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文写作与处理法定18种文种.doc
18页1. 概念: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情况的陈述性公文2. 法源:《办法》和《条例》3. 性质:报请性4.发文机关:5. 特点:1)重述性: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向上级陈述工作情况,事实和意见的陈述应当是报告的主要内容2)有主见:汇报者的看法在报告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它是有助于上级了解下级和考虑问题6. 类型:1)按内容涉及的范围,报告可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2)按行文目的的不同,报告可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呈报性的行文目的单纯,即将有关情况报告上级,让上级知道呈转性报告的行文目的不仅仅是汇报,它还要求上级机关在同意报告的情况下,将报告批转或转发给有关单位执行7. 写作:1)陈述事实要清楚扼要2)表达观点要精练清晰3)语言要简洁朴实8. 格式:1)标题多半用“事由加文种”形式,即“关于„„的报告”2)正文之前,写受文单位3)正文之后,署发文单位和日期9. 其他:公报10. 概念:公报是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的告知性文件11.法源:《条例》12.性质:知照性13. 发文机关:国家行政机关14. 特点:15. 类型:1)会议公报:公布党的重要会议(政府、人大)召开的情况及会议所作的决定2)统计公报(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的统计数字3)外加公报(政府):主要公布会议各方的观点及取得的共识16. 写作:1)会议公报因发布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写法,夹叙夹议是最常用的写作手法2)统计公布必须有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或国家指定的机构发布,任何机构不得随意发布全国性、地区性的数字。
以发布各种数据为主,要科学、准确,涉及国家机密的统计数字不得在公报中公布3)外交公布涉及及对外关系,其发布应遵循法定的审批手续和途径17. 格式:公报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1)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公报的标题常见的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直写文种《新闻公报》;第二种是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第三种是联合公报,由发表公报的双方或多方国家的简称、事由、文种构成成文时间用括号在标题之下正中位置注明公报发布的年、月、日期2)正文包括开头、主体两部分即前言部分事件性公报要求用最鲜明,最精炼的语言概述事件的核心内容,即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会议性公报要求概述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主体是公报的核心内容,要求把公报的内容完整、系统、有序地表达清楚常见的有三种写作:一种是分段式,即每段说明一层意思或一项决定;二种是序号式,多用于内容复杂、问题问绪较多的公报;三种是条款式,多用于联合公报3)尾部事件性公报和会议性公报一般没有尾部18. 其他:28.概念:规定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规范某方面工作的规章性公文29.法源:《条例》30.性质:规范性31.发文机关:32.特点:23. 特点:1)发布的公开性2)事项的重要性3)操作的严肃性24. 类型:1)涉及法定事项的公告2)知照性公告25. 写作:1)符合权限,一事一高2)内容明确,语气庄重3)注意格式:26. 格式:标题1)发文单位加事由加文种2)发文单位加文种3)事由加文种4)只有文种名称正文的最后,可加“现予公告”、“特此公告”等习惯用语27. 其他:公告的署名和日期,一般在全文最后的右下角,但如标题部分已显示,则最后可以不再另署33.类型:1)党内规定2)法规性规定:由有条件制定法规的机构(国务院及部委)3)一般性规定:机关团体34. 写作:1)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宪法和法律,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2)如现行的法规将被起草的法规所代替,必须在草案中写明予以废止3)常见的有“章条式”和“条款式”两种写法4)语言要准确、严密35. 格式:1)章条式:内容比较复杂的多用“章条式”,即全文分若干章,每张包括若干条第一编总则第一章第二遍分则AW-—Vt-第二章2)条款式:内容比较简单的用“条款式”,即全文共分相对独立的若干条36. 其他:条例在党的机关系统,可以作为正式公文行文;在行政系统,不能单独行文,只能以“令”、“决定”或“通知”的形式发布,和它们同时行文37.概念:函式机关之间办理日常公务的交往性公文38.法源:《办法》和《条例》39.性质:知照性、指挥性、报请性(请准函)40.发文机关:41.特点:1)形式灵活,适应性强函2)务实性强42. 类型:1)商洽函(平行文):多用于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2)问复函:用于机关之间提出询问和答复询问,问复函可用于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也可用于上下级机关之间3)请准函(平行文):用于向没有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
