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歇尔计划-详解.docx
22页马歇尔计划-详解 (重定向自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目录 1 马歇尔计划简介 2 马歇尔计划的背景 3 早期的构想 4 马歇尔的演讲 5 苏联方面的拒绝 6 马歇尔计划的谈判 7 马歇尔计划的执行 8 马歇尔计划的支出 9 马歇尔计划的效果和影响 10 款项偿还 11 未从马歇尔计划中受益的地区 12 马歇尔计划与之后的第三世界发展 13 马歇尔计划的争论 14 参考文献 15 外部链接马歇尔计划简介这幅冷战时期的欧洲地图上标注了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红色圆柱代表了各国各自接受的援助相对数量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
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但事实上真正提出和策划该计划的是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特别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凯南 重建计划最初于1947年7月在一个由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参加的会议上被提出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今天(2006年)的1300亿美元 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后文将提到马歇尔计划理论上包括了整个德国,而并非仅是联邦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可以说这与马歇尔计划不无关系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为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该计划同时也使西欧各国在经济管理上系统地学习和适应了美国的经验 近年来史学家又开始注意对于马歇尔计划的深层动机及影响的研究现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其实应归功于新的自由放任政策,以及这一政策下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而当下也有某种意见认为,美国施行该计划的本意是为了通过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但事实上欧洲经济后来的发展趋势并未使其成为美国的附庸,反而通过一体化等途径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和美国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马歇尔计划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马歇尔计划的背景意大利卡西诺山战役(Battle of Monte Cassino)后的一片废墟 在战争结束六年后,大半个欧洲依然难以从数百万人的死伤中平复战火遍及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所涉及的地域面积远大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的轰炸使绝大多数大城市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它们的工业生产。
欧洲大陆上的许多著名城市,例如华沙和柏林,已成为一片废墟而其它城市,如伦敦与鹿特丹,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些地区与经济生产相关的建筑大多化为一片瓦砾,数百万人无家可归虽然外援使1944年的荷兰饥荒有所缓解,但战争对农业的破坏还是导致了欧洲大陆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饥饿,而1946-1947年欧洲西北部罕见的寒冬又使这一情况进一步恶化所受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交通运输设施,战争中铁路、桥梁以及道路都成为了对方空袭的目标,而进行运输的商船也常常被击沉西欧的中小城镇和村庄所受的毁坏程度基本上较轻,但交通运输的破坏还是使这些地区的经济与外界的联系几近断绝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耗费大量财力,而此时大多数陷入战争的国家的国库已被消耗殆尽了 一战后的欧洲经济也遭受了较大的破坏,大衰退一直持续到了1920年代,还造成了经济的不稳定和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此时的美国虽然正经历孤立主义的苏醒,却还是试图促进欧洲经济的增长,特别是通过与美国几家主要银行的伙伴关系当德国无法偿还他们的赔款时,美国通过大大增加对他们贷款数额进行了干预,这笔债务直到1941年双方正式交战为止都还没有偿还完毕 因此华府中的多数意见认为,一战后的这段历史不应重演。
虽然哈利S杜鲁门及国务院依然继续着其务实的外交政策,认为有必要进行援助,但国会对此兴趣不大起初,大家普遍认为欧洲,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的重建并不需耗费过多,它们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殖民地,快速恢复其经济然而到1947年这些地区的经济依然不见起色持续几年的寒冬又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在不断增长的高失业率、因食品短缺导致的接连不断的罢工以及一些国家的社会动荡下,欧洲经济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到1947年,欧洲经济依然徘徊在战前水平以下,并几乎看不到增长的迹象农业生产是1938年水平的83%,工业生产为88%,出口总额则仅为59%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阻断了西欧从东欧的粮食进口线,加剧了战后西欧粮食短缺的局面图中红色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蓝色为美国的盟友或保持中立的国家 食品短缺成为了最为紧迫的问题在战前,西欧的粮食供应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东欧出口的余粮,但这一贸易路径此时已被铁幕几乎完全阻断了情况在德国尤其严重,那里1946-47年的人均热量摄入仅为每天1,800千卡,这个数值完全不能支持人体的长期健康威廉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millions of people are slowly starving.")而对于经济全局来说,最为致命的是煤的短缺,1946-1947年酷寒的冬天更使之雪上加霜。
