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小配筋要求.docx
9页梁设计要求强条(“不应”)第10.2.1条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 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 8mm梁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 (钢筋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mm和1.5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下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 不应小于25mm和d梁的下部纵向钢筋配置多于两层时, 两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两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和d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 9.5.1规定的数值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表9.5.1受力ft型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一侧纵向钢筋0.60.2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t/f y中的较大值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当采用HRB40O、RRB400a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 0.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 (b' f-b)h' 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 "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第10.2.6条 当梁端实际受到部分约束但按简支计算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边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 四分之一,且不应少于两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 0.21o,此处,Io为该跨的计算跨度第10.2.10条 梁中箍筋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 10.2.10的规定,当 V>0.7ftbho+0.05Np0时,箍筋的配筋率 Bv( Sv=A sv/(bs))向不应小于 0.24ft/fyv;2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做成封闭式;此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同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 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d;当梁的宽度大于 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 3根时,或当梁的宽度不大于 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 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第10.2.11条 对截面高度h>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对截面高度hw 800mm 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 o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 0.25倍。
第10.2.12条 在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 鼠Sv=Asv/(bs))不应小于0.28ft/fyv箍筋间 距应符合本规范表10.2.10的规定,其中受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 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 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 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d(d为箍筋直径)第10.2.16条 当梁的腹板高度hw> 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 积bhw的0.1% ,且其间距不宜大于 200mm此处,腹板高度 hw按本规范第7.5.1条的规定 取用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 ,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 0.25,二、三级不应大于 0.35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 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 0.3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 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 2mm。
« 633 梁端低筋加密区的长度、维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采用较大值1箍筋最大同座 1采用最小假》(hi Hi)拆筋最小直径(m*iO四加冈0 ⑻㈤0LMm 5IHHIAd.SdJ 如10H K6注: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6.3.4 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 2(()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 1/4,三、四级不应少于 2^12二、非强制性条文(“不宜”)第10.2.15条 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 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宜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 6m时,不宜小于 12mm6.3.1 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 200mm ;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 4;3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 46.3.4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2 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 1/206.3.5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 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 300mm。
柱设计要求一、强制性条文(“不应”)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 9.5.1规定的数值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 表9.5.1受力ft型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一侧纵向钢筋0.60.2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当采用HRB40O、RRB40C<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 0.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 (b' f-b)h' 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 "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第10.3.1条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2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 h> 600mm寸,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 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3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7间距不应小于 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本规范第;第10.3.2条 柱中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 且不应大于15d, 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3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d/4,且不应小于6mm, 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 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间距不应大于 给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 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 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5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 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 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 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6.3.8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 0.2% ;对建造于IV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 0.1。
表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类别杭震等雄—四中柱和边柱1斯角柱、据支柱1.2U.K注: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时应允许减少 0.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 C60应增加0.12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表柱箍筋加密区的辐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抗震等皴抽筋最大间距4果用较小值.mm)擢筋量小A.径《limo四hih 1IMI8di is网柱根iim) 也!・拄根11lli)luH3川柱根制注: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柱根指框架底层柱嵌固部位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 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 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 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 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6.3.9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 5%5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同,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 比计算值增加25%。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2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 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 4的柱,取全高4框支柱,取全高5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6队 (63.12)式中p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 0.8% ,二级不应小于 0.6% ,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 C35时,应按C35计算;fyv-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 360N/匚二I时,应取360N/匚二I计算;入-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 MJ2 柱籁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pj:.,-:;;筋膜式H MJh030,4’1 50 6o 70 M041.0I0 110.130.150.17口 200 23’1 1耀近 ¥台成江:工;:O.OS灼IT0.130.150 JSft 21I" :; !■1 1 J ,;1;, 、MJliei 1限仆俨(Hl0 IA0 15i) 170 19中tt 忧 1「4 Q 成班域更个 心螺世希O.<>60,07(IJN0410 130 15n |71K21卜ii 22修逋1 * QU IMOJX )7。
W:t 11“ To 15u 17il 20ii 22♦ f t然⑥乐,Q 现比蛭K A 魅螂如,* i < IQOJ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