有隶属关系,下级向上级请求批准,用“请示”;没有隶属关系,不论单位级别高低,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一律用“函”,两者界限明确,不应混淆4)知照函: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可以使用,上下级机关也可以使用43. 写作:函在格式写法上,与一般书信基本相同,但有两个注意点需注意:1)一事一函,直陈其事:由缘由、事项、结语三部分组成结语是表达发函者的愿望,如“请研究后函复”、“请同意”、“请批准”、“特此函告”、“此复”等(特殊用语)2)语言要平实、亲切、自然44. 格式:1)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30mm,发文机关名称一般不用简称2)在发文机关名称4mmz之下印一条上粗下细的武文线();在距离下页边20mm处印一条上细下粗的文武线()45. 其他:1.概念: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挥性公文2.法源: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列为正式文种199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也将其归为正式文种3.性质:指挥性2)约束性3)知照性51. 类型:1)决议性会议纪要:多半是有一定权力的机构召开的研究工作的会议,可以作为传达和部署工作的依据,对今后工作有指导意义2)谢意性会议纪要:对各方今后的工作有约束力3)研究性会议纪要:可使用正副标题(法定文种中唯一可使用副标题的文种)52. 写作:1)会议纪要一般是在会议结束后起草的,经主管领导人签字同意才算定稿2)会议纪要的标题最常用的形式是“会议名称加文种”,也有的会议纪要,多半是研讨性会议纪要,可以使用正副标题的形式3)会议纪要的正文一般由会议概况、会议内容、结束语三部分正文:会议概况:介绍开会时间、会议名称、会议议题、出席者、主持者、会议过程等会议内容:是正文主要部分,介绍会议讨论和决定的主要事项,比较常见的是综合归纳和分项列举两种写法结束语:正文的小结,往往对与会者、下级机关、有关群众提出希望和要求4)会议僬侥由会议主持机关撰写,可在最后署机关名称和撰写日期,也可只在正文中写出支主持机关,不另外署名53. 格式:1)会议纪要标识(即红头)由主持召开会议的机关名称、会议名称和纪要组成2)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不标识主送机关54. 其他:4.发文机关:5. 特点:1)内容重要:决定一般不由个人作出,而是由领导集团或权力机构集团讨论2)政策性强:决定公布后,对下级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活动有指导、导向作用。
3)有约束力:6. 类型:1)指挥性:影响大,指挥和导向作用明显2)个案性:对性质重要,影响较大的个人或事件作出决定,目的是引起注意,扩大正面影响,缩小消极影响3)知照性:有“广而告之“的意思7. 写作:1)决定的标题:有决定机构、决定是由、文种三部分组成,在标题下用括号标出作决定的日期2)决定的正文:指挥性的决定:一般由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执行要求个案性的决定:一般由个案事实分析(即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期望要求知照性的决定:正文写作较简单,只要把需要“广而告之“的决定事项一一列出就可以了3)决定的文字,要准确、鲜明、简洁、以便于领会和执行8. 格式:9. 其他:一文一事决议55. 概念:决议时经党的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56. 法源: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仍保留“决议”和“决定”两种文种57.性质:指导性58.发文机关:59.特点:1)表达群体意志2)有权威性和约束力60.类型:1)决策部署类2)结果公布型61. 决议和决定的异同:同:决定和决议都是下行的指挥性公文异:1)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2)内容的范围不尽相同3)发布形式略有不同8. 写作:1)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
2)正文:由决议根据、决议事项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决议缘由:一般简要说明有关会议审议决议涉及事项的情况,陈述作出决议的原因、根据、背景、目的或意义决议事项:写明会议通过的决议事项,或会议对有关文件、事项作出的评价、决定,或对有关工作做出的部署安排和要求、措施结语:一般紧扣决议事项有针对性地提出希望、号召和执行要求有的决议可不单列这部分62. 格式:1)标题:是由发文机关(或会议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2)成文时间:即决议正式通过的日期一般放在标题下,在小括号内注明会议名称及通过时间,也可只写年月日63. 其他:命令(令)1. 概念:命令,简称令,是领导机关颁发的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2. 法源:1951年9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办法》(简称《办法》)规定了命令3. 性质:指挥性4. 发文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国家最高领导人)、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乡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5. 特点:1)权威性:①发布命令必须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②命令的内容重要且具有不可更改性2)指挥性)强制性36. 类型:1)公布令2)行政令3)嘉奖令7. 写作:1)必须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发布命令2)要注意各类命令写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命令的内容单一,一般【一文一事】,篇幅都比较短命令的结构有【标题、变化、正文、签署】四部分标题多半用发文机关(或领导人职务)加文种,发文机关加事由加文种命令的签署,包括署名和日期,这日期是签署时间而不是发文时间编号方式:单独编号:中央政府和国家首脑办法的命令均单独编号不单独编号:就用一般公文使用的发文号异:公布令:正文很短,只要说明公布了什么法规,什么机构,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公布令必须把法规全文放在命令之后同时公布(标属发文时间以下)行政令:命令原由:用一两句话说明发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命令事项:行政令的主要部分,常用分条列举的方法执行要求:放在正文最后,行文时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作为最后一条列出嘉奖令:先进事迹:放在正文最前面嘉奖内容:说明给予受嘉奖人怎样的奖励号召部分:表达发布命令者对于有关人员的期望3)语言要准确、凝炼、庄重、有力8. 格式:令号(第X号)9. 其他:党机关不单独使用命令70.写作:71.格式72.其他64. 概念: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和指示性公文65. 法源:《办法》和《条例》66.性质:指挥性67.发文机关:68.特点:1)针对性:针对“请示”这一文种2)指导性:批复针对请示表态或发表意见,对下级的工作有指导、规范作用69.类型:1)表态性批复:或同意,或不同意2)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