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持优秀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最佳竞技水平训练研究——王晓娜2002年、2003年训练过程个案分析.pdf
47页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保持优秀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最佳竞技水平训练研究——王晓 娜2002年、2003年训练过程个案分析姓名:王晓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民族传统体育学指导教师:吕韶钧20050603摘摘 要要 本文以连续九年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武术套路优秀运动员王晓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她在 2002 年、2003 年训练过程中体能、技能、心理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与 2002 年相比较,王晓娜 2003 年训练中制定的训练方案更加符合自身机能状况及运动特点,并通过训练在 2003 年的比赛中重新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2.王晓娜 2003 年准备期和竞赛期体能训练增多,运动负荷减小,体能训练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腰腹背与下肢力量的练习 3.王晓娜 2003 年在技术训练方面并不急于转变训练形式,更注重巩固动作难度在分段中的训练及成功率,套路编排将能够突出个人技术风格的组合动作合理地穿插在各动作难度之间,既保证有充足体力完成动作难度,也使套路的整体结构更加美观 4.2003 年竞赛期的训练负荷采用中训练量,中大训练强度进行练习,不仅适合王晓娜的机能水平,也有助于身体机能在训练后得到较快的恢复。
5.与 2002 年相比较,王晓娜 2003 年日常训练中更注重想象既能在难度的训练中运用,并且重新认识训练目的,确立训练目标,使自己增强自信心 对于优秀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应如何保持最佳竞技水平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应根据专项竞技的需要,安排相应的素质训练,并力求获得局部的提高 2.应根据自身机能水平的特点安排与之相适应的运动训练负荷,尤其是在训练量的安排上尽量避免过大,以免使机体难以恢复而产生过度疲劳 3.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恢复能力相对减缓这一正常生理变化,对于女子武术套路运动员在保持自身最佳竞技水平的训练中,更要注重训练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恢复手段以帮助身体机能快速恢复 4.正确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合理地树立比赛心理定向,才能在赛场上稳定地发挥出最佳竞技水平 关键词: 王晓娜 最佳竞技阶段 准备期训练 竞赛期训练 11.前言.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1..1..1 对保持优秀武术运动员最佳竞技水平训练研究的必要性对保持优秀武术运动员最佳竞技水平训练研究的必要性 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武术套路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竞技水平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必然是平时经过了艰苦的训练与磨砺。
王刚、刘同为等通过对全国 18 个省市专业队中 136 名武英级运动员(全国冠军 42 人)的调查得出,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太极拳除外)最佳竞技的年龄段为 18~23 岁之间[1]然而,很多武术套路优秀运动员在达到自己的最佳竞技水平几年之后就选择了退役实际上,此时这些优秀的武术套路运动员通过多年艰苦的训练所达到的竞技水平仍然是相当高的,而且应该能够继续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继续为本地区在相应的比赛中争得荣誉[2]运动员这种提前退役的做法固然有社会、家庭以及伤病等因素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运动员不能够再取得或保持优异的成绩[3],尤其是在体工队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如果我们能根据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来制定适合其年龄特点、个人身体机能状况的训练方法及训练负荷,不但可以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继续为本地区在相应的比赛中争得荣誉,也可以激发和帮助年轻选手尽快成长 1..1..2 以王晓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以王晓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 作为一名现今已 27 岁并仍然保持着较高竞技水平的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王晓娜来讲,从 1996 年开始就连续在全国武术套路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至今还活跃在武术竞技赛场上,并且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
其实,在她的成功之路上也并非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 随着 2002 年下半年新规则的出台,在平时训练过程中,王晓娜仍然采用与以前相同的训练方法及负荷强度,目标还是提高和储备自身的竞技能力,但忽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的恢复会有所减缓这个因素,使自身不适应也很难承受以前的训练手段及负荷,从而导致 2002 年比赛中竞技水平的下降,而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失误,赛后从一些裁判和教练的评价也同样认为王晓娜的整体表现有所下降通过比赛之后的总结与分析,王晓娜与教练根据新规则重新探讨并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年龄特点、个人身体机能状况[1] 王刚、刘同为、景英川.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成材的最佳年限研[J] . 科研论文 [2] 田麦久等. 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3] 田麦久等. 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的非常个体化的训练模式针对这一方案,经过一年的训练,在 2003 年的比赛中取得了比较优异的运动成绩 提高运动成绩是运动员训练的最终目的,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水平及它们的组合方式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1]。
因此,根据比赛规则合理安排优秀运动员的各种竞技能力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连续九年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王晓娜近两年训练过程安排的分析研究,为武术套路优秀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水平提供训练上的参考 王晓娜个人特点 1、身体灵活,动作轻盈,弹跳力好 2、技术细腻,完成动作速度快,干净利落 3、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动作的演练意识更加成熟 [1] 王艳红 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备战第 27 届奥运会竞技能力训练及负荷安排特点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2002 3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2..1 国内有关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国内有关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 我国著名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在«运动训练学»一书中,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进行了一下的阐述: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机体基本运动能力良好的体能是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基础,也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保持良好稳定心理状态的基础而且也有助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1] 高志红、李英奎在«武术套路中的体力分配»中指出,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比赛技术水平接近,实际上是比心理、比体力。
