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考复习资料.docx

6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592320
  • 上传时间:2017-08-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9.36KB
  • / 6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考复习资料_第一章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 P2) (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从汉武帝开始) (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5)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识记 P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综用 P4)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1640 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 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美国经过独立战争,1776 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国,经过 1789 年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上,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2.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综用 P4)列强为开拓国外市场(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和摆脱国内危机,增加资本原始积累而实行殖民扩张。

      1825 年,英国经历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36 年,英国政府扬言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p5 1. 军事侵略(1( P6) ①1894,11 日军:旅顺大屠杀惨案; ②1900 俄国:黑龙江惨案(5)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侵略、割地、赔款、杀人、掠夺 2. 政治控制(领会 P7) (1)控制中国内政《天津条约》的一项内容,就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2)操纵中国外交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总理衙门改为外交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了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专门部门(3)享有领事裁判权1843 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 ,英国领事有查案、听讼之权,其英国人如何判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1844 年,中美《望厦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即在华美人的一切民、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各国援例而行 (4)把持中国海关(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当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即发生“教案”(识记 P8)时,外国侵略者便指使清政府,惩办对人民镇压不力的地方官员。

      《辛丑条约》中,列强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惩办不力的即革职永不叙用 (6)扶植、收买代理人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1. 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用 P14)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2.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综用 P15) 两大任务:①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识记 P16):鸦片战争时1841.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3) 1884 年中法战争,香港中国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罢工拒修法国舰艇 (4)台湾人民反侵略斗争(识记 P16) (5)义和团抗八国联军2.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识记 P17)(1)鸦片战争期间:1841 年 2 月关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1842 年 6 月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7 月副都统海岭(满族)江在镇江战死疆场(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战死; (3)中法期间,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扭转中法战局(4)在中日甲午战争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黄海战斗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国捐躯。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p191.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1840 年至 1919 年):(简用P19) (1 )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的原因) (2)经济技术落后2. 民族意识的觉醒(1840 年至 1919 年)(综用 P20)(1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禁烟;1839 他组织翻译《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 (2)1843(3) 1895 存”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4) 1898 年,康有为疾呼,要求中国人要发愤自救5) 3. 《资政新篇 》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领会P26) (1 )主要内容(2)性质: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4.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识记 P27)(1) 1856. 9 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2 成(年轻将领)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3) 1864. 6 洪秀全病逝7 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战争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综用 P28)(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在 19 世纪中叶,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2.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简用 P29) (1)原因: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②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③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识记 P25)(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2)1851 年 1 月,洪秀全在广西发动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建都,改名天京1853 年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2. 《天朝田亩制度》 (颁布于 1853 年冬)(领会 P25)(1)性质: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2)内容:①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 的原则,田地分为 9 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②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 25 户为一两 (3 )目标:建立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列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4)意义:①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 ②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 洋务派的形成(识记 P30)(1(2) 1861 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上海天津为南北举办洋务的重要基地3)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2. 洋务新政的兴办(领会 P31) (1)兴办近代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综用P32)(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4.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简用 P33)(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 )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3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多方阻挠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1. 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1)发起者:康有为、梁启超(识记)、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2)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领会 P35) ①向皇帝上书;(1895 年在京会试举人联名发起“ 公车上书) ②著书立说;(严复翻译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进化与伦理》前 2 篇,汉译名为《天演论》) ③介绍外国的变法;④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影响最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2.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 )百日维新(识记 P36):1898.6.1,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此后 103天里还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

      史称“百日维新 ”2)维新运动失败:守旧派 1898.9.21 发动政变,慈禧 “训政”,软禁光绪,搜捕维新派人士9.28,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 6 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识记 P37)除京师大学堂和各地新式学堂被保留外,其余主要新政措施均被废弃,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 (3)百日维新评价: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先进文化的传播; ②给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及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 ③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④没有提到“君王立宪 ”,改革很不彻底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综用 P37) 1.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 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 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简用 P38) 1. 失败的主要原因:(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③脱离人民群众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2. 教训:戊戌维新以失败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章 辛亥革命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P43) 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2)中国同盟会(识记 P44):1905.8.20 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纲领,机关报《民报》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成立的标志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 三民主义学说(领会 P44) (1 )1905 年 11 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基本内容:①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②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