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同济大学测量系研究生招生宣传.ppt

3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7282185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20MB
  • / 3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热烈欢迎各位同学 报考同济大学硕士 、博士研究生!充满活力和机会的城市——上海•国际化大都市•中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 大中心全国重点大学——同济大学•现有5个校区、占地约5000亩•211、985、研究生院、中组部直管(副部)、教育部与沪共建•教职工8000余人、两院院士13人、17人、博士生导师500 余人、教授800余人、副教授1300余人•学生:在校本、专科生39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2000余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8个、博士后流动站 13个、硕士点141个、本科专业6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 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中心3个•年科研经费逾10亿•几十年来,培养了25多万名高级科学技术人才,100多名院士曾 经在校学习或工作过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概 况n同济大学测量系成立于1932年;n1956年迁至武汉与其它院校合并成立了 武汉测量与制图学院;n1958年恢复招收测量专业本科学生;n1981年恢复成立了测量系;n1994年更名为房地产与测量系; n1996年为适应专业发展,改名为测量与 国土信息工程系;n1998年并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n至今已培养本科生2000(107)、专科生 645、研究生(硕士、博士)240余名。

      专 业 招 生n本 科 测绘工程 60 GIS 30 土地资源管理 30 n硕士点 40~50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地理信息系统(理科) • 工程硕士 测绘工程 30• 博士点 20~30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 博士后流动站 若干名博士后学 科 建 设 目 标l以3S技术(GPS、GIS、RS)等现代测 绘科学与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为中心 ,全面推动“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 理信息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协调发展; 将我系办成工学、理学、管理学相互支 撑,共同发展,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 学水平,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和较高 学术地位的测量系人 才 培 养 目 标n德、智、体全面发展 n能够应用“三S” 和其它测绘技 术n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n高级测绘和国土信息工程专业人 才机 构 设 置n大地测量(GPS)n工程测量n摄影测量与遥感(RS)n地理信息(GIS)工程n土地资源管理n测量实验室nGPS 基准站n测绘仪器检校中心机 构 设 置挂靠测量系的单位:n同济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研究所(宁 津生院士)n同济大学大地测量与环境信息研究所 (许厚泽院士)n同济大学遥感技术应用研究中心(陈 映鹰教授)n现代工程测量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外 聘 教 授兼职教授和顾问教授:许厚泽院士,陈俊勇院士,宁 津生院士,李德仁院士,张祖勋 等院士,刘经南院士,王家耀院 士, 陈永奇教授,李荣兴教授, 程鹏飞教授,简逢敏教授,郭焕 成等教授。

      本系教 授、博导(15名)15 李全海 摄影测量与遥感 水下遥感技术 教授、博导本系硕导(22名)21 楼立志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GPS 副教授22 李荣兴 摄影测量与遥感 长江讲座 教授本 系 师 资n教 授 15 博士导师 14 n副教授 11 博 士 15 n讲 师 5 在职博士生 3 n其 他 12 硕士导师 22科学研究及工程咨询n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8项n其他重点攻关项目 十余项n横 向 项 目 几十项 n论文 300 多篇n专著、教材 10 多种 nGPS、GIS、RS 软件开发 n各种测绘工程项目逾百项n各种形式的培训(测绘甲级单位领导、 沉降观测、专业测量等) 科 学 研 究 方 向(一)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研究方向:大地测量学理论与应用;测量数据处理;卫星大地测量学; 高精度工程测量; 地球重力场; 大地测量反演;科 学 研 究 方 向(二)二级学科:摄影测量与遥感 研究方向:数字摄影测量理论与方法;遥感信息系统;近景摄影测量;航空航天遥感摄影测量;RS、GPS、GIS的集成与应用;科 学 研 究 方 向(三)二级学科: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 GIS 系统分析与设计; 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 GIS 应用与开发; 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制图与综合;地籍信息系统建立;特种工程与工业测量GPS/GALILEO系统的工程应用与系统集成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与激光扫描技术的工程应用 李荣兴长江讲座教授梯队研究重点(1)作为教育部的三所院校之一参加国家地震陆 大工程(2)原遥感中心升格为——同济大学遥感与空间 信息中心建立遥感地面接收站(3)2007年申报上海市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4)参与国家北斗双星计划、伽利略计划(5)2006年被批准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 数项863计划、国家天文自然基金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07、08、09、45、71摄影测量与遥感: 07、08、09、45、71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工科): 07、08、09、17 、45、7107:数学(一)、测绘科学技术基础08:数学(一)、材料力学(土木)09:数学(一)、结构力学(土木)17:数学(一)、管理学概论045:数学(一)、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C)071:数学(一)、交通工程学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理科):04、06、07、18、45、 5204: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基础06:数学(四)、景观与旅游规划原理07:数学(一)、测绘科学技术基础18:数学(三)、管理学概论45:数学(一)、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C)52: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外语:英或德(100分) 政治(100分)、数学(一) (150分) 或数学( 二) (150分)数学(四) (150分) 全国统考测绘科学技术基础 (150分):(1)测量学(第三版)(顾孝烈,鲍峰,程效军编著 作,同济大学出版社):50%即75分(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 础》,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 ):50%即75 分初试总分:500分2008年平差考试大纲(新)误差理论、协方差传播、权逆阵传播、误差椭圆 、四种假设检验方法及适合的检验对象;条件平差 、间接平差、带参数的条件平差及带约束的间接平 差这四种经典平差方法,都在要求之内,关键应弄 清楚这几种平差方式的适用条件。

