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国演义》中的激励与人尽其才.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26085356
  • 上传时间:2017-12-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50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国演义》中的激励与人尽其才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按照心理学的原理,人们行为的动力来源于人们的各种需要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之后,就会转化为具体的动机,引发出某种特定的行为而激励是对实现需要动机的强化管理者通过激发鼓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被激励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一个人才能的最大效能,从而更迅速、更完满地实现管理目标 激励是超越时空的管理功能我国古代兵家早就反复揭示了战靠民、民靠气、气靠激的道理,并导演了许多通过激励,化险为夷,以少胜多,大获胜利的辉煌战例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列阵,吴起与士卒同甘苦,戚继光执法斩子,都可以为管理心理学增辉添色同样,在《三国演义》这部巨著中,时时可见关于激励的生动描写,表达了极其丰富的激励思想发掘和研究这些思想,对于建立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激励理论,运用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激励手段,推动四化建设,大有裨益 (一)“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赏”的激励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由于街亭失守,仓促退兵,各路兵将都有败损,惟独赵云所部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也无遗弃因为赵云“独自断后,斩将立功,敌人惊怕” 诸葛亮不由赞叹道:“真将军也”!于是“取金五十斤以赠赵云,又取绢一万匹赏云部卒” 。

      象这样赏赐部将的例子,在《三国演义》里经常看到曹操得了典韦,就“解身上锦袄,及骏马雕鞍赐 之;收了许褚,当即“赏劳甚厚” ;关羽替曹操斩了颜良、文丑,又要求到汝南作战,曹操说道:“云长建立大功,未曾酬谢,岂可复劳征进? ” 可见,论功行赏是曹操一贯的作法孙权也不例外,鲁肃夜半给孙权献上了王霸之策,孙权“次日厚赠鲁肃,并将衣服纬帐等物赠肃之母” ;甘宁百骑劫曹营,孙权“赐绢千匹,利刀百口” 可以说,我国古代兵家“赏禄不厚则民不劝(尽力) ”(《尉缭子·战威》) , “礼赏不倦,则士争死”(《黄石公三略》 )等观点,包括曹操本人所总结的“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十一家注孙子》 ) ,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艺术体现 物质的需要是任何一个人所必需的因此奖赏是激励的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手段现代管理者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激励思想,就必须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把职工和企业给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使企业在职工心目中成为自己切身利益的代表,从而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心本职工作,献身于企业的繁荣昌盛人才要给厚禄,大功要给厚赏诸葛亮一次赠给赵云“五十斤金” ,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重待人才人才的物质需要是和再生产人才的需要是一致的。

      这类需要的水平和满足程度应该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必须以人才向企业、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依据 (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 ” ——“功名”的激励 “群英会”是赤壁之战中的精采片断每当读到这里,周郎的歌声仿佛响在读者耳边: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与这首歌相得益彰的是周瑜对蒋干说的一段表明自己心迹的话他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思,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在这里,一个志满意得、心忠志坚的周瑜活鲜鲜地立在我们面前 是的, 《三国演义》中的周郎,虽然对外遇到个高出自己的诸葛亮,在争夺荆州中处处受挫,最后饮恨而亡,但在东吴集团内部却是春风得意,深得倚重孙策得到周瑜时高兴地说:“吾得公瑾,大事谐矣!” 临死又给孙权遗言:“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更有一层是周瑜和孙策还有连襟之亲周瑜年纪轻轻,就被拜为大都督,总领江东水陆军马无怪乎,周瑜对孙吴政权感激涕零,竭忠尽力他向孙策表示“某愿效犬马之力,共图大事” ;向孙权表示:“愿以肝脑涂地,报知己之恩” ;向吴国太表示:“敢不效犬马之力,继之以死!” 赤壁之战前夕向孙权请战:“臣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

