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爱深深情暖生心——课堂因情感而涌动.doc
5页Y002489师爱深深,情暖生心 ——课堂因情感而涌动【内容摘要】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教师的人格作用和情感引领定准情感基调,创设教学情境强化情感体验,层层推进情感的迸发,情感的延伸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过程,这是人类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活动,这样复杂而艰巨的人类智力劳动更需要情感作为支撑以情动情,让情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涌动,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关键词】 情感 涌动 教师作用 感染 基调 创设 情境 体验 推进 迸发 延伸 灵魂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没有情感的文章不算是文章,师生学习文章后无法生情,或用情不深,这也不算是成功的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三维目标中,情感居首可见情感是多么的重要,她是文章的生命,她是教学的灵魂通过教学,要让我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要让情感在我们的心中涌动,如何做到呢?笔者不才,教了苏教版第十二册第24课《明天,我们毕业》,有几点心得体会,请同行指正。
一、教师的人格作用和情感引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他必须把凝结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的理想、情感、意志、世界观、人生观等完全内化到其自身的人格结构中,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才能在平等对话的教学中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这是超越所有课程的重要的教育资源 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第12页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学生,即将离别,心里非常不舍于是就把这份情全部倾注在了这最后一课整整一个星期,晚上我从来没有在两点之前休息过认真的钻研教材、备课、做课件精心的准备,让我收获了一堂精彩的课课后王一帆同学在给我的信中写道:老师,当您拖着疲惫的身体却又精神抖擞、满怀深情的给我们上课时,我非常地感动其实,那天当我一踏进教室就已感动了许多学生其次,教师要寄情于声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不同的思想感情引起的教师音量运用应适当,语速根据不同内容进行不同处理,音调必须抑扬顿挫。
只有这样,教师的情感才能被真正地表达出来,从而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我在范读“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你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时,我的声音是低沉的,略带忧伤,不知为什么,稍微有点哽咽一丝忧伤涌上我的心头我教毕业班已连续六年了,年年的此时都面临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我自诩坚强,可情到深处却又感到是那么的失落,看着可爱的学生即将离去,心中空空荡荡的我这一细微的变化并没有逃过学生的眼睛徐洁同学在信中写道:老师,您声音变了,您想哭,对吗?我的情绪进一步感染了学生,原来老师对我们也是依依不舍啊当我叫徐冉起来朗读时,她竟半天没读出一个字来,此时她的眼中满是泪水最后,教师要寄情于体态不同的手势,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表情,皆可表达不同的感情 成尚荣《儿童教育的文化视觉》第112页上课时,我的手势是轻缓的、温柔的我的微笑是真诚的我的目光是深情的我的表情时而严肃,时而微笑,时而凝重……学生心领神会,他们议得动情,读得深情,表达充满真情,与教师产生了共鸣二、定准情感基调,创设教学情境《明天,我们毕业》一课是抒写师生之情的散文,眷恋之情贯穿全文即将离别,心中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上课时我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是我们的最后一节课。
我特别重读了“最后”这两个字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用眷恋的目光看着我最后一课,即将离别,这是多么令人难以割舍啊!接着我播放了《祝福》的视频,借助音乐的感染力,学生一下子被带入了创设的情境之中—惜离别,诉离情三、强化情感体验,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体验,多是出于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应注意将学生从抽象的文字引向现实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启示中寻找情感的源头讲到六年前即入学之初,我播放了操场、教室等图片,勾起了学生最美好的回忆讲到六年中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生活时,我播放了做早操、大课间活动、上课、临帖、体育课、春游等图片,这一切是多么令人神往,然而现在,这只能成为往事讲到六年中眷恋老师时,我播放的是和他们一起课间活动,春游的合影,上课的图片等,老师青丝变白发,怎能不令人动心动情?讲到六年后,播放的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图片:草地、花园、杨树……这些令我们痴迷的地方却要与之告别,这是多么令人难以忘怀啊!在告别母校之际,心中涌动眷念之情,这又岂止是眷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一步步推进,由六年前—六年中—六年后,由回忆—眷念—回报,心灵受到了冲击,情感得到了升华强化情感体验,还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和表达。
教师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朗读方法朗读“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时,我让学生连读,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了老师的艰辛与付出朗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水泥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时,让学生齐读,因为这是所有人的心声……学生读得是那么的动情,让人听了心中更是酸楚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和再现了文章的情思美感,款款深情,真正做到了“我口表我心,我口表我情”四、情感的迸发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情感积蓄到一定的时候就要迸发,就像火山一样,找到火山口它的爆发是无法阻挡的找到情感的爆发点,学生的情感迸发将一发而不可遏止课堂的教学也将随之达到高潮我让学生在肖邦的《离别》曲中诵读全文,此时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全都深陷即将离别的情感之中而不能自拔他们积蓄的情感需要宣泄,需要迸发读了,说了,还能怎样?那就唱吧,用音乐来表达吧最后我播放了《毕业歌》,配合那些令人难忘的图片,那略带忧伤的乐曲响起,教室静寂一片,只能听到歌声和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蝉声中那南风吹来,校园里凤凰花又开。
无限的离情充满心怀,心难舍师恩深如海……此时,我看到许多学生已悄悄地流下了眼泪,我的心酸酸的,极力控制自己的情感他们任泪水在脸上肆意的流淌,就让泪水尽情地流吧,真挚的情感无需掩饰……情感在我们的心中涌动,情感在我们的心中流淌,我们的精神得到了洗礼,我们的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五、情感的延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泪水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如若不把此情此景记录下来,岂不是辜负了同学们的泪水?我手写我情,心中涌动的情感让她继续在纸上流淌吧既加强了语言实践和训练,又让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提升,让心中涌动的情感成为永恒,就给老师写封信吧马亦涵写道:那节课其实只是40分钟,而我却觉得十分短暂,真希望晚一点再下课雨在不停地下着,老天爷好像知道我们将要告别,她在为我们的离别而哭泣……我的眼眶湿润了,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我感到非常的伤心和不舍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要送您一把连心锁,把我们的心紧紧地锁在一起,永不分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任何一种活动要持续下去达到目标,都需要有强烈而深厚的情感作为动力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过程,这是人类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活动,这样复杂而艰巨的人类智力劳动更需要情感作为支撑。
成尚荣《儿童教育的文化视觉》第108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就让老师与学生如朋友般地交流内心的情感—让心灵体贴心灵,用尊严赢得尊严,用真情换取真情吧就让学生与文本尽情地交流,披文入境,人文合一,宣泄真情吧以情动情,情暖课堂,真爱的品味,真情的表达,让情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涌动,拨动每个人的心弦,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参考文献]:[1]成尚荣.儿童教育的文化视觉——校园建设案例解读[J]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8).[2]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 [J]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者,2005(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