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韶山市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自我评估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20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关于普通中学生,下列估测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身体质量约为60kgB.身高约为1.65mC.步行速度约为1.1m/sD.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3Pa2、 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食材与冰块放在一起,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B.在航空运输食品过程使用干冰,利用干冰熔化吸热给食品降温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制冷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3、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吸热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吸热C.“凝重的霜”是熔化现象,吸热D.“轻柔的雪”是凝华现象,放热4、 一种色光从空气射入水,部分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记录在下表中;若一束同样的色光从水射入空气,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入射角10°20°30°40°50°60°70°80°折射角7.5°14.9°22.1°28.9°35.2°40.6°45.0°47.8°A.若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为22.1°B.若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可能为52°C.若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为30°D.若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为70°5、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航天员讲课中获取科学知识,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地面上的学生能与航天员互动交流,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调大直播电视的音量,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D.学生们听课时主动保持安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 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B.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340m/s的速度传播C.医生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D.次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7、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分别是( )A.③①B.②④C.③④D.②①8、 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与日食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缸中游鱼B.小孔成像C.池水变“浅”D.路口反光镜9、 关于光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B.“雨后彩虹”和“海市蜃楼”两现象形成的原理是相同的C.常见的自行车的尾灯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发出红光D.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也会远离法线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当入射光线垂直反射面入射时,反射角为 90°D.当入射光线与镜面成 30°角时,反射角是 30°1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四位同学在方格纸上用“•”记录了蜡烛与其像的位置,如图所示。
图中N为玻璃板,M为方格纸,则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A.B.C.D.12、 我们经常用图象描述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这种图象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最及单位,下列选项中可以用该图象描述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关系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关系C.某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的关系D.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速度与时间的的关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3、 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对接后的“天舟五号”相对于空间站组合体是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是因为“天舟五号”相对于空间站组合体的___________没有发生改变14、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实验后绘制的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物质;从图中可以知道4min时物质甲处于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15、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如图,手执毛笔竖直悬空静止,若手握笔杆的力增大,笔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纸上写字,笔向右运行时笔毫向左弯曲,此时笔毫所受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书写在纸上的字会由湿变干,这是___________现象。
16、 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__(具有能量/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听到声音的 ___________(音调/响度),这是利用___________(固体/液体/气体)传声17、 结合图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很有趣的颜色屋(如图甲),屋内摆放着各色物品:红色的沙发和果汁、绿色的茶几和灯罩,墙上分别是红、蓝、绿、白的“光影之绚”四个打字房间内灯光的颜色会在白色、红色、蓝色、绿色之间变化,你会看到家具、地板和墙壁上的字在不同颜色的灯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牛顿发现,颜色不是物体固有的特性,而是光经过物体表面吸收和反射之后,我们看到的反射的光比如,红色不是苹果本身带有的,而是苹果表面将其它颜色的光吸收,反射的光的颜色被我们的眼镜所接受,大脑识别是红色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苹果是红色的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反射,也可能被散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当光反射到这些微小的障碍物上,障碍物会将光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散射出去的能量占多大比例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少,而穿过的能量多,可以传到越远的地方,因此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的信号,可以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雾灯,也是这个道理太阳光中蓝光被微小尘埃散射要比红光强十倍以上,因此天空呈浅蓝色,完全是大气散射太阳光的结果1)红光波长在630nm至780nm之间,630nm=______m,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m/s;(2)如图乙所示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_组成的;(3)马路上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汽车,是因为汽车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漫反射”或“散射”)18、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像,这是光的______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硬币位置不动),小明在A处又看到了硬币的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现象造成的.19、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物质中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传播路线图,AB右侧是 ___________(填“玻璃”或“空气”),入射角的大小是 ___________度,折射角的大小是 ___________度。
20、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玻璃板______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三、作图题21、 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22、 按要求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入射,完成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四、实验题23、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24、 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小华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该实验最好是在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下进行;(3)小华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B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4)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小华标记下蜡烛B的位置,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5)实验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___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实验中,若用张黑纸完全遮住蜡烛B侧的镜面,将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在镜中观察到蜡烛A的像。
25、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B.与物体的质量有关C.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了如下装置,将50克的水装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在烧杯中再加入50克的水,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设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表一50克水时间(分钟)0123456温度(℃)20242832364044升高温度(℃)04812162024表二100克水时间(分钟)0123456温度(℃)20222426283032升高温度(℃)024681012表三——————时间(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