期间德国有许多家庭没有供暖,数百人被冻死英国的情况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为了满足国内的民用煤炭需求,工业生产不得不被停止因此从人道主义出发的考虑也是提出这一计划的重要动机之一 而在战争中唯一一个基础设施没有遭到明显破坏的正是美国它比大多数欧洲国家都要晚一些参战,而且本土所受的损失也比较有限美国的官方黄金储备作为其农业和工业的坚固基石依然完好无损,其经济也仍然充满活力战争期间美国的工业为本国和它的盟国的战争机器提供了支持,因此美国经济经历了自建国以来增长最快速的一段时期战后,这些工厂又很快转入了民用生产,战争期间的物资供应短缺很快被消费开支的爆炸性增长所代替不过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还要依赖贸易,长期的繁荣也需要有输出这些商品的市场而马歇尔计划提供的援助中的很大一部分,正是被欧洲人用来进口来自美国的工业品和原料的 而对美国来说另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与一战后所面对情况的最大不同,就是冷战的开始美国政府中的很多人士对苏联行动的怀疑情绪正日渐加深马歇尔计划的倡导者之一乔治凯南在此时已预言了未来世界的两极格局对他来说,马歇尔计划正是他的新理论——对苏联的遏制政策的核心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当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的时候,苏美的战时同盟关系还没有结束,冷战也没有真正开始。
而对于那些马歇尔计划的起草者来说,他们对苏联的恐惧也并不像日后那么极端强烈,甚至到凌驾于其他一切因素之上的地步 尽管如此,一些西欧国家的共产党权力及声望的增长更为令人不安在法国和意大利,战后的普遍贫穷为共产党势力的增长提供了充分的养料而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在本国战争期间的反抗斗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又使其声望急剧增长在这些国家战后的选举中,共产党取得了普遍性的成功在法国,法国共产党甚至一度成为了议会第一大党虽然现在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仅凭这些还远远不足以断定法国和意大利将滑入共产主义阵营,但事实上,当时的美国决策者确实严肃地考虑了这一可能1946年起,哈利杜鲁门及其政府开始暗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特别是通过他出现在温斯顿丘吉尔著名的“铁幕演讲”现场这一耐人寻味的举动此时的美国必须在世界面前坚定它的立场,以不丧失其信用而遏制政策的出笼也要求美国必须向非共产主义国家提供援助,以起到遏制苏联影响及扩张的作用不过当时还是有人寄希望于东欧国家加入这一计划,从而使他们从正在形成的苏联集团中脱离出来时任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 不过在马歇尔计划付诸实施之前,美国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欧洲重建据估计在1945年到1947年间,美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就达90亿美元。
这些援助中的大多数都是以间接形式进行的,其中包括作为租借法案中一揽子协定的继续、或由美军出面重建当地的基础设施及帮助难民等不同途径此外美国还与一些国家签定了正式的双边援助协定其中最为重要的动作,要数“杜鲁门主义”所保证的给予希腊和土耳其军事协助的内容此外,当时尚处于幼稚期的联合国所做的一系列救济以及减免债务等人道主义努力,其资金大多也来自于美国这些努力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它们缺乏系统的组织和完善的计划,反而忽视了欧洲重建的许多最基本的需求早期的构想 早在马歇尔发布其著名演讲之前,就已经有不少的意见和呼声认为有必要对欧洲开展援助重建计划1946年9月6日时任美国国务卿詹姆斯F拜恩斯(James F. Byrnes)在斯图加特的一家歌剧院的一次演讲中最早提出了援助的设想此外,卢修斯D克莱(Lucius D. Clay)将军曾要求工业家刘易斯H布朗〔Lewis H. Brown〕于1947年调查并起草了一份《战后德国的状况报告》("A Report on Germany")这份报告罗列了战后德国所面临的各种状况,并提出了一些重建建议同时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迪安艾奇逊也针对此事做了一个专题演讲,尽管他的建议在当时未获得很高重视,不过时任美国副总统阿尔本巴克利对此却颇为赞同。
当时认为替代美国大量援助的另一途径是从战败的德国获取重建所必须的物资和资金早在1944年,就已经有人将这种设想付诸计划,这就是由时任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提出的“摩根索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摩根索建议通过让德国在战后支付巨额赔款,来帮助其他在战争中受到轴心国进攻的欧洲国家进行重建,同时这种对于德国近乎榨取式的巨额索赔也可以遏止德国的再次崛起与之相近的是由法国官员让莫内(Jean Monnet)提出的“莫内计划”该计划设想由法国控制德国的萨尔和鲁尔两大工业区,并允许法国使用这两个区域中丰富的矿产资源使法国的工业产出至少恢复到战前150%的水平 1946年,对德占领当局出台了严厉的限制德国恢复工业化的方针这些限定严格规定了德国煤炭和钢铁的产量第一个恢复德国工业化的计划于1946年初签署,也就是所谓的“工业化水平协定”(level of industry agreement)它通过拆除德国的1500多家工厂使其工业水平大致维持在战前(1938年)的50%左右由于这个协定所隐含的弊病立即就显露出来了,因此该方案此后被多次更改,直至1949年整个拆除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