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违法违纪案例警示教育剖析材料.doc
10页违法违纪案例警示教育剖析材料,语言严谨,政论性强,富有说服力同是一位作者,同是一个案件,表达方式、文体风格截然不同,这充分体现了两种文体的区别,也反映了作者驾驭不同文体的能力和水平而在剖析材料的写作实践中,常常存在的毛病是:把案件剖析材料写成报告文学、记叙文之类的材料, 有的习惯于在标题上 贴标签 ,虽冠以 剖析 二字,但却缺乏深入的剖析思考,把那种单纯对案情叙述报道当作案例剖析,把本来应该由作者完成的剖析任务交给了读者去思考,显然是张冠李戴,也发挥不了案件剖析的作用3、典型案件剖析与案件查办工作中常用文体的区别1) 案件分析是对于特定行为是否构成违纪及如何定性处理进行的讨论分析,包括案情介绍、分歧意见、焦点问题、 分析意见例如《王某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纪 --- 在国企改制中隐瞒盘盈抵算不良债权的行为如何定性》2)案件点评是对某一典型案件查处工作或某一申诉案件办理中的经验做法进行点评,对不足之处甚至是失误进行反思,包括基本案情、点评例如《处理重大复杂案件要善于运用政策 评一起串案、窝案的处理》3)案件查办经验材料是对查办案件工作或突破某一典型案件的做法、经验进行总结,以利于借鉴、交流和推广,往往以案件点评中的个案经验作为例证。
这方面材料较多,不再举例以上三类文体不需要对发案原因、案件警示意义进行剖析,而且语言表达方面专业性要求较强三、怎样进行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剖析(一)典型案件剖析的写作1、标题所谓题好文一半制作典型案件剖析的标题应做到准确、鲜明、生动,使标题真正能够成为内容和主题的高度浓缩一是单标题例如《王怀忠腐败案件的案情及其教训》的标题,而且这个标题采取的是直白的表达方式; 二是双标题主标题又称虚题,概括出剖析材料的主题 ; 副标题又称实题, 点出所剖析的人物和案件例如 《失去信念的灵魂能走多远 --- 对李真贪污受贿案的剖析》的主标题,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具有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效果,而副标题则直白地点出人物和案件2、开头开头是全文的序幕这个序幕如何拉开,有两种方式 :(1) 叙述性开头即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介绍案件查处情况,这种方式最为常见这里要注意:对案件有关情况的介绍不是案情的全面铺开,不易占用太多篇幅,事无巨细地罗列犯错误人的具体违法违纪情节和经过,而是概括介绍,然后很快过渡到正文,因为正文中会就案件的特点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例如《王怀忠腐败案件的案情及其教训》的开头:先概括叙述案件调查、处分和审判情况,然后以 王怀忠从一个孤儿成为副省长,又从一个副省长沦为死囚,给人诸多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训 一句话转入正文,具体案情的展开则在正文中案件五个方面的特点中叙述。
又如《信念动摇之后 河南省水利厅原厅长张海钦违纪违法案件剖析》的开头部分更加简单,主要介绍了案件处理情况和进行剖析的背景,案件具体情况放在正文中与案件四大特点一并叙述2)政论性开头用简洁明快、坚定有力的政论性语言,揭示案件的性质,表明对案件的看法和态度例如《失去信念的灵魂能走多远 对李真贪污受贿案的剖析》的开头部分3、正文这一部分是对案件的认识、看法与态度,带有很强的指令性,是全文的重点,写作难度也比较大,既要对案件特点进行归纳,又要分析发案原因、总结警示意义; 既要有具体的叙述,又要有议论分析1) 归纳案件特点要在仔细研究案情的基础上,归纳出所剖析案件的典型之处,与其他案件的不同之处其作用是:一是对开头部分的案情概括充实拓展,使读者对案情更进一步地了解 ; 二是为下面的原因、教训剖析作铺垫,使读者对案件有一个全面的理性认识和把握例如《王怀忠腐败案件的案情及其教训》一文,正文中第一部分就概括归纳了案件的五个特点:即违纪违法数额巨大、情节恶劣 ; 集政治蜕变、 经济贪婪、 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体的全方位腐败 ; 后果、危害严重 ; 反调查能力强,顽固不化 ;案件查处的社会政治效果好这里应注意:一是案件特点的叙述不是案件调查报告的照抄照转,而是通过对案情认真研究,归纳概括的结果 ; 二是案件每个特点归纳出来之后,都要附以事实材料来印证,否则,特点就是空穴来风。
