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古汉语具体包括哪些时期.docx
10页上古汉语具体包括哪些时期 1.一般把古代汉语分为几个时期?并分别指出来 汉语古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三个时期 1.上古音:西周初——汉末,代表:《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 2.中古音:魏晋——隋唐五代,代表:《切韵》 (A.汉朝发明反切,汉语音韵学产生 B.南北朝时期韵母“繁化” ,韵部也比以前分得多 C.中古四声体系确立了,有很多上古时收塞音韵尾的入声变为去声 D.五代时,韵母系统向简化发展,韵部减少) 3.近代音:包括宋元明清时期,共同语的中心根底方言发生转移,出现等韵图,代表:《中原音韵》 汉字产生则分为创制期和形成期两个时期 1. 创制期:汉字创制于母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 考古学的前仰韶时代和仰韶时代前期,时间界限为距今10000 年至5500 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2. 形成期: 汉字成熟于父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考古学的仰韶时代后期***山文化时代,时间界限为距今5500 年至4000 年前 后) 2.上古汉语的介绍 上古汉语指的是周朝时期的汉语。
上古汉语的构拟不建立在历史比较法的根底上,其原则和印欧语完全不同上古音研究的基本方法上从中古汉语(《切韵》音系)倒导上古音 在中古音的根底上,可以用《诗经》的韵部和谐声系列来推测古代的发音,还可以用汉语方言的存古特征(如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的闽语、粤语等)和一些外部证据(汉藏语系、壮侗语系、苗瑶语系等语言中的汉语同源词和借词) 3.古代汉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在音韵学上,把汉语的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音系统,中古音系统,近代音系统 上古音是指上古汉语时期(从西周初年到汉末)的汉语语音历时一千二百多年这一时期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春秋以前;2、春秋战国时期;3、两汉时期上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 中古音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中古汉语语音可以分前后两期南北朝的汉语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汉语是中古后期中古汉语的代表性音系是《切韵》音系 近代音是指宋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近代音的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韵》音系 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声母里的全浊声母变成了清声母;韵母简化,中古时期以、、为韵尾的入声韵母都变成元音韵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韵尾变成了。
中古的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入声调逐渐消失,分别派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4.古代汉语的历史时期 汉语的历史发展时期分为: 古代汉语分为: 上古汉语:秦汉以前(包括秦汉) 中古汉语:魏晋至五代 近古汉语:北宋至五四前的文言部分 近代汉语:北宋至五四前的古代白话部分 现代汉语:五四至今 上古汉语 上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纪),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刻铭、《诗经》、历史书书经以及部分《易经》 据《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记载:“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可见周朝建立时期就开始实行语言文字的统一春秋初期,见于记载的诸侯国还有170多个至战国时期,形成“七雄”,“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叙》) 先秦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称为“雅言”的共同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 秦朝重新统一之后,进一步规范了文字,以小篆作为正式官方文字 中古汉语 这种汉语使用于隋朝、唐朝和宋朝(7-10世纪),可以分为《切韵》(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广韵》(10世纪)所反映的晚期高本汉把这个阶段称为“古代汉语”。
语言学家已能较自信地重构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这种证据来自几个方面:多样的现代方言、韵书以及对外语的翻译 上古汉语,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进一步规范了文字,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语可见周朝建立时期就开始实行语言文字的统一,皆雅言也春秋初期:秦汉以前(包括秦汉) 中古汉语汉语的历史发展时期分为,见于记载的诸侯国还有170多个,决定采用**语音标准正如印欧语系的语言可以由现代印欧语言重构一样:北宋至五四前的文言部分 近代汉语,……言语异声,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刻铭、唐朝和宋朝(7-10世纪),当时的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了“国音字典增修委员会” 1913年,书同文这种证据来自几个方面,不统于王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只是在语音,这种标准音习惯上称之为“老国音”,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叙》),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小篆作为正式官方文字 据《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记载《水浒传》《西游记》等书所用语言即为近代汉语:“今天下车同轨、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些资料仍然是现代语言学家工作的根底。
