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京期刊业发展报告1.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191620136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3.5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北京期刊业发展报告 一 北京期刊业发展基本情况2016年,北京地区共出版期刊3221种,较上年增加53种;平均期印数5471.16万册,较上年减少67.84万册,下降1.22%;总印数9亿册,较上年减少0.32亿册,下降3.43%;总印张63亿印张,较上年减少5.02亿张册,下降7.38%;定价总金额102亿元,较上年下降2.05%除品种数量增长外,整个行业延续了上一年度持续下滑的态势二 北京期刊业发展特点2016年,北京期刊业持续下滑,但期刊质量不断提高,数字期刊发展迅速同时,面对媒介融合、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冲击,北京市期刊行业在新形势下主动求变,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的发展之道,呈现如下特点一)外文刊创办成亮点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更名了135本期刊北京地区的《宣传通报》更名为《广电时评》,《北京电视》更名为《北广人物》,《喜羊羊与灰太狼》更名为《童趣笑脸》,《北京卡通》更名为《十月少年文学》,《装备制造》更名为《班级天地》,等等多种因素促使期刊内容调整:有的为了消除地域化,有的欲扩大学科覆盖面,有的因为定位改变,内容范围调整;有的为了提升品牌形象,有的顺应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发展的趋势等,总之,期刊的更名是期刊发展趋势最直接的反映。

      同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了63种新刊,涉及生态、电力、科技、外交、健康、法制、资源与能源等多个领域北京地区新批准的期刊最显著的特征是外文版激增,包括我国首本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外文期刊《丝路瞭望》杂志(俄文版、哈文版),时政评论性月刊《中印对话》(英文、印地文),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应用语言学:英文版》等新创外文期刊是期刊业“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对于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营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稳步上升,优秀的成果需要通过影响范围广的语言和途径进行传播,同时拓展国内期刊的生存空间二)国家队期刊方阵显实力2016年9月24日,由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组委会、中国期刊年鉴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16年“中国最美期刊”遴选活动公布结果,向全国读者展示了百种“最美期刊”方阵,推荐了一批能代表中国装帧设计最高水平的期刊北京地区众多期刊入选,既有《紫光阁》《党员文摘》这样内容优质、传播力强的党刊,有《十月》《青年文摘》这样滋养几代人的优秀名刊,也有《雷锋》《中华瑰宝》等新生出版力量,还有《国家科学评论》(英文版)等这样具有国际传播力,代表中国科技水平的顶级期刊。

      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期刊资源较强的“国家队”是获奖大户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为例,该集团旗下的《汉语世界》《荣宝斋》《三联生活周刊》《艺术品》《中国美术》和《中华瑰宝》6种期刊均入选2016年“中国最美期刊”可以说,北京地区的获奖期刊彰显了北京期刊出版的雄厚实力和对优质产品的不懈追求三)原创助力文学期刊发展2015年被称为IP元年2016年,IP热依然不减随着大批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文学作品价值得到了进一步释放,原创文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原创文学的火爆,带动了文学期刊的发展2016年,老牌作家创作热情高涨,不断推出新作贾平凹在《人民文学》第一期推出长篇小说《极花》,曹文轩在《人民文学》第六期推出长篇小说《蜻蜓眼》这两期杂志因为需求旺盛不得不加印2016年10月12日,首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拉开序幕,历经20多天,“经典诵读”、“读者见面”、“网络文学”及“阅读惠民”等七大板块共76场重点活动的举办,营造了浓厚的文学气息,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随着传统文学期刊的回暖,为回归作者,吸引优秀作品,传统文学期刊普遍提高了稿费标准如《人民文学》,一般稿件稿酬平均千字500元左右,优秀稿件稿酬千字800元。

      四)传统期刊与新媒体融合成绩突出2016年,无论是不同路径媒体融合创新的尝试,还是在“两微一端”中受众关系的重构,北京期刊业都以其更高的专业性和深耕度,获得了耀眼的成绩,建构起更大范围的数字影响力特别是在媒体融合方面,北京期刊业成绩突出,领跑全国2016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30佳”名单其中,北京地区《中国国家地理》的“打造中国专业地理多元化经营体系”、《三联生活周刊》的“松果生活”、《中国科学》的“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国际传播平台”榜上有名无独有偶,2016年11月19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2016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公布的百强名单中,北京“领跑”全国(53家),广东(10家)、上海(7家)位居第二、第三位,其他地区“跟跑”《三联生活周刊》《米娜》《中国新闻周刊》《悦己SELF》《昕薇》《半月谈》等位列中国杂志融合传播百强榜前十位五)少儿期刊“走出去”实现新突破版权引进方式是中国期刊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特征在2016年仍然延续,尤其是时尚、创意、消费类期刊领域,版权合作一直是主流对于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期刊市场,版权输出一直是个难题商务印书馆的《汉语世界》是先行者,2006年版权输出到法国;2016年版权输出到印度,其南亚版在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行。