体力好,赛场上就会从始至终精神饱满、劲力充足动作节奏明显、技术风格突出反之,会套路中出现前紧后松的现象并且提出,耐力素质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运动员套路演练中的体力分配[2] 陈峰、代林彬在«高水平武术运动员专项训练探索»的研究中,揭示了武术运动项目的运动规律,对高水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改进,从实践需要出发,发展武术运动转向特殊供能系统代谢能力,加强专项训练的针对性、时效性,减少训练中的盲目性[3] 王静在«武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及其训练问题»的研究中,从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角度分析武术运动员必备的身体素质,以及各项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原则与方法,并对不同训练阶段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安排进行探讨[4] 高谊在«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探讨»指出,专项力量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有武术运动技术的特殊性而决定的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的提高科学地分析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必须的专项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根本措施[5] 张坤«对竞技武术自选套路如何运用整套里的探讨»,从套路演练时消耗的体力情况、动作难度的编排对体力消耗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应该如何结合规则对[1] 田麦久等. 运动训练学[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 高志红、李英奎. 武术套路中的体力分配[J]. 中华武术. 2001(5) 40-41 [3] 陈峰、代林彬. 高水平武术运动员专项训练探索[J]. 福建体育科技. 2000(5) 17-19 [4] 王静. 武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及其训练问题[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3(3) 84-87 [5] 高谊. 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探索[J]. 四川体育科学. 1999(4) 32-35 4体力进行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她认为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应该注重在结合武术套路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每堂课的运动负荷,使整个训练周、周期、阶段的运动负荷节奏依据人体生理变化规律,在比赛期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预定目标——增强体能[1] 赵萍、蔡莉«不同形式武术运动的能量代谢特征及训练方法»,该文章一运动生理学的有关知识为基础,对长拳、南拳、太极拳三种不同形式的武术运动的能量代谢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发展各专项运动能力的方法[2] 2..2 国内有关武术套路运动员技能训练的研究国内有关武术套路运动员技能训练的研究 由张山等主编的«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武术套路»一书中讲到,武术意识是参与使做作按技击要求精确化的内部调控机制的主导因素,培养武术运动员的武术意识是提高武术技术水平的核心环节[3] 梅汉超、贾亮在«论难现代武术发展的趋势»中认为,现代武术训练应注重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练员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训练的实效性,使运动员在训练中,突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和个人特点[4] 曹庆华«浅析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呼吸形式方法及其健身作用»,该文章在述及武术运动的呼吸特点和作用后,着重对武术套路的演练过程中的提、拖、聚、沉的呼吸方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5]。
徐美玲在«武术套路中的呼吸形式与调控»的研究中指出,武术套路训练中,正确的呼吸形式与配合自我控制与条理,对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呼吸在武术套路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武术套路演练深刻更加完美的发展和难度的提高,促进武术竞技运动水平更上一层楼[6] 赵秋菊在«武术套路指定动作的赛前训练» 中,通过对 1999 年套路个人赛中自选动作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强化指定动作的成功率是运动员取得最佳比赛成绩的基础,因此训练中要制定出对于有效提高动作难度成功率的各种训练手段[7] 陈旭红在«组合动作在套路中的作用与应用»的文章中,分析了组合在武术套[1] 张坤. 对竞技武术自选套路如何运用整套体力的探索[J]. 辽宁体育科技 2003(5)32-34 [2] 赵萍、蔡莉. 不同形式武术运动的能量代谢特征及训练方法[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8(3) [3] 张山等. 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武术套路[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4] 梅汉超、贾亮. 论现代武术训练的发展趋势[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3) 47-49 [5] 曹庆华. 浅析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呼吸形式方法及其健身作用[J]. 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2(30)73-74 [6] 徐美玲. 武术套路中的呼吸形式与调控[J]. 浙江体育科学 2002(2) 38-39 [7] 赵秋菊. 武术套路制定动作的赛前训练[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0(4) 29-30 5路中的作用,探讨组合动作的编排和训练方法[1]。
刘涛«试论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期训练»,该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擦分析了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提出科学合理的制定赛前训练计划、合理安排技术训练方法、手段和强度的重要性[2] 2.3 国内有关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负荷的研究 2.3 国内有关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负荷的研究 刘同为、崔永胜等在«对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不同训练负荷的生化监测»一文中,通过对参加九运会武术决赛的部分省市优秀动员赛前不同训练负荷进行了生化监测研究得出,2 个整套训练应属中等训练的范畴,适合运动员日常的技术性训练; 4 个整套训练应属大负荷训练的范畴, 适合对运动员施加大负荷的刺激,从而产生超量恢复,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