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广州的别称传说广州别称模板.docx
11页2024年广州的别称传说广州别称模板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广州的别称传说 广州 别称篇一 20xx年高考写作素材:广州的别称大全及历史介绍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古称任嚣城、楚庭、番禺,广东省省会,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江、西江、北江交汇处,珠江三角洲北缘,濒临中国南海 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两千多年来一直都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 广州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 广州从3世纪30年代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清两代,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有“千年商都”之称加上外国人士众多,也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
广州夜景广州历史上名称有南海郡(前 汉、晋 代、隋 代)、番禺、广州都督府(唐)、广州(宋)、广州路、广州府、番州、兴王府、广州市等 广州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商代时广州地区称为“南越”,周代时又有称为“百粤”、 “南海”,这里的“百越”,《史记》中称“南越”,[1]《汉书》称“南粤”,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现越秀山上有清代建的一座石牌坊,坊上书写“古之楚庭”,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2]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泛指今两广和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民族称为南越(又称南粤)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使尉(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总兵力达50万初步失利后,前214年,又派任嚣、赵佗再次攻越[3] 经过多年征战,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平南越后, 秦始皇征服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置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同时建立番禺(今广州)等县南海郡含今广东大部,郡治番禺,首任郡尉任嚣,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的行政区,亦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建置。
[1] 南海郡治和番禺县治即今广州市越秀区,南海郡尉任嚣在番山、禺山上(今中山四路仓边路附近,广州仓边路以西的古番山和禺山上)修筑了最早的广州城—番禺(史称任嚣城),这是广州设立行政区和建城的开始秦汉时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任嚣城虽是“袤四里”的小城,却是广州建城见之于文献的最早的可靠记载因秦将任嚣主持修筑,故名任嚣城正式名称为番禺城[4] 前208年,正值中原战乱之时,任嚣突然病重,与赵佗共商割据岭南以避战乱,并委以其代理南海郡郡尉前206年,任嚣听说秦朝灭亡,病情加重,于同年病逝,葬于番禺[3] 秦末大乱,秦二世时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病危中的任嚣曾急召好友赵佗议,认为岭南地广物丰,有险可守,完全可以自立为王,以保一方百姓赵佗采纳了任嚣的建议,封锁与中原的交通,拥兵自重他受任嚣之托行使南海郡尉的职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据有岭南(今广东、广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都城 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定都番禺城长十里,俗称“越城”或“赵佗城”,其位置约在今东至芳草街附近,西到华宁里,南到西湖路,北到越华路一带。
前113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并联络东越(今福建境内)发兵反汉次年,汉武帝调集大军10万分兵数路进军南越国元封五年(前106年)改属交州,州治为广信(今广东封开) 东汉时岭南隶属交州管辖,州治设在广信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孙权任步骘为交州刺史,略定岭南步氏来到南海郡治番禺,见巨海浩荡,原野殷阜,大为赞赏,认为其自然、经济和政治条件均适合设立州治于是报请孙权批准,修筑城廓[4] 公元217年,交州刺史步骘将州治迁回番禺,扩大城池,后称为步骘城 226年,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广州”由此得名,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十主的古都,分别为南越国、十国南汉、南明[5]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1]南北朝南朝宋、齐、梁、西梁时设置广州,治所番禺(今广州) 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917年,刘龑建立南汉国,定都兴王府(广州)后梁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刘岩立国,国都广州国号初名大越,年号乾亨,次年改国号为汉,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史称南汉。
