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声音的产生青岛版.doc
4页《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学科 年级五年级 执教人 课题声音的产生课时1课型新授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小游戏、 制造声音、设计实验、调查研究等逐步递进的活动,目的在 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 能够利用各种感官和辅助工具观察物体发声的现象3、 大胆质疑,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4、 乐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能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在观察、比较、讨论、 交流中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的区别,发现声音产生 的原因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具皮筋、直尺、小鼓、音叉、气球、水槽、烧杯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师:课开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名称叫“猜猜我是 谁”先找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着同学们,老师随机指一位同学说“猜猜我是谁”,让这位同学猜一猜是谁,好不好?(学生游戏)2、 学生游戏,感受声音的存在3、 师:大家朝夕相处,是什么暴露了大家的身份呢?生:声音。
4、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疑问5、 揭示课题:声音的产生(板书)二、 自主探究一) 学生利用老师准备的发声材料制造声音1、 师:大家说说看,皮筋、直尺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 声音吗?怎样做就能发出声音呢?2、 分组实验学生对物体分别进行敲、打、拨动等)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找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点4、 教师小结:皮筋发声时在抖动,直尺发声时在颤动,在科学上, 我们把这种颤动和抖动用振动来表示5、 做出猜想:根据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猜想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产生的二) 分组实验,合作探究1、学生根据老师准备的实验器材开展谈论,根据探究的问题,设计 实验方案2、 学生根据讨论出的方案分组进行验证实验一:在小鼓鼓面上撒几粒豆粒,敲击鼓面,观察现象实验二:敲击音叉,迅速将音叉顶端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3、 小组汇报探究成果,交流信息1) 指名小组汇报边演示边讲解)(2) 小组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 教师提出问题:小鼓、音叉都是固体,我们设计盐煽问题应该全 面,所以我们还应分别研究气体、液体是否也满足这个结论5、 深入探究,研究问题实验一:使气球发声,并观察现象。
实验二:使水发声,并观察现象6、 指名小组汇报成果,并演示,得出结论:气体、液体、固体发声 时都在振动) 研究物体停止振动的现象,是否能听到声音1、 师: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停 止振动又会怎样呢?下面大家想个办法让振动的音叉停止,看还能不 能听到声音?2、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3、 师生总结:只要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三、拓展活动出示四幅图片,分别研究他们发声是因为什么振动产生的声音,加深 学生对物体振动的理解四、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做实验的方 法,明白了声音产生的一些规律和原理关于声音的其他问题,我们 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