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线和雪线专题.doc
7页微专题1 山地林线问题一、林线的含义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相吻合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二、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一)影响热量的主要因素 1、纬度 通常纬度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2、坡向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拔 同纬度相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二)影响水分的主要因素 1、纬度 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2、坡向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陆位置 同纬度相比较,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林线影响因素总结:①温度 温度对林线有决定性影响,温度过低是植物生长不好的首要原因,热量不足使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不能形成干物质。
受温度因素影响,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逐渐降低 ②降水 降水减少会使植物叶和芽出现干化现象,从而限制树木在更高海拔高度生长高山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③其它因素 主要有地形、积雪、火及人为因素等三、山地林线分布规律1.中国高山林线高度分布规律: ①在30°N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下降速率为112m/度左右②在30°N以南,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③在藏东南一带(约29°N—32°N,94°E—96°E)达到4600米,为世界最高林线高度,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2.全球来讲,纬度越高,林线越低;同纬度情况下,降水量少的地区林线的高度较高(与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干热的焚风等相关)3.补充:林线的分布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如日本岛根县大山也有山毛榉林森林界线的高度随着低纬度趋向高纬度而降低,在同一座山,一般南侧比北侧要高,在同一斜面池沼方面也比山脊有更高的倾向再有普通台地连接的高山也比孤立的高山要高。
日本本州中部高山大概在2400-2600米附近,北海道高山是1000米附近在森林界线以上或以北,乔木疏生,并即将达到乔木界线,而无乔木生长连接于高位沼泽的水湿地区的森林也表现出一种界线,这是在高纬度地区以外所存在的局部现象跟踪练习: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图8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湿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图8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高山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5题3.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4.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①温度②湿度③坡度④坡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有关图中山脉叙述正确的是A.阿尔卑斯山脉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B.横断山脉是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C.安第斯山脉西侧沿岸洋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 D.喜马拉雅山脉是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下图是我国等林线分布高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6.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有①气温 ②降水 ③土壤 ④风 ⑤山地海拔高度A.①②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7.关于我国林线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林线高度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B.我国林线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海南省C.一般情况下,同纬度干旱地区比湿润地区林线海拔高D.林线高度分布的一般规律是: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8.关于我国林线高度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北方林线低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B.青藏高原南部林线高与西南暖湿气流有关C.西北林线比东北高是因为西北干旱 D.图中有些地区的林线高度只是理论高度9. 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纬度 C.夏季风 D.海陆位置林线是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山地林线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值线相吻合下表是我国境内不同区域山地林线的分布位置完成下面各题10.我国境内山地林线海拔高度分布规律是A.自南向北递减,自西向东递增B.自南向北递减,自西向东递减C.自南向北递增,自西向东递减D.自南向北递增,自西向东递增11.我国境内山地林线海拔高度最高的地区及原因是A.江南丘陵——下垫面热量充足 B.青藏高原——距下垫面热源近C.东北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D.西北山地——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学者认为: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降水量、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图2为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2~13题12.影响甲地区林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 B.地形 C.气温 D.土壤13.林业专家发现,我国东北地区林线整体有所提升,根据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原因最有可能是A.林业工人精心养护 B.树木新品种的推广种植C.全球气候变暖 D.地壳板块向南移动14.(双选)下图表示了我国75°E~102°E附近范围内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我国高山林线的高度 A.在30°N附近变化最为剧烈 B.在30°N以北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C.在30°N以南降低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D.从高纬到低纬持续上升14.下图为“安第斯山脉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林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最高的自然带)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请说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2)请说出图中林线和雪线的高度,并分析东坡比西坡雪线更低、林线更高的原因3)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15.林线高度是一地区森林带分布的最高界线,高山林线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
林线植被生长在其生态适应的极限附近,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而且受到人为的干扰少,是研究植被——气候关系很好的场所读“中国林线海拔高度等值线图”,完成下列问题⑴请在坐标图中作出沿AB线的林线海拔变化曲线图⑵描述图中3800米等值线的走向⑶简述沿AB线和AC线林线分布高度的变化特点,并据此分析影响林线高度的两个主要因素微专题2 雪线问题一、雪线的含义雪线是指在高山区和高纬度的永久积雪区及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实际上雪线并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地带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只有山体高度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年长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二、雪线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全球来看,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赤道地区空气多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副热带地区多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化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地区处在此范围的南纬20°~25°间的安第斯山雪线最高,主要在智利北部和玻利维亚西南部,一般高5500~6000米,最高可达6400米,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在纬度40°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干燥程度,雪线高度在海拔2500~5000米之间到极地附近,雪线可降至地表此外,由于10°N的降水量比10°S多,因此10°S的雪线比10°N也要高一些总之,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三、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1. 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①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赤道)向高纬度(两极)递减例如:赤道非洲雪线为4500-5000m,阿尔卑斯山为2500-3000m,挪威在1540m左右,南北极圈内雪线已低达海平面附近。
但雪线位置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比赤道附近少的地区②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2. 地貌因素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①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②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③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例如,我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雪线高度为3500~3900米。
3. 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①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在同等气温(低于0℃)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