[1] 唐代广州已形成牙城、子城和罗城的“三重”格局南汉又将兴王府广州城规划为宫城、皇城和郭城宋代是广州城市的重要时期,1068年在子城东扩筑东城,五年后为保护新兴西部商业区和外商聚居地,又扩筑了西城,形成了三城格局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修建广州城,合宋元三城为一城,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市区,对旧城进行了改造,并向北部和东部扩展,加筑外城,使广州城形成东至今越秀路、北抵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南至今一德路、万福路一线,周长10.5公里到清代又增修东、西两翼城,向南拓至珠江边,形成了广州今天老城区的格局后因扩展公路广州城墙拆除 1680年,南明绍武帝朱聿谪在广州建都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政府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外国商人来华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为贸易的代理,这些指定的行商所开设的对外贸易行店,就是“十三行”[6] 1842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通广州为港口1860年8月,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 广东开始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广州同文馆的建立广东第一家洋务企业是广州机器局 武昌起义后,广州的新军也准备反正,17日,广东军政府正式宣布成立,1917年孙中山发动了“护法运动”,11月10日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
孙中山被选为海陆军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在广州建立的政权1918年成立广州市政治公所,广州开始以省会设市 1921年2月,广东省议会通过《广州市暂行条例》,并于同年2月15日公布施行,广州市政厅正式成立,并由孙科任首任广州市市长,广州市乃成为全中国第一个“市”1921年成立的广州市政厅, 才特指广州这座城市[2] 1923年,孙中山联合多方力量,驱逐陈炯明叛军,再次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1925年6月24日,国民党中央议决改组大元帅府,192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7月改广州市政厅为广州市政府[7] 1931年,党内胡派、汪派、桂系、孙科等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仿照孙文护法战争时的做法,在广州另立政府,广州“国民政府”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开始了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 1945年9月16日,广州宣告光复民国时期是八个特别市之一(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汉口、重庆、广州),1948年《中华民国宪法》公布后,又改称直辖市1949年,解放军解放南京后,南京国民政府南迁广州,李宗仁将其总统府设在华南师范大学内。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广州,解放后撤销特别市一度为中央直辖市1950年改为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1954年划归广东省领导,为省辖市[8]1983年2月,广州实行计划单列199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 1949年,广州市划分为28个区,其中城区20个(逢源、黄沙、西禅、长寿、沙面、陈塘、太平、惠福、靖海、小北、德宣、西山、东堤、汉民、前鉴、大东、东山、洪德、蒙圣、海幢)、水上区1个(珠江区)、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 1950年,28个区合并为16个区,其中城区8个(长寿、河南、惠福、永汉、太平、越秀、大东、荔湾)、水上区1个(珠江区)、郊区7个(南岸、沙河、芳村、石牌、新洲、沥滘、三元里) 1951年10月,郊区7个调整为4个(白云、芳村、西村、新滘) 1952年9月,8个城区合并为5个(东区、中区、西区、北区、河南区) 1953年5月,西村区并入白云区同年6月,黄埔区成立 1956年6月,黄埔、白云、新滘3个区合并为郊区 1958年12月,撤销珠江区,同年撤销郊区;原郊区的4个公社与花县合并设立广北县,划归广州市;原郊区的8个公社设立近郊区。
1959年3月,撤销广北县,把花县划回佛山专区;撤销近郊区恢复郊区,原从郊区划出的4个公社划回郊区 1960年4月,从佛山专区划出花县、从化县归属广州市同年8月,撤销中区、郊区,设立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4个城区和黄埔区、芳村区、江村区3个郊区 1961年,韶关专区的佛冈县划归广州市 1962年5月,3个郊区合并为1个郊区 1963年,佛冈县划归韶关专区管辖 1973年,郊区部分再分设黄埔区 1975年,佛山地区的番禺县、惠阳地区的增城县和龙门县、韶关地区的新丰县划归广州市 1983年,韶关地区的清远县、佛冈县划归广州市 1985年1月,郊区部分分设天河区、芳村区 1987年1月,郊区改称为白云区1988年1月7日,龙门县划归惠州市,新丰县划归韶关市,清远县和佛冈县划归清远市 1992年5月,撤销番禺县,设立番禺市(县级),由广州市代管 1993年6月,撤销花县,设立花都市(县级),由广州市代管同年12月,撤销增城县,设立增城市(县级),由广州市代管 1994年3月,撤销从化县,设立从化市(县级),由广州市代管。
20xx年5月,撤销番禺市和花都市(县级),设立番禺区和花都区 20xx年4月,撤销东山区并入越秀区;撤销芳村区并入荔湾区;设立南沙区和萝岗区广州市辖10个区和代管2个县级市[8] 20xx年2月,撤销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撤销从化市、增城市,设立从化区、增城区广州市下辖11个市辖区[9] 广州市本级统筹区即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简称“老七区”东山、芳村、萝岗原为老七区之一,后因合并而撤销,南沙为新的老七区组成部分老四区原指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但是区域调整之后,就采用老三区(老城区),指越秀、荔湾、海珠;新四区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10] 广州位于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