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10-遵守社会规则-复习课件.pptx
22页部编版,中考复习,专题,10,遵守社会规则,播放视频:我们遵守规则,八上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规则,),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社会道德,),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违法与犯罪,),考标要求,自主复习,认真复习教材,P21 62,,,找出书本上的核心知识及阅读在新课中的重要笔记时间:,10,分钟1,、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理解,),2、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分析未成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理解,),完成学案,1.,安居乐业的保障,2.,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4.,边界,5.他律和自律,8.尊重,9.平等对待 换位思考,12.促进社会和谐,14.诚实、守信用 民法原则,15.社会文明、国家兴旺,16.诚信记录,20.自愿,22.严重社会危害性,23.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27.法律服务机构,28.最后屏障,29.民事 刑事,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遵守规则,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维护秩序,自由与规则不可分,含义:,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作用:,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规则的种类:,道德、纪律、法律等,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知识梳理,社会生活有秩序,维护秩序靠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自觉遵,守规则,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社会生活讲道德,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待人礼为先,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促,进社会,和谐,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从我做起,学会,换位思考,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学会,欣赏,他人,体现国家形象,诚实守信,诚信,无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价值准则,安身立命之本、无形资产,促社会文明、国家兴旺,践行诚信,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法不可违,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违法的法律可以分为:,民事违法行为,(欠债不还)、,行政违法行为,(扰乱社会治安)、,刑事违法行为,(故意杀人)根据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违法无,小事,联系:,都是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可以发展为犯罪区别:,危害程度不同;违反的法律不同;受到的处罚不同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联系与区别,法不可违,行政违法行为,(最常见),民事违法行为,(典型),侵犯他人民事权利,谎报险情,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破环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违反民法,青少年如何,遵章守法?,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既维护自己的权益,又尊重他人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预防犯罪,犯罪的含义,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了解罪与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罚,含义:,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种类,主刑,附加刑,加强,自我,防范,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应该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善用法律,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向法院提起,诉讼,(,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权的最后屏障,),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青少年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见义智为;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如何应对违法犯罪?,应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借助他人、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1.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为什么说社会生活需要秩序?),(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2,.诚信的含义及地位,(1)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2)地位: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3,.怎样践行诚信?,(,1,),树立诚信意识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为了维护对方的利益,这并不违背诚实守信的要求,我们要学会在具体情境下做出正确选择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课堂背诵,4,.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法律后果,(,1,),含义: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三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别罪与非罪的标准3,),法律后果:刑罚5,.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P58-59),(1)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来维护合法权益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6,.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P61),及时找打110报警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1国务院公布的快递暂行条例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正式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快递行业的法律地位,从经营主体、快递安全、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我国快递业进行了规范,这启示我们,社会生活需要规则,规则保护秩序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规则分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场合有不同规则,(),A.B C D,B,2.,每当客人来访,鲁迅先生都会亲自为客人倒茶客人告辞,如果是在晚上,先生总要是端着灯将客人送至门外,直到客人走远先生的行动告诉我们,(),尊重他人要从小事做起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待人接物要谦和有礼 友善是中华传统美德,A.B C D,3.,车子进站了,人们争先恐后,你争我挤,有人不小心,踩了旁人的脚。
踩人者心安理得,若无其事,被踩者横眉竖眼,怒气冲冲,一场战争就此爆发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在社会生活中,要文明交往、礼貌待人,B.与人文明交往,会促使我们成长为有风度、有素养的文明公民,跟他人礼让,是软弱的表现,D.人与人互敬互让,有利于社会的和谐,C,C,4,.2018年8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等问题,集中开展19项专项治理材料说明,(),诚信无价,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在现代社会日益受到重视,建设法治中国需要遵守诚信这一重要的民法原则,开展诚信专项治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诚信缺失问题,A.B C D,A,5,.,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中小学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形象,直接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传播中华文化,展现国家民族精神,(),A.B C D,B,现象一:广场舞大妈每天在小区跳舞到很晚,而且播放的音乐声音特别大,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现象二:一些居民饲养宠物,由于管理不善,时常出现宠物伤人、宠物随地大小便等问题,很多居民对此非常不满。
现象三:经常出现中国式过马路,三五成群视红灯于不顾1)上述不良行为违反了哪些社会规则?,(2)从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的角度,请你指出这些不良行为的错误所在3)请你告诉材料中的这些人怎样才能自觉的遵守规则?,主观题,(1)上述不良行为违反了哪些社会规则?,(2)从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的角度,请你指出这些不良行为的错误所在3)请你告诉材料中的这些人怎样才能自觉的遵守规则?,道德、法律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这些不良行为越过了自由的边界,损害了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或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坚定维护规则积极改进规则材料二:初中生陈某在小学时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到八年级后,结识了社会上几个游手好闲的“朋友”,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逃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来发展到由偷同学的钱发展到偷老师的,甚至把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偷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和“朋友”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为什么陈某拦路抢劫的行为是犯罪行为?,(2)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1)为什么陈某拦路抢劫的行为是犯罪行为?,(2)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陈某拦路抢劫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构成了抢劫罪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不及时改正极易发展为犯罪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该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谢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