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绳”与“规矩”.ppt
12页准绳”与“规矩”,,据科技史记载,几何学起源于土地测量古代埃及为了兴建尼罗河水利工程,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的测地工作古埃及人对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的研究,逐渐地发展为几何学在我国,尽管“几何”这个术语直到十七世纪才产生,但是我们的祖先远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懂得利用准绳和规矩求平、求直、求圆、求方,通过点、线、面、体的组合去探索几何图形的秘密在著名的山东嘉祥武氏祠汉代画像石刻中,蛇身人首的伏羲和女娲作飞天状,伏羲持规,女娲持矩,“规矩”在神话中已经被视为开天辟地的利器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冒着四季的酷暑严寒,划定了九州的疆界,开通了九州之间的道路,为九州的湖泊筑起了堤岸,勘察了九州的名山可以想见,大禹在长达十三年的治水过程中,为了顺应山势疏导河流,左手不离准绳,右手不离规矩,进行了多少次大规模的土地测量准绳”是测定平直的器具准”的本义是“平”,繁体字写作“ ”,从水,隼声字形之所以从水,是因为静止的水面是平的在古人看来,水的性质就是平说文:“水,准也这是用水的性质来解释什么是水古人称水平为“准”,进而把测定平面的器具也叫“准”古人说:“非水,无以准万里之平。
准”作为量具离不开水,其功能类似后代的水准器在周礼考工记中有关于“匠人建国,水地以县(悬)”的记载,讲的是匠人在建造城郭时如何利用水去找平其过程是:首先在建城处所的四角立起等高的柱子,并用垂绳取正的方法使柱子直立不倾斜,再分别选择离柱子较远的几个地方,从不同角度用水平之法遥测水平面与柱子成正交的位置,从而确定各个柱子的高低及柱子所在地面的高低,然后平高处垫低处,使地面平整划一所谓“水地”,就是用水平之法测量土地,这是古人兴修水利和营造宫室建筑的重要法式之一古人说:“为平者准,为直者绳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用“绳”可以求得直线什么是直线?如果根据常识来判断,只要把线拉直了就可以形成直线绳”和“线”都是形声字 ”(mi)本指细丝,作为形旁,表示“绳”和“线”的制作材料是丝麻一类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绳”和“线”都可以曲折,可以拉直,仅仅是粗细不同,“绳”是由两股或几股“线”合成的古人利用“绳”在悬挂重物时方向垂直的特点,对直立的物体可以“垂绳取正”古人发现,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直线,并由此发明了绳墨绳墨,俗称墨斗,从墨斗里拉出濡墨的绳子,在两点之间绷紧后,利用绳子的弹力可以打出直线准绳”的“绳”指的就是绳墨,是匠人用来打直线的工具。
规矩”是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规”是会意字,字形“从夫见”,意思是“丈夫所见”古人认为,“丈夫识用,必合规矩”,所以“规”字在说文中收入夫部矩”字从矢巨声,是个形声字在说文中,“矩”的正字作“巨”巨,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对“工”的说解是:“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 金文的“矩”字作 ,象人持矩形,其所持正作“工”由此,文字学家认为,“工”乃象矩形,“巨”象人手持矩形,“矩”是后起的分化字矩”之所以用“矢”作形旁,取必正直如矢之意在山东嘉祥武氏祠汉代画像石刻中,伏羲手持的规是十字形,女娲手持的矩像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规”和“矩”的关系如何呢?据至晚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记载:“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看来,画圆的工具类似后代的两脚规,以一只脚为定点,以另一只脚为动点,按有定距离环绕就可以画出圆来矩”,也就是后代的曲尺,由于两条边的夹角必须是九十度,所以在画不同半径的圆时只能靠曲尺的边长来调节换句话说,画不同半径的圆要用不同边长的曲尺这是很不方便的而后代的两脚规靠的是调整两脚之间的夹角来画出不同半径的圆这就方便多了我们可以想象,伏羲手中所持的十字形的规也是可以自由开合的,开合的角度不同,画出的圆的半径也就不同。
矩”是工匠用来求直角和方形的曲尺,字形之所以“从矢”,和古人对矢的观念有关矢”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写作 ,中间细长的部分是箭杆,箭杆前端装有箭镞,箭杆末梢附有羽毛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箭杆非常直,因为只有箭杆是直的,才能保证箭能够直射出去,射得正,射得准诗经小雅大东以“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歌颂周天子贡赋平均如同砥石,赏罚公平如同箭矢因为箭杆是直的,所以把正直的言论称为“矢言”,把正直的臣子称为“矢夫”孔子在称赞鲁国的大夫史鱼时说:“好一个刚正不屈的史鱼!国家政治清明也像箭一样正直,国家政治黑暗也像箭一样正直论语卫灵公)“矩”从矢,取意于正直矫”是古代一种能把箭杆揉直了的箝子,字从矢,同样取意于正直短”是形声字,形旁之所以从矢,是因为古人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往往用随身携带的弓和箭弓长六尺,可以用来度量较长的物体,比如说田地的疆界箭杆长三尺,可以用来度量较短的物体,比如说身高,所以许慎说:“有所长短,以矢为正说文矢部“短”字下说解)“短”、“矮”、“矬”等形声字都是不长、不高的意思,所以都从矢取意由此可知,“矩”之所以从矢,是因为矢很直,又有固定的长度,可以用来度量古人在兴修水利、建筑宫室、制造轮舆等生产实践中,识别了各种不同的图形,创造了准、绳、规、矩等测绘平、直、圆、方的工具。
在古代经典中,对于准、绳、规、矩的作用推崇备至孟子说:“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圆)平直,不可胜用也吕氏春秋说:“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淮南子说:“绳者,所以绳万物也准者,所以准万物也规者,所以员(圆)万物也矩者,所以方万物也准、绳、规、矩,在古代物质生产活动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测绘几何图形的工具,进而由行而下的物质世界联想到行而上的精神世界,成为衡量人们言论、行为依据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史记孙子列传中,司马迁讲述了孙武为吴王操练妇人的故事:在严厉的军法面前,“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文中的“规矩绳墨”指的是军人操练队列的规则古人所谓“礼者,节之准也”,是说礼制是节操的标准所谓“王者有绳”,是说统治者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标准、法令所谓“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是说创立功业、流传一脉相承的教化,作为千秋万代的法规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说自己到了七十岁的时候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超越法度在汉语双音化的过程中,作为测绘工具的“准”、“绳”、“规”、“矩”分别被“水准器”、“绳墨”、“圆规”、“矩尺”所取代,而“准绳”和“规矩”也凝固为复合词,只用于比喻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