.doc
23页2014年全旗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考试后勤和教辅人员学习资料(知识问答)一 教育理论知识部分1.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什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教育学者是谁?赫尔巴特3.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什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什么?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5.“班级授课制”是谁最先提出的?他是哪个国家的?夸美纽斯 捷克6.谁开创了“现代教育派”,他是哪个国家的?杜威 美国7.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8.《给教师的建议》是谁的著作?他是哪个国家的?苏霍林斯基 前苏联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哪些?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10.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分别包括哪些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1.智力包括哪几个方面?其中决定性因素是什么?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12.教师的素养包括哟几个方面?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13.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14.教学过程有哪几个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 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15.教学应该遵循哪些主要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16.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1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8.心理过程包括哪几个方面?(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19.个性心理哪些方面?(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20.需要的种类有哪些?(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21.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22.思维有哪几种类型?(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23.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方面?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2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概念、判断、推理25.什么是“迁移”?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26.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27.想象有哪几种类型?(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28.记忆的分类包括哪几种?(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9.基本情绪主要有哪几种?快乐、悲哀、恐惧;30.什么是性格“性格“?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31.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32.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其主要表现有三点:(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因素得到发展,使心理生理素质得以呈现(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3)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3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是什么?(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认识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应自然地发展原则(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原则、方法(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34.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5.班级授课制有哪些局限性?(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4)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法的灵活性有限36.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37.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是什么?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的:(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38.德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民主与法治观念的启蒙教育3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40.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①学校与宣传部门建立经常性的联系②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联系③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二 政策 法律 法规部分1.《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义务教育法》对不同性别、民族、种族、宗教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如何规定的?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3.按照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怎么办?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4.《义务教育法》对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是如何规定的?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5.《义务教育法》对学校建设要求是什么?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6.《义务教育法》在残疾儿童教育方面对县级以上政府和普通学校提出哪些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7.关于办重点学校、重点班方面的问题,是如何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8.《义务教育法》对学校收费有什么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9.《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应如何处理?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10.《义务教育法》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11.《义务教育法》对教师工资水平提出怎样的标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12.对教师教培养工作作出什么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13.《义务教育法》 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14.学校有哪些情形,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1)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2)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3)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4)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15.教师承担着怎样的使命?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6.教师依法享有哪些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