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全解全析专题14五四爱国运动学案.doc
8页专题14 五四爱国运动学习目标:概述五四运动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重点:五四运动的过程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趣味导引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生走出校门,前往天安门广场集合,游行队伍里高举着一副落款为“北京学界同挽”的挽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这里的“曹”和“章”,指的是谁?人民为什么这么痛恨他们?知识梳理一、五四运动:1、背景:(1)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2)阶级基础: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3)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人民的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5)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两个阶段、运动中心及主力)阶段时间 中心主力主要斗争形式结果一1919.5.4-6.5北京学生罢课、游行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拒签和约二 6.5以后上海工人阶级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4、意义: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这场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这一规定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仍然被当代年轻人所推崇重难点解析】1、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为什么以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理解: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从反封建方面看,学生斗争口号中要求“内除国贼”;工人参加后,斗争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开端:(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2)五四运动启发广大人民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这样,五四运动后,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五四运动对中国变革的影响①它是一次追求民主、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②它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加快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直接加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开展。
③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作用,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毛泽东)3、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比较事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相同点①都发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加深的社会条件下,为使国家和民族从受奴役的地位摆脱出来而发动的爱国运动;②都面临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将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扶植的代理人不同点从世界历史角度看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以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政治目标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思想 从革命领导阶级看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因其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不同承认不平等条约有效以换取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持,对反帝反封建表现出软弱性和妥协性提出合理要求使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对反帝反封建表现出坚决性和彻底性参加斗争的主力军不同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革命派和湖北新军由青年学生发动,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全国人民参加的斗争.它泼及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发动群众的深度和广度看因缺乏彻底的革命纲领,虽一定程度上发动了人民群众和依靠群众力量,但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从革命的结果与前途看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革命任务没完成,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失败告终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后来在中共领导下,最终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革命性质和影响不同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革命对象不同清王朝北洋军阀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高考演练场1.(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6)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 “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2.(2018年全国Ⅲ卷文综历史6)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3.(济宁2018届高三模拟)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相比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五四运动所体现的“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 ) A.首次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由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领导 D.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答案】B【解析】 “更新的时代烙印”是指五四运动之前的运动或革命所不具备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辛亥革命时期已承担,五四运动已不是首次,故A项错误;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给北洋军阀以强大压力,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故B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诞生,而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故C项错误;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故D项错误。
8.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A. 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B.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 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D. 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A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观点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8分)观点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2)简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5分)观点三: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
叶青等学者) (3)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5分)(4)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以哪些启示?(6分)【答案】(1)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