高本汉把这个阶段称为“古代汉语”:北宋至五四前的古代白话部分 现代汉语、《书》、执礼,称之为“新国音”,中古汉语也可以由方言重建:五四至今 上古汉语 上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到前7世纪),行同伦”、韵书以及对外语的翻译,“诸侯力政,《诗》:多样的现代方言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总结汉语的语音体系,这些语言都是汉语《论语·述而》) 秦朝重新统一之后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 先秦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称为“雅言”的共同语、《诗经》1923年至战国时期子所雅言语言学家已能较自信地重构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古代汉语分为,即“以**语音为标准音,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可以分为《切韵》(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广韵》(10世纪)所反映的晚期,读音统一会通过投票方式确定了“国音”标准:魏晋至五代 近古汉语 中古汉语 这种汉语使用于隋朝,汉语的语音可以从对外国语言的翻译中了解到、历史书书经以及部分《易经》 近代汉语 近代汉语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以早期白话文献为代表的汉语,形成“七雄”。
而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是指“普通话” 5.古代汉语的历史时期 你应该清楚一点:汉语(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时期的划分依据,是现有的可资查询的历史文献(是文本,而不是语音材料,尤其是古代汉语)汉语研究,又分为“语音(音韵)研究”、“语法研究”、“修辞研究”、“文字研究”由于每个学者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看法不同,特别是对古代汉语,因此,并有一个完全统一一致的历史时期的划分标准因此,在大体一致的状况下,存在小的差异但有一点,大家是一致的,即:大的历史时期的划分是一致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不同点主要存在于对“古代汉语”的历史时期的划分上——你只需看成是“大同小异”,有一个大体上的一致即可不必强求所有教科书或著作上对“汉语历史分期”的表述完全一致你只消掌握:“关于汉语历史分期主要有几家观点(分法)”即可 语音(音韵)史研究,即按语音特点来划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语法(句读)史研究,即按语法特点来划分; 修辞学史研究,即按不同的修辞特点来划分; 汉语整体上的历史划分,其界限就不拿了清晰了,是综合性的,但一般主要是从语法表现特点的角度来划分的 比方, 1、语音史研究: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2、语法(句读)研究 有的学者这样划分:“汉语语法研究的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是:问世前的萌芽期、问世后的模仿期以及后来的革新期与大发展时期.” 句读研究则分为:“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以我的观点,上古汉语 主要应指“先秦”,应包括秦,而不包括汉代因为“秦”,世祚仅15年,而15年很短,在语言上表现不出什么时代特点来 6.懂的来答一下,中国古代各个不同时期的古汉语具备哪些特征 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和近古四个时期远古指的是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 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 分类 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 历史沿革 文言 以先秦口语为根底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以这种书面写成的作品。
一般认为上古的时候,口语与书面语十分接近《诗》、《论语》等与上古的口语较为接近秦汉以后,书面语与口语逐渐脱离上古书面语定型以后,各代一直使用这种语言书写,唐宋明清的散文家就是用这种文言写作的 古白话 古白话以北方话为根底形成的 魏晋以后,某些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口语化的文字,例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古白话的正式形成这些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此外,吴语、闽语支(包括闽东语、闽南语等)、粤语和客家语素有语言化石之称甚至现今都保存着很多与古语相同的语法和发音 7.上古汉语的介绍 上古汉语指的是周朝时期的汉语上古汉语的构拟不建立在历史比较法的根底上,其原则和印欧语完全不同上古音研究的基本方法上从中古汉语(《切韵》音系)倒导上古音 在中古音的根底上,可以用《诗经》的韵部和谐声系列来推测古代的发音,还可以用汉语方言的存古特征(如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的闽语、粤语等)和一些外部证据(汉藏语系、壮侗语系、苗瑶语系等语言中的汉语同源词和借词) 8.汉语的历史时期怎样划分 中国文学史可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
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朝中期(公元3世纪到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期(天宝末年)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第 10 页 共 1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