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docx
10页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课题名《共筑生命家园》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措施;2、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增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意识和能力3、认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PPT课件、设计问题与活动学生准备:填写课前自主学习,进行预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观看图片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教师讲解:“碳达峰”、“碳中和”是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承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需要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课件展示: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81-88页内容,围绕下列问题,用铅笔进行圈画: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是什么)2 .为什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3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怎么做)4 .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怎么做)5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怎么做)6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样的?7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的国策、理念、发展道路、方略、战略、社会形态?二、新知讲解第一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一】在古人笔下,自然之美常渗透在诗词之中。
请同学们看着这几幅图画,请描绘出你眼中的自然之美,感受诗文中蕴含的美好意境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让我们感受到飘动的云朵与山相应成画的心旷神怡2、青山看不厌,流水去更长 让我们聆听山水对话的清新缥缈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更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万物生灵的悠然自得点拨:蓝天白云、秀丽山水、飞鸟鱼虫彼此相容这些画面也不禁让我们心情愉悦,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惬意与美好这也是从古至今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环境知识点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呈现人类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寻维持平衡的方法和标准,为进入下一环节进行铺垫过渡:为什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塞罕坝探究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塞罕坝”是历史上“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的开围放垦加上山火不断,到建国初期,这里的原始森林已变为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1962年,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务林人战风沙、斗严寒、抗干旱,营造今天的百万亩人工林海。
55年后的今天,高岭之美浩荡重现思考:(1)建国初期,塞罕坝发生了什么变化?(到建国初期,这里的原始森林已变为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开围放牧,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3)塞罕坝发生的巨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学生分享,教师点拨引导师生总结:知识点2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进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问题的能力过渡:我们又应该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呢?一起透过“伦敦杀人雾”事件来探究答案[探究三]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伦敦“杀人雾事件”出示材料:1952年12月5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
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5天时间内至少4000人死亡,过后的两个月中,又陆续有8000多人死亡这次灾难让英国走上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治理之路 问题:(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表面上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是燃煤采暖、燃煤发电所产生的污染物蓄积所致根本原因是人类缺乏环保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伦敦空气污染的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雾霾有什么启发?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得出结论:知识点3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国家角度】(1)实现人处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基础、准则、目标)(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基本国策)(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发展理念)教师总结:1952年伦敦杀人大零告诉我们,靠牺牲健康换来的发展并不是社会的进步。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式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直面过去人类文明发展付出的沉重代价,反思我国现在和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选择的道路过渡:当然,要想共筑美丽的生命家园,不仅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第二目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出示图片,明确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究四】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安吉余村课件展示:习近平总书记谈“两山”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县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我们一起来走进”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来看看余村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播放视频:余村两山理论设问:(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2)余村的做法对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有何启示?过渡: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一条老路,一条新路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呢?(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分享交流,教师点拨引导)点拨: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新路坚持经济发展和与生态环保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过渡:结合视频,请同学们具体来谈谈余村的做法对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有何启示?(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分析交流,教师点拨引导)-一余村关停矿山、封山护林,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将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建设相结合,体现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余村同时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余村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了绿色惠民、绿色富民,生动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点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共识我们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建设美丽中国设计意图】学生思考两种道路导致的不同结果,作出正确的选择,强化绿色意识得出结论:知识点4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怎么做)(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结合渔村)(2)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结合生态旅游业)(3)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4)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2022新版教材)(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粮食供给、粮食安全)知识点5追问: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课件展示:图片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副美丽中国的图景?(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明确)知识点6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样的?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课件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新年贺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新年贺词中指出: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 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思考:贺词中体现我国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和发展理念?知识点7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的国策、理念、发展道路、方略、战略、社会形态?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理念发展道路:绿色发展道路方略:依法治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仅仅是国家的事情吗?我们还可以做出哪些努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交流,教师点拨引导)知识拓展:我们中学生又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1)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2)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3)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
4)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多骑自行车4)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点拨: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从你我做起,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祖国的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设计意图】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使命,从小事中培养环保意识,产生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三、课堂小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它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我们应当、并且一定要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当成是自己的历史使命一样去把它完成,因为我们已经许下承诺布置作业1. (2022.湖北武汉)碳中和要求人们通过种植树木、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为此,武汉市政府将嵩阳山、将军山列入首批碳中和林地据测算,这两片碳中和林,未来30年可吸收约3万吨碳排放,这体现了(A)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②走绿色发展之路,应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③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就是改善生态环境④建设生态文明,应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目标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2. (2022.四川遂宁)在2021年3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o下列行动正确的是(D)①应该先要金山银山,再要绿水青山②必须要善待大自然,禁止开发资源③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能低碳环保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生态保护红线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3.(2022.浙江绍兴)在传统煤炭能源大区内蒙古,一项风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