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doc
4页文言虚词用法归纳表而1.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或译为“又” , “和” 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固而近于费(《孔孟两章》 )皆明智而忠信(《过秦论》 )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2.连词,表递进关系,常译为“并且、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 (并且)3.连词,表转折关系,常译为“但是,却” 例:惑而不从师(《师说》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劝学》 )颠而不扶(《孔孟两章》 )君子疾夫舍曰欲知而必为之辞(《孔孟两章》 )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孟两章》 )而天下已困矣(《过秦论》 )4.连词,表因果关系,常译为“因而” 例:而谋动干戈与帮内(《孔孟两章》 )5.连词,表承接关系,常译为“就,接着” 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或百步而后止(《孔孟两章》 )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6.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不译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 (地)曳兵而走(《孔孟两章》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7.连词,表假设关系,常译为“如果、假如”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 (因而)8.代词,第二人称单复数、所有格均可,常译为“你、你的”例: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 (你的)9.复音词“而已” ,常译为“罢了”例:如是而已(《师说》 ) (与“已”连用,罢了)乎1.介词,在,相当于“于”生乎吾前(《师说》 )2.介词,比,相当于“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3.语气助词,表反问“吗”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4.语气助词,表揣测, “吧”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5.介词,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其1.指示代词: 这,那,这些,那些其为惑也《师说》 )2.人称代词,你我他,你的,我的,他的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3.副词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 (大概,表揣测语气)4.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其可怪也欤(《师说》 )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 )于1.介词,表对比,比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而青于蓝(《劝学》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孔孟两章》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孔孟两章》 )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2.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对、向而耻学于师(《师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3.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孔孟两章》 )于其身也,则耻学于师(《师说》 )不念于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疏》 )4.受,被不拘于时(《师说》 )5.介词,从取之于蓝(《劝学》 )虎兕出于柙(《孔孟两章》 )6.介词,在龟玉毁于椟中(《孔孟两章》 )而谋动干戈于帮内(《孔孟两章》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孔孟两章》 )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7.介词,与,表对象固而近于费(《孔孟两章》 )8.至,到则移其民于河东(《孔孟两章》 )9.因果连词,因此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之1. 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且在邦域之中矣(《孔孟两章》 )2. 动词后作动词宾语,代词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冰,水为之(《劝学》 )夫子欲之(《孔孟两章》 )3. 助词,的五亩之宅(《孔孟两章》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八荒之心(《过秦论》 )4.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申之以孝悌之义(《孔孟两章》 )寡人之于国也(《孔孟两章》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孔孟两章》 )5. 指示代词,这类,这些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 )6. 人称代词择师而教之(《师说》 )申之以孝悌之义(《孔孟两章》 )既来之,则安之(《孔孟两章》 )7. 宾语与谓语之间,提宾标志,宾语提到谓语前,助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8. 助词,无实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 (音节助词)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 (音节助词)彼1. 代词,他,他们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 )耳1.语气词 ,用于句尾,表某一范围,可译作“罢了”或“只不过·····罢了”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孔孟两章》 )夫1.用在句子的开头,表示议论或叙述的开端,称为“发语词” ;也可用于复音虚词, “且夫”,不必译出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故1. 连词,与“是”连用,表因果关系,所以,因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 )胡1. 代词,什么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