例如《王怀忠腐败案件的案情及其教训》一文,在分析第二个特点时,分别从组织人事、土地批租、国企改制、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五个方面,列举大量实例和数据,充分反映了案件这一特点; 三是有的剖析材料这部分以描述案情来代替,虽没有突出 特点 一词,实际上也是经过对案情的认真思考,以小标题的形式,围绕案件几个方面的特点,精选相关材料来展开2)分析发案原因对违纪违法原因的分析,要注意揭示出问题的本质,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分别指出产生问题的根源,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例如《失去信念的灵魂能走多远 对李真贪污受贿案的剖析》一文,紧扣丧失信念、不受监督两个方面,侧重于分析李真腐败的主观原因例如,用李真 与其一旦江山易手,自己万物皆空,不如权力在握之时,及早做些准备 的自说自话,道出了其信念动摇、思想滑坡的事实又如,李真在河北省委作秘书时,以河北 第一秘 自居,同级领导他根本不放在眼里,就是级别高点的领导,他也 狐假虎威 地说训就训一顿说明其他领导他根本不放在眼里,已经失去了监督制约,成为脱缰野马,导致腐败必然无疑《王怀忠腐败案件的案情及其教训》一文,则从思想道德防线失守、监督管理失控、干部考察考核失真、藐视党纪国法四个方面分析了王怀忠腐败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分析,又有客观原因分析。
比如,在对监督管理上的失控进行剖析时,作者引用了这样的材料:王怀忠的胡作非为早就引起了阜阳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以来,一些干部和群众不断向上级组织反映王怀忠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王怀忠不仅没有受到惩处,反而被提拔重用,这在客观上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使他忘乎所以 ,发人深省地揭示出监督管理失控、干部考察考核失真是案件发生的一个客观原因这里应注意 :一是要在违法违纪事实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剖析原因,做到有观点、有例证,不仅要讲清道理,还要摆出事实例如《王怀忠腐败案件的案情及其教训》一文,在论述 被监督者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是监督的重要前提 这个分论点时,是这样剖析的:他曾吹嘘 阜阳是他王家的天下 , 按阜阳 1300 万人口计算,他就是 世界第 58 位总统 ; 他把有人为讨好而送他的 颍亳两州一圣王 的对联视为珍品收藏通过两个事例,很形象地说明了王怀忠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把自己凌驾于千万人之上而不可一世、拒绝监督的结果二是要抓住要害,入木三分,突出重点,创出新意因为相同性质案件有许多,而违纪违法的原因和教训大同小异,不用心钻研就无法体现剖析材料的特点,有可能是千人一面,很难有新意。
因此,要在深入研究分析案件本质上下功夫,尤其要在典型材料的选用上多做文章3)总结启示意义在对案件特点、原因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这一部分主要是揭示警示意义,提出能够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的论断不求多只求精,抓住几点,讲深讲透,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写作这一部分应注意:一是本部分内容的摆放位置具体有两种结构形式第一种是分析原因与指出警示意义有机结合,每一个原因分析之后,紧接着提出一条启示例如《王怀忠腐败案件的案情及其教训》一文,在对四个方面的原因和教训剖析时,采取了边剖析原因、边揭示警示意义的方法,在分析每个原因之后,接着指出这方面的警示意义,包括对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启示,推理严谨、逻辑严密,结构衔接非常自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如 思想道德防线的失守 一段,在剖析原因之后,以 前车之覆,不可不鉴 一句引出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启示意义第二种是与案件特点、原因分析两个部分并列来写,把几个方面的启示意义归纳在一起,独立作为一个部分,摆放在原因分析部分之后例如《信念动摇之后 河南省水利厅原厅长张海钦违纪违法案件剖析》一文,特点、 原因、 启示三大部分,各自独立、自成一体,分别以三个小标题明示其中,第一部分是 案件 :呈现四大特点 ,第二部分是 剖析 :走向腐败的衍化 ,在这两部分之后,把 启示:常修为政之德 作为第三部分,从领导干部要正确使用权力、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领导干部要谨慎交友三个方面分析提出警示意义。
