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芙蓉楼送辛渐.pdf
5页统编本小学语文精品资料21 古 诗 三 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 1. 会认 6 个生字 , 会写 8 个生字 , 读准 1 个多音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背诵古诗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 理解诗句意思 , 以及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过程与方法 : 加强合作学习 , 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结合注释深入理解诗句 , 结合资料了解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 ,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3 课时第一课时芙蓉楼送辛渐【课时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默写古诗背诵积累送别诗2. 感悟古诗的内容 ,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 体会人物精神品格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播放古典音乐 , 教师配乐讲述 , 引入课题2. 导语: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 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 , 散发出熠熠光辉今天 , 就让我们步入古诗的殿堂, 跟随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 , 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设计意图 : 统编本小学语文精品资料创设情境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 ) 师: 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 , 课前大家查阅过他的相关资料, 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 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 三、释题师: 学习古诗 , 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的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 , 下临长江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 , 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设计意图 : 了解诗题意思为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做铺垫四、整体诵读 , 品评朗读1. 初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读诗 , 注意读正确 , 读流利1) 指导学生读得正确2) 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美师: 我们知道 , 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大家试着读出节奏来指名读 , 其他同学注意听 , 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 , 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2. 师配乐范读3. 学生配乐朗读设计意图 : 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步入赏析古诗的角色经由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 , 学生被古诗的韵律美、 节奏美深深感染 , 从而加深对诗文的感知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欲望, 并且为学生理解、体味古诗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感悟古诗内容1. 合作探究 : 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 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2. 集体交流学习体会“寒”, 感悟“孤” (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 ) (1) 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统编本小学语文精品资料师: “一场秋雨一场寒” , 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 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 , 平明送客楚山孤 (齐读) (2) 离别的“寒”与内心的“孤” 点拨: 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 , 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学生谈体会师: 是啊 ,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 也浸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啊, 这场雨使作者平添了几分孤独! 该怎样读出那种寒意呢 ?(指导学生激情诵读前两句 ) 总结: 除此之外 , 你知道作者还会因为什么感到寒心吗?这里还暗含着同学们所不了解的一些历史背景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 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 , 为人刚正不阿 , 为官清廉 , 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 , 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 他被贬为江宁丞 , 开元二十九年 ,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 但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 顽强斗争 , 直到最后“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 终年不到六十岁。
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 随机提问 : 你认为这个寒 , 我们还能怎么理解 ?(学生谈体会 ) (3) 对世态心寒 , 更觉孤立无援引导谈话 : 世态的炎凉 , 朝廷的不公 , 仕途的坎坷 , 使他更觉寒心啊 , 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 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内心 齐读) 设计意图 :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找含义深刻的字切入, 品读感悟 , 从最初的含糊的印象到对作者复杂内心的深入理解, 是一个由浅入深 , 循序渐进的梯度的引导过程, 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 可谓水到渠成3. 走进作者内心 , 感悟人物品质 ( 学习后两句 ) (1) 师: 天亮了 , 这对好友就要分别了 如果是你 , 会让友人给你的家人带什么话呢?但是诗人王昌龄却只是嘱托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示后两句诗 ) (2) 师: 芙蓉楼一别之后 , 辛渐即将回到洛阳 , 见到家乡的亲友 , 猜想一下 , 王统编本小学语文精品资料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 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 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他为什么不回来 ?是否吃饱穿暖 ?他究竟犯了什么错 ?为什么屡遭贬谪 ?) (3) 师: 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 , 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究竟是为什么 ?(课件出示诗人生平简介 : 王昌龄才华横溢 , 官至县尉四十一岁时因事获罪 , 被贬谪岭南 , 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 在江宁数年 , 又遭人诋毁 , 五十一岁时又一次遭到贬谪, 被贬到更为偏远的龙标王昌龄一生中竟两次被贬他人生六分之一的时间, 为官三分之一的时间, 是在贬谪中度过的 ! 可以说 , 他一生壮志未酬但是在身心饱受煎熬的贬谪岁月里, 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 , 从未改变过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 也从未改变过报效国家的志向!) 通过了解诗人的经历 , 请再读读这一句 ,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 ?(板书: 冰心、玉壶 )“冰心”是什么意思 ?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 ?“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 ?(里里外外晶莹剔透 , 洁白无瑕 ) 由此可见 , 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师: 多么正直的人 , 多么高洁的心啊 !( 板书: 高洁) (4) 引读 : 所以当年迈的双亲问他: 你会因横遭诽谤非议而改变志气吗?王昌龄会坚定地说 : “一片冰心在玉壶当结发的妻子问他: 你会因为处境艰难而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吗?王昌龄会深情地说 : “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亲密的兄弟问他: 你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 同流合污吗?王昌龄会坚决地说 : “一片冰心在玉壶当情深义重的友人问他: 你会因为遭到贬谪而改变冰清玉洁的节操吗?王昌龄依然会豪迈地说 : “一片冰心在玉壶师: 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 师引生读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设计意图 : 此环节是通过创设情境 , 再次拉近学生与当时环境、 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 ,引导学生切身体会作者内心, 能与作者对话 , 同时也为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4. 归纳主题统编本小学语文精品资料师:芙蓉楼送辛渐 这首诗通过一寒一孤 , 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 , 用“一片冰心在玉壶” 表明了诗人高洁的操守 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了全诗的主旨所在 , 成了流传千古的佳句5. 熟读成诵师: 当我们理解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 理解了诗人那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之后 , 让我们再一次跟随着这悠扬的乐曲吟诵这首诗, 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播放古诗新唱 ) 六、总结学法 , 拓展延伸1.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学法:(1) 学古诗 , 知作者 ;(2) 解题意 , 会质疑 ;(3) 抓字眼, 明诗意 ;(4) 多吟诵 , 悟诗情。
2. 拓展欣赏其他送别诗设计意图 : 回顾总结学法 , 为学生自学古诗奠定基础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