      ” 刘备攻下汉中之后,手下众将都要推他称帝,无奈刘备故作推辞这时诸葛亮劝进说:“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生忘死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 ”众将也齐声说道:“主公若只推却,众心解矣 ”张飞更是急得大叫起来真是一语破的,古人可谓坦诚!于是刘备答应先进汉中王,对文臣武将“各拟功勋定爵” ,众人皆大欢喜,继续思恩效命曹丕称帝后,诸葛亮又一次请刘备即皇帝位,刘备还是“坚执不从” 诸葛亮尖锐指出:“文武官僚,咸欲奉大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不想大王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两川难保 ”刘备毕竟没有迂腐,到底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当了皇帝,对“大小官僚,一一升赏” 于是“两川军民,无不欣跃” 在这里,诸葛亮正是通过不断满足“功名欲” ,增强刘备集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正如他高卧隆中时常吟的:“凤翱翔于千仍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如果刘备一直是个“织席小儿” ,哪能有那么多豪杰投靠于他?如果刘备一直当他的新野县令,许多人也早就丧失希望,离他而去可见, “功名”对于一个人才来说,是重要的精神追求,满足人才的正当“功名欲” ,是激励人才奋发努力的重要手段。

      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说道:“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徐庶临去曹营,鼓励刘备手下诸人:“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 ”当黄盖请阚泽代他向曹营献诈降书时,阚泽欣然应允,慷慨表示:“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躯报主,泽又何惜微生!” 都雄辩地证明, “功名”对于人才来说,是个重要的激励手段 满足“功名欲”的手段,除了倚重、提拔之外,还有赏识、表扬 《三国演义》中一些出色的管理者常常是同时使用数种手段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和他谈话后称赞他:“此吾之子房也” ,马上任命他为行军司马曹操称赞典韦:“此古之恶来也” ,当下任命他为帐前都尉赵云以“空营计”大胜魏军,刘备赞扬他:“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并且赐给他一个称号——“虎威将军” 周泰在濡须一战,三番冲杀救了孙权性命,战斗结束后,孙权专门设宴款待他,并亲自把盏,抚着周泰的脊背,泪流满目地说了一些赞扬和抚慰的话,然后又叫周泰解开衣服,让众将看“遍身伤痕” 宴会结束后,孙权“以青罗伞赐之,令出入张盖,以为显耀” ,可以说给了周泰极大的表彰和极高的荣誉这种赏识、赞扬、赐与称号等,都是对一个人功劳、成就的肯定和认同,可以使一个人继续保持已有的积极行为。

      和赏识、称赞相辅相成的激励手段是运用“羞辱” 激励部下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的损伤是一种耻辱,而 “知耻近乎勇” ,可以激励人们奋进诸葛亮最善于抓住部将的性格特征,运用“羞辱”这种激励手段马超攻打葭萌关,张飞大叫出战,而诸葛亮却“佯作不闻” ,对刘备说:“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 ”张飞哪能受得了这等小看!着急说道:“何故小觑吾!吾曾独拒曹操百万之兵,岂愁马超一匹夫乎?”诸葛亮进一步火上加油:“翼德拒水断桥,此因曹操不知虚实耳;若知虚实,将军岂得无事?今马超之勇,天下皆知,渭桥大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几乎丧命,非等闲之比云长且未必可胜 ”急得张飞说:“我只今便去;如胜不得马超,甘当军令!”在这里,张飞越急,诸葛亮越缓;张飞越自恃武勇,诸葛亮越表示他不堪此任就这样,他把张飞的求战心情激到最大限度,把张飞的战斗勇气充分激励起来,强烈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精神,驱使着张飞去舍命拼杀这才引来葭萌关前张飞和马超那场无日无夜的恶战老将黄忠最怕别人嫌他老而无用当初入西川攻打雒城时,只因魏延说他“年纪高大,如何去得” ,他便怒气冲冲,要取刀和魏延比武诸葛亮深知黄忠这一性格特点,因此夺取汉中时,连续两次以此激他,调动了黄忠的大智大勇,使这位年近七十的老将,在夺取汉中时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然,诸葛亮并不仅仅把“宝”押在激起的士气上,他告诉刘备:“此老将不着言语激他,虽去不能成功他今既去,须人马前去接应 ”可见,诸葛亮一方面要激起部将杀敌的勇气,另一方面还要稳扎稳打,保证万无一失三)“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情”的激励 历数三国人物,刘备大概是多情善哭的第一人了他不仅在百姓面前哭得出来,更多的是在自己的文臣武将面前掉泪他与赵云初次见面分手时,便“执手垂泪,不忍相离” ,相爱之情,何其真挚?为请诸葛亮出山,他竟哭得“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敬慕之心,何其诚恳?徐庶要走,他送了又送,哭了又哭,令人读之心酸关羽被害,他竟“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 ,以致“泪湿衣襟,斑斑成血” 今人实难想象,刘备何以如此能哭?这真要感谢罗贯中那支浪漫之笔了正是这支出神入化之笔,塑造了刘备这个与曹操同有大志,但手段针锋相对的典型形象刘备自己表白:“曹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曹相反,事乃可成 ”为了树立自己这个感人的形象,刘备是丝毫不吝惜自己的眼泪的用现在的话说,这就是一种感情投资诸葛亮在隆中决策中提出:“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刘备正是凭着“感情投资”等手段,赢得了“人和”这个战略优势,靠“人和”这个战略优势。

