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经验汇报材.doc
5页加快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经验汇报材X X市加快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作为**省省会和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经济区位、交通通信、工业基础 市场集散、科教文化等方面具有 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装备制造业历史悠久,自1872年 左宗棠创建**制造局起,经过解放后“一五”、“二五”和“三 线”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以来的大规模建设, 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良好的 发展基础近年来,我们确立了 “大##、大工业”的区域整 合理念,把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调 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来抓,完善 规划政策,优化发展结构,扩大招商引资,推进科技合作, 营造良好环境,装备制造业呈现速度加快 结构优化、优势 显现 实力增强等特点,成为##重点发展的“三大板块”和 “七大产业”之一尤其是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产 权和职工身份置换,大跨度进行资产重组,使装备制造业的 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布局结构都取得了 较大突破目前,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 4%,占到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48%,销售收入占到全省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64%。
在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的推动下,##工业经济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XX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 67 9亿元,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3 6 6%o实践表明,装备制造业在我市工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对优化经济结构 扩大经济总量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重要的支柱和战略产业国家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大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 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装备 制造业发展,把今年确定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年”,启动实 施了 “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作为老工业基地,未来一 个时期装备制造业能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系推进区域 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工业化和 现代化建设大局基于这一认识,目前我们正在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全力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工程总的构想是:以 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和产品 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工业基础、市场集散、科技人 才等优势,坚持市场竞争与政策扶持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再 创新相结合,总量增长与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产业调整与 深化改革相结合,大力扶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 加快把##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力争“十一 五”期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突破 50亿元;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达 到165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在六个方面进行重点 突破:第一,加快基地建设,培育产业集群重点建设空港循 环经济产业园区、七里河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 榆中和平 开发区四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吉利 汽车 机电及变压器等产品为主,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鼓 励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建厂和市内现有企业“出城入园” 七里河区以一批优势企业为龙头,整合现有资源,盘活存量 资产,延伸产业链,重点做大做强钻、采、炼三大主导产品 ##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安宁新城区建设为契机,以出口创汇和 利用外资为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业和机电 一体化产品榆中和平开发区依托金川科技园等企业和大学 城的科技人才优势,合理规划引进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和 大项目,加快形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高地”第二,突出重点领域,坚持优先发展从##产业结构特 点出发,优先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以吉利汽车 宇通客 车、兰驼集团等企业为龙头,逐步把汽车总装发展成为整车 制造;优先发展石油钻采及炼化装备,通过创建石化机械工 业基地,建设石化装备研发中心,发展配套产业和中场产业; 优先发展电工电器设备,注重发挥现有优势,大力发展大中 型电机送变电控制设备等附加值高 市场前景好的产品; 优先发展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加快形 成泵 闸 阀三大产业带和风力发电专用设备制造体系;优 先发展电子通信设备与仪器仪表,形成以军工、航空航天等 机电设备为主,辐射汽车电气设备 医疗设备 节能环保等 产品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条。
第三,坚持项目带动,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大现有 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有重点地引进高新技术和装 备,逐步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不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 产业化,重点实施以吉利轿车生产大型压力容器扩能改造 半导体集成电路加工关键工艺设备升级、单螺杆泵生产线技 术改造等项目为龙头的十大工程,总投资19 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57亿元,利税约10亿 元,将有效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第四,强化技术创新,提升竞争水平加快建立以企业 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的研发制造体系,促使条件成 熟的企业尽快建成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支持企 业同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研发合作,建立面向行业的研 发基地,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科研、设计、制造水平 加快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重点在机 电一体化、数字化 智能化工业控制系统技术,节能型、环 保型、柔性化制造等关键技术的攻关上取得突破,在铸造、 锻造热处理 电镀等机械基础领域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 料和新工艺,推行绿色制造第五,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市场空间按照“振兴壮大 老品牌、培育发展新品牌 引进嫁接知名品牌”的思路,坚 持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和扶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 经济效益好的产品,鼓励同类型企业进行资本 技术、人才 优化组合,鼓励上规模企业进行制度创新,支持成长型企业 同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技术和品牌合作,鼓励企业向园区集聚, 发挥支柱产业 特色产业的群体优势,形成区域品牌。
力争 未来五年内培育30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和15个有竞 争优势的产品,培育2-3个“##制造”的中国名牌和有##特 色的驰名商标,并促进条件成熟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第六,强化政策措施,搞好引导服务强化组织保障, 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职责,加强综合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 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化政策保障,全面贯彻落 实中央和省上关于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措施,争取国家将 ##纳入振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计划强化体制保障,以产 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巩固完善 企业改制重组成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资金的支持,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 行债券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强化人才保障,特别是大力发 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引进各类紧缺人才和专业技术实用人 才,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