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指导.doc
3页中考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指导中考文言文翻译,是近年中考语文的难点,属于有区分度的题翻译的考点主要在文言词法和文言句法上,文言词法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例析 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译作“……是……”格式一:……也 如 ①夫战,勇气也 译: ②环滁皆山也 译: 格式二:……者,……也 如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 格式三:……者也。
如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 请再各举一例并翻译 2、主谓之间不用判断词,只靠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判断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译 ②臣本布衣 译 举例并翻译: 3、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译: 举例并翻译: 4、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不知木兰是女郎译: 举例并翻译: 二、倒装句例析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目前学习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译:“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形较多,目前我们值得了解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何”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构成倒装例如: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为“凭借什么” 子何恃而往? ——“何恃”是“恃何”的倒装,也译为“凭借什么” 王曰“何坐?” ——“何坐”是“坐何”的倒装,译为“犯了什么罪” 何有于我哉?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译为“有什么” ②用“之”字作标志的倒装句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再如:“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有时,在一些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如: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④、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如: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译为“这” ⑤、其他倒装句。
平时注意归纳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 有时,定语后置也用“之”作为标志例如:马之千里者——是“千里马”的倒装,定语“千里”后置 4、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目前,我们学习的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表对象、地点、时间等)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 ——是“于我有何哉”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试多举几例 三、省略句例析 在古汉语中,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形下,某些句子成分往往省略,从而使语言更加简练,更具有文言气息,这种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叫做省略句从省略的对象看:1、省主语;2、省谓语;3、省宾语;4、省介词等1.主语省略①(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②(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③(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举例: 2.谓语省略①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举例: 3.宾语省略:往往可以用“之”代替①便要( )还家②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举例: 4.介词省略①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②武陵人( )捕鱼为业举例: 四、被动句例析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1、用“于”表被动困于心,衡于虑 译: 举例: 2、用“为”表被动山峦为晴雪所洗。
译: 举例: 3、无标志被动句(有被动词)帝感其诚 译: 举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