      另外还应考虑有 多余起算数据的强制平差等考试主要考虑应更加 灵活地将平差原理运用于有多余观测的问题之中, 而并非只用于测量控制网的平差,这一点一定要给 予特别注意考试中不要求记背很复杂的公式,如 边网、角网的误差方程、正弦条件、余弦条件的线 性化展开式等至于秩亏网平差、序贯平差,则不 在考试范围之内 2008年测量学考试大纲(新)(1)测量学基本概念:测量学的定义和任务,地面点位的确定和坐标系,测 量工作基本原则,水准面的曲率对观测量的影响,测量学度量单位; (2)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构造、使用和检验校正,水准测量 方法及成果整理,水准测量误差分析; (3)角度测量:经纬仪的构造、使用和检验校正,水平角观测,垂直角观测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分析; (4)距离测量:卷尺量距,视距测量,光电测距原理与成果归算,三角高程 测量; (5)电子全站仪测量:电子全站仪的定义、功能及其基本使用; (6)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测量误差概念,评定精度的标准,观测值的精度评 定,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7)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概述,平面控制网的定位与定向,导线测量和导线 计算,交会定点的计算,三四等水准测量; (8)地形测量:地形图基本知识,地物平面图测绘,等高线地形图测绘,数 字地形测量,数字地形测量的机助成图; (9)地形图应用: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面积量测和精度分析,工程建设 中的地形图应用,数字地形图的应用; (10)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建筑施工控制测量,建筑施工测 量,建筑工程变形观测。

      硕士研究生专业课入学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 2、填空; 3、选择; 4、问答; 5、计算参考书(与招生简章一致): (1)《测量学》(第三版),顾孝烈,鲍峰,程效军编著,同济 大学出版社,2006年; (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 学科组,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3)《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 量平差学科组,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模拟题(1)若水准尺一次观测的中误差为2mm,则采用两次仪器高法测得的每 站高差中误差为 3分)(2)电子全站仪的主要技术参数有 (2分) (3)三角高程测量中,常采用对向观测,对向观测后取高差平均值可消除 的影响为( )A)仪器及目标高量测误差 (B)竖直角观测误差(C)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差 (D)距离误差 2004年复试分数线:总分300、单科>=50%( 即50或75)2004-2007参加复试的同学——零淘汰2004年总共录取36人、2005年41人、2006年 47人,2007招生46人近四年(2004-2007)的最低分:300、305、 315、310复试科目复试科目平衡发展,不能偏科(1)2006年某考生总分383,英语49,不能 进入复试;(2)2007年某考生,各门单科都过线,但 专业课程90,总分307 ,不能进入复试;(3)重视复试,2008年有淘汰坚定信心、明确方向打好基础、等待机遇正确定位、调整心态立志成材、勇于创新几点建议欢迎访问以下网站(或许对考研有帮助) (1)测量学精品课程网站 (2)测量系网站 研专题谢谢大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