      但是,像这样成功输出版权的期刊可谓凤毛麟角2016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旗下两大期刊《婴儿画报》《幼儿画报》版权成功输出美国,实现了我国少儿期刊版权输出新的突破三 北京期刊业发展趋势2016年,北京期刊在各类期刊评价活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反映了北京期刊业的实力和发展潜力但是毋庸置疑,北京期刊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北京期刊业如何应对新技术的挑战,加快融合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是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创新商业模式北京期刊业不仅包括众多知名的文学期刊,而且还拥有更加庞大的专业期刊,这些专业期刊因为其专业性和深耕度,有着强烈的用户黏性正是这一特点,促使这些期刊面对互联网时代,开始探索打造基于社群的商业模式北京期刊业正在全面加快大数据建设步伐,深度垂直细分服务,利用其上与线下所覆盖的注意力,由服务读者向服务用户转变,除了广告变现的盈利方式,完成了基于社群的专业期刊盈利模式再造,形成了内容、社群、产业三位一体的闭环比如,2016年,《创业家》杂志正式更名为“创业黑马集团”,旗下拥有黑马学院、黑马基金、牛投网、黑马会、黑马大赛等多个业务的O2O创业孵化加速器,缔造出北京乃至中国最大的创业者社群。

      通过构建创业者社群,杂志超越了纸媒及网络媒体形态,实现了跨领域全方位地为创业者服务二)期刊+智库新型智库建设是国家文化建设、科研建设的重要方向,在建设新型智库政策的推动下,北京地区的媒体型智库力量正在崛起2016年1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期刊《财经智库》在京发布创刊号这是全国第一本以智库命名的经济领域智库类期刊2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智库理论与研究》在京创刊可以肯定的是,今后还将有不少的智库类期刊创刊智库类期刊,以及嫁接智库的期刊,将成为期刊业中很有特色的一个方阵在这一方阵的发展中,一开始就脱离了单一纸媒的发展模式,大多将采取“期刊+智库”的研究型发展模式如《瞭望》周刊社成立瞭望智库,形成“一刊一智库”的传媒新格局三)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特别是传统媒体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日趋艰难,竞争激烈,有着强烈的转型与融合发展的动力但是,就普遍情况看,期刊单位的转型融合大多停留在相加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张皮”的问题依然突出从相“加”一定要发展到相“融”,只有相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松果生活”为例松果生活”于2016年年初上线,“松果生活”APP是一个聚合生活家的舞台它传达一种有营养的生活理念,聚合各个领域身怀绝技的生活家,通过线下活动、线上互动、推荐好物等各种方式,向用户分享其生活智慧和态度松果生活”虽然源于《三联生活周刊》,但已经远远超越于《三联生活周刊》四)期刊“走出去”将加速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北京期刊“走出去”的步伐必定会加快并且,手段日益丰富,特别是互联网传播方式将占有重要位置以《汉语世界》为例,《汉语世界》网站的2016年访客数已经超过100万,其中93%以上来自海外可见,利用互联网平台是期刊“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时期,北京期刊业的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对于不同的期刊类型,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不同,机遇也不同但总体而言,北京期刊业机遇大于挑战,要坚持改革,坚持创新,推动北京期刊业稳步发展四 北京期刊业发展对策(一)加强自律,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期刊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各种思想思潮传播方式多、传播速度快,期刊业要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期刊出版单位要遵循“把握方向、守住阵地、管好队伍”的原则,全面加强内部管理严明新闻宣传纪律,把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出版纪律转化为制度并严格执行禁止以任何形式将经营活动与新闻报道挂钩严格采编流程管理和“三审三校”制度,把好新闻采访关、审稿关、发稿关二)深化改革,推动期刊业创新发展大力推动北京非时政类期刊出版单位改革,推动重组整合,加强期刊平台建设,探索试点推动多模式集中办刊,着力培育期刊集群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壮大报刊整体实力要推动期刊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突破期刊主管单位体制约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中央期刊与北京市属期刊进行一定重组、整合鼓励期刊与不同媒体的整合,鼓励报刊之间、书刊之间、影视媒体与报刊之间等传统媒体之间的整合发展深化改革,不仅是体制机制创新,而且还包括经营方式和业态的创新特别是学术期刊和科技期刊要加快开放存取等新型出版和传播形态的发展,探索新业态商业模式,占领制高点三)加快融合,推进传统期刊转型升级在互联网背景下,纸质媒体面临着严峻的冲击,近年来,报刊出现了断崖式下滑的局面,特别是都市类报刊更是困难重重同时,一些新媒体又不断崛起,呈现蓬勃发展的总态势,要加快推进传统期刊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北京期刊业有着鲜明的特点:第一,大刊、强刊多;第二,中央主管的期刊多;第三,期刊类别丰富,有大量的学术期刊、行业期刊和科技期刊;第四,新兴媒体多,网络化环境好要充分利用北京新兴媒体资源的优势,加快推动传统期刊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改造传统期刊的编辑出版流程,顺应数字时代的特点;二是加快内容资源的数字化,特别是对于学术期刊、科技期刊而言,要加快内容资源的数字化、数据化,整合推出数字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占领数字知识新市场;三是加强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从产品形态看,融合可以是书刊融合、纸数融合、跨屏融合、跨界融合等;从产业链条看,融合可以在内容、渠道、平台、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媒体融合将极大地改变媒体的形态,创造出新的业态、新的产品、新的消费需求,创造出媒体发展的新机遇四)加大扶持力度,助推期刊“走出去”期刊“走出去”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期刊“走出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体而言,步履维艰,难度很大期刊“走出去”除传统的外贸“走出去”、版权“走出去”、资本“走出去”之外,要特别关注互联网形态,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全球化的特点,加大数字期刊建设,根据国际标准和国际范式,整合期刊内容,打造国际大刊,营造品牌,推进“走出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