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显陵导游词(完整版)ppt资料课件.ppt
23页明显陵导游词 地地处松林山,南临天处松林山,南临天子岗,子岗,西靠莫愁湖,群山西靠莫愁湖,群山环抱,松青柏翠环抱,松青柏翠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显陵,原名献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明显陵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早在 1988 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 年底,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被录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碑文为嘉靖皇帝亲自书写,内容主要是为其父歌功颂德,其碑首为四条高浮雕首尾交错、头部下垂的蛟龙,碑座是一个昂首远眺的海龟似的神兽,是用一块石料琢成,趴卧在刻满海波漩流的水盘之上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石碑叫“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八个大字,为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手写,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陵区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严惩这座牌坊式建筑叫棂星门,又叫龙凤门而后茔城那么是嘉靖18年为恭睿献皇帝与其妻章圣后太后合葬时新修的玄宫。
其主要作用是置放“御制睿功圣德碑的,故又叫睿功圣德碑楼显陵外罗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创!棱恩殿:仿金銮殿修建,面阔5间,进深3间,大殿四周有2米宽的回廊及汉白玉石雕栏杆围绕棱恩殿:仿金銮殿修建,面阔5间,进深3间,大殿四周有2米宽的回廊及汉白玉石雕栏杆围绕纪瑞文碑:嘉靖十一年世宗追尊其父为“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显陵,原名献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明显陵其围陵面积183.它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仪仗的开始标志旧红门建于明嘉靖三年 1524 年,它早于新红门 15 年建成,是显陵的第二道门户,也是显陵的中轴线的正门为内城的正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式建筑这座圆形池塘叫“内明塘,为一人工开掘的池塘,内明塘的建置为明代其它帝陵所没有的,仅显陵一孤例其主要作用是置放“御制睿功圣德碑的,故又叫睿功圣德碑楼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称的原那么,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局部,统一布局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绝对没有的明代帝陵是按前朝后寝的制式而布局前朝即棱恩门、棱恩殿和左右配殿等组成后寝即方城、明楼、圣号碑、宝城、宝顶及地下玄宫等组成。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石碑叫“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八个大字,为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手写,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陵区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严惩我们面前的这座单檐山式建筑,叫新红门整个显陵由内外两道城墙环护,大家看,连接这新红门的城墙叫外罗城,空中俯瞰,外罗城为“金瓶形状,“金瓶在风水术在中认为不仅能饶气护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其寓意神圣桔祥显陵外罗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创!其后的明清陵寝均沿袭了这一做法外明塘上接陵区九曲河出水,下通沧浪湖入水,它破墙而出,使外罗城有 90 米的缺口因处风水术中外明堂的位置这个堂是厅堂的堂故名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指陵区开阔的空地,要宽阔忌狭窄,宜山长开展之计 由外明塘连接着这弯曲的御河叫“九曲河,它沿着进入陵区的神道拐了九个弯,故名沿河建了五道并列三座单孔桥,九曲河与五道桥,附会“九五至尊的含义 御桥,它的通体都是由名贵的汉白玉石料建造,桥面两边的白玉栏杆,有栏板 72 块,望柱 72 根 桥面是当年筑陵原遗存下来的,而桥护栏毁于文革,现在大家看到的护栏是 1998 年照愿样修复的。
旧红门建于明嘉靖三年 1524 年,它早于新红门 15 年建成,是显陵的第二道门户,也是显陵的中轴线的正门 其主要作用是置放“御制睿功圣德碑的,故又叫睿功圣德碑楼碑文为嘉靖皇帝亲自书写,内容主要是为其父歌功颂德,其碑首为四条高浮雕首尾交错、头部下垂的蛟龙,碑座是一个昂首远眺的海龟似的神兽,是用一块石料琢成,趴卧在刻满海波漩流的水盘之上御碑楼 望柱它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仪仗的开始标志相传东边的一柱为“望君出,西边的一柱为“望君归这座牌坊式建筑叫棂星门,又叫龙凤门由六天柱三门四壁组成,门之间两侧由石、砖、琉璃件构成的仿木建筑,每根石柱上雕有独角兽一只,额柱上均装饰有支云头和火焰宝珠,故此门又叫“火焰牌坊显陵中轴线上修建有一条弯曲如龙形的神道,其做法是中间铺石板,两侧镶嵌鹅卵石,外边以牙子石收束,俗称龙鳞道,也为明代其他陵寝神路所无这座圆形池塘叫“内明塘,为一人工开掘的池塘,内明塘的建置为明代其它帝陵所没有的,仅显陵一孤例它直径 33 米,水深约 4 米没有水源与外界相通,却大旱不干涸,大雨不外溢内 明 塘 为内城的正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门内有大匾额,上书“陵恩门三字陵 恩 门 纪瑞文碑:嘉靖十一年世宗追尊其父为“恭睿渊仁宽穆纯圣献皇帝。
棱恩殿:仿金銮殿修建,面阔5间,进深3间,大殿四周有2米宽的回廊及汉白玉石雕栏杆围绕须弥座式台基上有全浮雕散水龙头,殿内设三间暖阔,中间放有帝后、神祖牌位,暖阔前设帝后宝座石五供:宝座前有供案,上面摆放供器,供器上放供品明楼:陵园的标志性建筑,为重檐歇山式楼阁,是悬挂陵名牌匾和树立圣号碑的地方圣号碑身“恭睿献皇帝之陵七个大字为嘉靖皇帝亲笔所书,明末毁于兵火,1990年维修复原前宝城 环道 双茔城:两个坟冢代表了墓主人的两重身份,藩王和皇帝这座茔城是正德14年为兴献王营建的墓室而后茔城那么是嘉靖18年为恭睿献皇帝与其妻章圣后太后合葬时新修的玄宫大家放目远望,自新红门至陵寝的这条弯曲的龙鳞神道,恰似一条旱龙,龙尾三摆,龙颈三曲,煞是鲜活整个陵区的大环境:依据古代风水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那么,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都被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