      与曹操、孙权争分天下 自然,以情动人并不一定要象刘备那样动輒涕泪交流捧读《三国演义》 ,动人情态多采多姿,可以使现代管理者学到更多摄取人心的艺术力量以情动人大致有如下一些方式: 尊重 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特别是知识分子尤甚古代士大夫的最高理想,常常不是为王为帝,而是为“王者之师” ,受人尊重是他们的优势精神需要之一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正是要报知遇之恩因此,对待贤能只有做到心诚、礼敬、意专、言听计从,才能用得住,使得起,使之心情舒畅,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果以权势压人,颐指气使,必然失掉人才三国时代的杰出统治者,都很注意礼贤下士,做到了待之如上宾, “任贤如事师”(《樊川文集·雪中书怀》) 刘备要第三次去请孔明,关羽、张飞好大不高兴关羽认为“其礼太过” ,张飞干脆说用一条麻绳把诸葛亮捆来刘备呵斥他们说:“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 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 !”三人离茅庐还有半里之遥,刘备便下马步行来到诸葛亮家里,恰逢诸葛亮正高卧草堂,刘备不让通报,恭恭敬敬在阶前站立了半响又一个时辰,直到诸葛亮醒来正是:“不是虚心岂得贤?”(王安石《诸葛武侯 》) 得到诸葛亮之后;他“以师礼事之” ,认为“我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 ,说道:“孔明是吾之师,顷刻不可相离。

      ”临死托孤,甚至叫三个儿子“以父事丞相” 这些所作所为,使诸葛亮感铭肺腑,觉得“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诸葛亮对蜀刘政权的忠心耿耿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传诵千古,感人泪下,其实,首先是由于刘备的爱才、尊才和善于用才只因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和“托孤既尽殷勤礼” ,才有诸葛亮的“两朝开济老臣心”和“报国还倾忠义心” 他们两人可谓君臣相得,珠联壁合东吴的孙氏家族也很注意尊重贤能吴国太临死嘱咐孙权:“汝事于布、公理当以师傅之礼,不可怠慢 ”孙权在合肥,听说鲁肃来到, “下马立侍之” ’“请肃上马,并辔而行” 曹操听说许攸来投,竟顾不得穿鞋,跑出来迎接,到了寨中,自己先拜于地司徒王允为用歌妓貂蝉,也对之“叩头便拜” ,貂蝉为之感动,表示“万死不辞” 甘愿牺牲自己,去离间董卓和吕布 尊重人才,不仅表现在充分肯定其才能和待之以礼,关键在于尊重其意见,采纳其建议吕布被围下 邳,陈宫建议他带一部分军队驻扎城外,以成“犄角之势” ,他回答:“公言极是陈官又建议他引精兵断曹军粮道,他也“然其言”,但就是不干因为对他来说,妻妾的几滴眼泪比陈宫的建议还要重要,结果束手就擒霸王项羽,虽然口中称呼范增为“亚父” ,可就是不听其计,气得范增弃他而去。

      因此,尊重人才的实质是尊重他们的意见 信任 信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