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方面的应用和进展.doc
4页超声新技术在妇产科方面的应用和进展女性的内生殖器从解剖学角度而言, 大多为软组织器官,因此,无法在X线下显示影像超声检查之所以成为妇产科诊断和治疗疾病中举足轻重的影像学方法, 根本原因在于其不仅可以显现绝大部分的女性内生殖器官组织,而且可以高效的分辨疾病,为医师的诊断和治疗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 妇产科检查途径的发展目前的超声技术临床应用中, 呈现出超声探头体积缩小、功能增强和晶片制作工艺提高等主流趋势患者在检查前应当给予极为细致的准备:经腹部的超声检查应当保证患者膀胱适当充盈;而对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时则应该让患者排空膀胱;对经直肠进行超声检查的,应当排空大便;对于经会阴进行超声检查的, 一般不需要特殊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处女膜尚完整的女性、患有严重阴道炎、阴道畸形等疾病的患者、处于月经期和年老出现老年性阴道萎缩的, 在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时应当受到一定得限制, 因此需要辅助联合应用经直肠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此外,妇产科超声检查应当由女性进行操作, 而男医师进行操作时, 应当有一名女性医务人员或者患者亲属同时在场2 临床妇产疾病诊断中实时三维超声2 起到的重要作用相比于传统的超声手段, 三维超声具有下列优妇产科超声新技术的应用和进展点: ①三维超声在对某一脏器进行扫描后可以获得其立体超声图像数据库, 这不仅保证了扫描的程序化、客观化和标准化,而且避免了检查手法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影响,使得超声诊断工作人员从事务性的繁茂工作中得到解放,得以专心进行疾病的诊断;②三维超生的立体超声图像数据库不仅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极大的作用,而且还方便远程会诊、治疗回顾性分析和临床教学; ③三维超声获得不同图像切面, 这就杜绝了传统超声方法容易造成的检查死角,从而使得临床诊断得以准确、快速的进行。
可以说,在妇产科的临床检查及治疗实践中,实现三维超声为主的检查手段已经成为妇产科发展的大趋势,从而在根本上获得更多的临床信息、促进诊断的准确率,也更好的为临床工作进行服务但是,作为二维超声基础之上的发展, 三维超声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二维超声的制约,正因如此,三维超声的功能仍未得到完全的发展, 仅有表面重建技术较为完善,需要医学界和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发展,也需要临床工作者更好的进行实践3 介入性超声在妇产科的发展目前的妇产科领域中, 介入性超声作为现代临床超声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也成为临床中常用的检查和治疗手段, 不仅可以在创伤极小的情况下达到相应的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取得了极为显著的临床实用价值早在60年代, 临床中进行羊膜腔穿刺、注药时便已经开展了超声定位下的介入性治疗而且, 介入性超声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极大地进步,目前,介入性超声可以在超声监视之下完成穿刺活检、抽吸、注射药物等操作,并且促进了“试管婴儿”等研究的发展此外,介入性超声治疗还可以用在妇产科的治疗中,如卵巢内膜样囊肿、中肾管囊肿、盆腔腹膜囊肿等疾病的药物穿刺注射,女性内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化疗药物穿刺注射等。
4 妇产科疾病诊断过程中的超声造影技术对组织器官的微循环进行观察、进行微灌注随着超声造影剂和超声造影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实现, 目前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成为临床最为常用的医疗手段之一而对于卵巢肿瘤等妇科疾病,利用超声造影技术对其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的一种发展趋势, 许多医学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纷纷对其展开了研究和应用,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临床中得到应用的第一代超声造影剂是微气泡造影剂, 是一种含氟烷气体包围磷脂的直径在2-5μm之间的微气泡, 在静脉滴注后可以进入肺循环和微循环之中,因此,在临床中通常作为评价组织器官的微循环、或进行组织血液灌注通过医学家研究发现, 在造影剂经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循环后,会在正常子宫肌层形成快速充盈,并且延伸向内膜层, 而卵巢也会同时显影正因如此, 在子宫和卵巢内正常充盈和轮廓的时间序列产生了一定的规律, 并因此可以提供诊断和鉴别疾病的依据此外,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充盈强度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这样,超声造影技术对肿瘤的鉴别能力由此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能够显现组织器官的微灌注是该技术最为明显的优点之一, 可以将彩色血流的成像作为一种简单易行、不会导致创伤的影像学检查,广泛的利用与肿瘤血管的评价之中, 其中最为主要的指标便是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
造影剂微气泡可以使背向散射的信号得到增加, 从而使微血管内的回升能量得到提高,并且最终显现微血管内的血液灌注5 结束语总而言之,三维或实时三维超声、超声造影技术在临床中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实际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需要探索和发现其自身存在的更大价值, 相信随着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开发和应用,会取得更好的发展,为妇产科的医疗工作的进步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张欢,赵君.妇产科超声新技术的应用和进展(综述)[J].[1]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06.[2]常才.妇产科超声新技术的现状和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1]杂志(电子版),2006,10.[3]仝兰凤,王春梅.妇产科超声新技术的现状和进展[J].医[1]学动物防制,2010,03.[4]王惠香.妇产科超声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亚太传统[1]医药,20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