二是启示意义部分以议论为主,力求简明扼要如果是第一种结构方式,因前面原因剖析中已经列举事实,这里则无需对事实材料再详加叙述,直接点出意义即可;若单独成为一个部分,可以适当展开三是要体现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新论断4、结尾有的以总结式结尾,例如《王怀忠腐败案件的案情及其教训》一文,用 总之,王怀忠案件再一次警示我们 一段话结束全文有的在启示意义结束后戛然而止,不再画蛇添足,例如《信念动摇之后 河南省水利厅原厅长张海钦违纪违法案件剖析》一文,就没有那种拖泥带水之感二)案件剖析材料的写作要求1、了解熟悉案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案件查处情况的了解熟悉程度,决定了对案件特点、原因、意义剖析的深度了解案情的途径:一是仔细研读调查报告、处分决定、通报、判决书等与案情有关的材料,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好违纪违法人员的忏悔书,如马鞍山市国土局原局长王海风的忏悔书, 对 朋友 的三点新认识 :讲得清、记得老、跑得快 ,就很能说明领导干部慎交友的现实问题 ; 二是与直接参与办案的人员座谈,了解一些调查报告中没有展开叙述的具体情节 ;三是对有关违纪违法人员进行现场采访 ; 四是关注社会群众对案件查处情况的反映。
2、提炼正确观点这是由剖析材料的权威性、指令性和约束作用决定的剖析材料一旦作为警示教育的教材,就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产生影响和效用如果立意有误,观点偏颇,就会产生相反的教育效果因此,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提高我们把握政策法规的能力和水平,学会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写出符合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剖析材料3、选择典型材料一是把握材料丰富与精炼的关系占有、选用的材料越多,文章的立体感就越强、就越丰满、就更能以事实服人但也要防止材料的简单堆砌,并非材料使用的越多越好,关键是做到典型精炼,确保能够印证案件的特点、论证提出的观点二是要重视细节材料的巧妙运用注重细节运用,从小处入手,小中见大,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调查报告中没有使用的案情材料,常常不被重视的材料,在剖析材料中可以有效利用,这也是使剖析文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增强读者阅读趣味的出彩之处典型案件剖析虽与报告文学有别,但并不排斥形象的语言运用,尤其是在对细节进行描述时,可以适当借鉴报告文学语言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例如《失去信念的灵魂能走多远 对李真贪污受贿案的剖析》一文中,对李真嗜钱如命的本质进行分析时,就选用了一个很典型的细节:当听说中央纪委要查他时,他想把一个箱子里的钱转移到香港,但一看箱子里的钱还不满时,就通过朋友通知一个想承包某工程的老板说 :先送50 万元人民币, 等到工程合同签完后,再从里面扣,否则我就要把工程承包给别人。
那个老板把钱送来后,填满了这个箱子,李真就把多余的钱放在了另一个箱子里如果有机会,李真承认会将另外一支箱子也装满的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的描述,充分说明了李真 捞钱,捞得越多越好 这种贪得无厌的丑陋嘴脸4、形成独特风格写好案件剖析材料,要坚持 文有定法 、 文无定法 的规则所谓 文有定法 ,就是说案件剖析材料内容和形式有其特定的要求,是有一定的写作规律可循的,至少应做到形似所谓 文无定法 ,就是说案件剖析材料写作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循规蹈矩、千篇一律在语言风格方面,有的端庄严肃,有的生动形象 ; 在叙述表达方面,有的概括简要,有的具体翔实 ;在谋篇布局方面,有的把案情与特点合并叙述、有的单独归纳特点,有的把原因与启示合并剖析,有的特点、原因、启示自成一体可见,在遵循总体原则的情况下,要善于创新,针对具体案件,进行巧妙构思,既能借鉴调查报告、通报的严谨,又能吸收报告文学的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