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doc
5页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 摘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作为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语文课外作业要实现高效率,必须转变作业设计理念,遵循学习规律,探讨作业优化设计原则,创造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关键词:学习规律;设计原则;作业形式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消化,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课外作业一般由教师支配,学生只是被动、无奈地接受,课外作业形式只局限于抄抄、写写、背背.为了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际中,教师要进行作业优化设计,使课外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再学习、再探究、自主性发展的活动过程. 一、遵循学习规律语文课外作业作为小学语文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教学效果的主阵地,不能随心所欲、无的放矢,作业设计也应遵循教育规律.(一)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发展规律课外作业的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设计灵活新颖,富有趣味的作业,要有知识性、趣味性,适合小学生心理上或知识水平上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尽量与学生课内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使学生不再认为完成作业是学习负担,作业是学生的自我意愿,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的自我要求,由“老师要我完成的任务”变为“我要完成作业”.(二) 遵循学习迁移的规律人的一生绝大部分知识都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但人不可能等学完了一生所需要的一切才开始自己的生活,怎样使有限的学习能在一生中有用呢?这就需要有迁移的能力.课外作业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要促使学生把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应用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使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和进踏入社会后,能用所学得的东西去解决问题,获得更新的知识和经验. 二、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一)有效性原则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检查、巩固和拓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为此,作业设计首先应讲求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工程,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应把语文作业和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进行整合设计,这个“整体”小而言之是一堂课、一篇课文,大而言之则可以是一个单元甚至是一册书,一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同样也是作业设计的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策略,也往往影响到作业设计的类型和方向;教学目标的阶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训练内容由易到难的层递进程.有了整体观念,教师才会依据学习目标,分析教材内容,合理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并按照语文训练的规律,科学有序地设计适当的作业,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二)实践性原则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加强生活体验、感悟、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淡化难点,学用结合,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加语文知识,增长语文才干.(三)合作性原则传统作业往往由老师明确作业的范围和解题的方法,学生所需要做的只是按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掌握原有知识,不需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一种教育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问题,因此作业的设计应多一些合作活动,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发挥团结协作精神,依靠集体的力量,互相配合,既强调个人的见解,又重视集体的智慧,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主动探究,学会与人相处,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未来社会人才必需的品质.三、课外作业优化设计实践课外作业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语文作业,以体现作业设计的理念和原则,达成语文作业的目标和任务.(一)作业形式力求兴趣化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再难的作业学生都愿意去尝试.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传统作业往往是把这篇课文进行缩写,学生想着缩写嘛,越简单越好,常常就把主要内容丢了.其实,学生对智勇双全的雨来非常喜欢,为了指导学生把握住缩写的关键,可由单纯的缩写改成由画连环画的形式完成作业,并且鼓励他们合作完成:一人画画,一人配文字,一人上颜色.因为连环画的文字不能过多,学生只能挑主要内容来写,这样既完成了缩写的教学任务,学生又掌握了缩写的要领,作业交上来是一份图文并茂的连环画,既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促使学生学会提炼语言,使语文作业渗透了美术知识,做到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又学到了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学习方法与知识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学习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二)作业形式尽量生活化传统的课外作业之所以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学生讨厌做作业,原因就在于作业训练都是脱离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的生活空间,都是的“死”语文,内容单一、空洞、死板.作业设计要尽量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只有与生活相联系,学生对学习语文才能产生亲切感、新鲜感、生动感和实战感,如学习《三味书屋》后,可要求学生到附近的名人故居、旧地参观,并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篇文章,或确定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也可写一份旅游计划或向老师、家长提交一份申请,或询问去过此地的人,或阅读一篇描写相关景色的文章,问一次路或做一次景点小导游,然后写一篇小作文或向其他同学作一次汇报等,这样学生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融入社会,在观察与交往中体验社会生活,获取知识,发展语文能力.(三)作业形式争取活动化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较强的表现欲,好奇、好动、争强、好胜,对于一些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以因势利导,设计让学生进行表演等活动,如学过《小马过河》后,可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自由选择表演伙伴,组织表演小组,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想象和适当改编,配动作、表情,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表演这一特定的言语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对作业的体验和对作业材料进行积极的智力加工,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完《妈妈的爱》可布置学生动动手做一份小礼物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形成学习能力,发展个性.(四)作业创造探索化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课外作业可围绕某一专题,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调查研究,利用课外书、电视、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试做探索研究.如在学完《纸奶奶的生日》后,引导学生分工收集四大发明的来历,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形式不一而足,内容千姿百态,效果令人振奋,这样学生时刻处于“大语文”的学习状态,视界得到了有效的开拓,信息处理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一番真刀真枪的研究、调查、分析和论证,学生的系统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热爱文化、热爱搜集的朴素情感在无声无息的探索中得到了升华. (五)课外作业难度层次化传统的作业基本上都是“一刀切”,所有的学生在同等的时间里,完成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这造成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局面,阻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在考虑到学生发展共同特征的同时,又要考虑学生在知识基础、语文素养及能力等方面巨大的个体差异.比如学完《赵州桥》之后,可给学生布置几种层次的作业:①走一走,看一看,家乡有哪些桥?相信你一定有新的感受.②如果有兴趣,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或请教家长等,搜集一座著名的桥资料,相信你一定有新的发现.③为了方便你身边的人们,政府要在河上架设一座大桥,河面宽35米,请你设计一座大桥,注明桥的特点、结构、所用材料等,看谁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要求全体学生完成第一道题,学有余力的完成第二、三道题.很多学生会在完成第一道题目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好胜心,再想办法完成第二、三道题,这样会有效地唤起学生作业的热情,主动引导学生探究的欲望.对个别选择了不宜于自身能力提高作业类型的学生,委婉提出自己的看法,使其尽量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作业形式.这样作业的目标更明确,效率更明显,学科性特点更突出,让每个学生着重发展自己所拥有的特长,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吃的饱”,“吃的好”,“吃的细”,“吃的精”,从而使语文课外作业功能的发挥更科学有效,学生也更乐意投入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六)课外作业评价多元化长期以来,我们的作业评价基本上采用“对”与“错” 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作业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这些单一的方式走出来,运用以鼓励为主的灵活多样评价方式,只给对的打“√”,错的不打“х”,而是在写一些具体的表扬性的评语后再指出应改正之处,如:“你写的字很漂亮,让人赏心悦目,但错别字多了点”或者是“你的日记开头开的很好,要是内容充实点就更好了”等,评语不需多,一两句就够学生高兴的.或用有趣的图案评价,作业一般的用一个严肃的脸谱,写得好的用一个微笑的脸谱,写得很好的作业则用开怀大笑的脸谱,而写的差的则用一个哭泣的脸谱等等,关键在于通过评价,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使学生对课外作业产生亲切感、新鲜感、生动感和实战感,将作业改进为自己选择性作业、自己设计性作业、活动渗透性作业、探究创造性作业、学生互动性作业等多种形式,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减少机械性的单纯以积累知识为目的的作业分量,把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单位时间的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 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3[3] 杜德其.开放型语文作业题的训练及运用策略[J].语文学刊.2006.4[4] 王俊玲.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创新意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5] 冼柳.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种形式[J].教育科研论坛.2006.1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homework optimization designAbstract: In “new class 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must realize the high efficiency as the teaching organic composition parts language homework, must change the job design idea, follows the study rule, the discussion work optimization design principle, the creation diversification work forms. key word: Study rule; Principle of design; Work forms 窗体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