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游高梁桥记》袁宏道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6623865
  • 上传时间:2021-11-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游高梁桥记》袁宏道篇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 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 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 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 不一至其地者也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 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 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 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 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 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 极乐寺观梅花而返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两条 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 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 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 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 的一样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 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轸和和 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 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

      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 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 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 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 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 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 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 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 梅花,接着就回家了高梁旧有清水一带,柳色数十里,风日稍和,中郎拉 予与王子往游时街民皆穿沟渠淤泥,委积道上,羸马不能 行,步至门外于是三月中矣,杨柳尚未抽条,冰微泮,临水坐枯柳 下小饮谭锋甫畅,而飙风自北来,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 中目塞口,嚼之有声冻枝落,古木号,乱石击寒气凛冽, 相与御貂帽,着重裘以敌之,而犹不能堪,乃急归已黄昏, 狼狈沟渠间,百苦乃得至邸,坐至丙夜,口中含沙尚砾砾噫!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杂花烂城野,风和日丽, 上春已可郊游,何京师之苦至此苟非大不得已,而仆仆于 是,吾见其舛也且夫贵人所以不得已而居是者,为官职也 游客山人所以不得已而至是者,为衣食也今吾无官职,屡 求而不获,其效亦可睹矣。

      而家有产业可以糊口,舍水石花 鸟之乐,而奔走烟霾沙尘之乡,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然 则是游也宜书,书之所以志予之嗜进而无耻,颠倒而无计算 也高粱桥原有一条清澄的带子般的河水,杨柳绵延几十 里,刚好天气比较晴好和暖袁宏道拉我和王章甫一道前去 游览那时市民都在疏通渠道的淤泥,淤泥堆积在路上,瘦 弱的马无法行走,我们步行来到西直门外这时已是三月中旬,柳树还没有发芽,冰刚刚融化, 我们坐在靠近水边的枯柳树下喝酒交谈的刚刚畅快的时 候,暴风就从北而来,灰尘遮蔽了天空,就连对面的人都看 不到沙石击中眼睛,堵塞口鼻,嚼一嚼就能发出响声冻 住的树枝被吹落,古树呜呜号叫,石头相互撞击十分寒冷, 一起戴上貂皮帽,穿上厚皮袄用来抵挡暴风,然而仍不能忍 受,于是就急忙回家到黄昏时,十分狼狈地走在沟渠间, 历经千辛百苦才到家,坐到半夜,口中还有碎沙哎,江南二三月,草色青青,城乡杂花烂漫,风和日 丽,正月就己经可以去郊游,为什么京都恶劣到这种地步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而风尘仆仆来到这里,我看是很荒谬的 况且地位高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居住在这里,为的是担任官 职从事卜卦、算命等职业的人之所以不得不到这里,为的 是谋取吃穿现在我没有一官半职,屡屡谋求却得不到,效果也是可以看得见的了。

      而家里本来有产业可以维持生计,却舍去享受山水花鸟风光的乐趣,而奔跑在充满浑浊的烟气 沙尘的地方,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无法解释既然如此, 那么这次出游也应当写下来,写下它用来记下我的着迷于仕 途钻营却不知羞耻,本末倒置而缺乏考虑高梁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二十九年建造,经清末民国初年改建过 的一座单孔石拱桥1982年在长河污水截流及整治工程的西 直门暗渠工程中,清代高梁桥又做了一次改建明清之时,这里古刹林立,水清见底当时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两岸绿荫下,桥头酒肆、 茶馆,游客盈门,为京师郊外一胜景古时候,高梁桥一带繁华壮观,在巍峨的西直门城楼 上远眺高梁桥,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古 刹连西山近观高梁桥,桥下,柳浪飞燕逐清波;桥上,行 人车马如穿梭出城、进城必由此经过,故这里热闹非凡 侧看高梁桥,则又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楼、水、桥、 人构成了燕山脚下一幅“清明上河图”传说中,高梁桥的得名,是因为当年刘伯温奉命修建 京城,把好山好水全部搬到了北京因此惹怒了掌管水系的 龙神龙神在大怒中将全城的水偷走刘伯温发现后立即派 手下名为高亮的大将追赶。

      在擒获返回的途中,龙神挣断绳 索逃跑临跑前还将装水的水车推入长河高亮怕皇帝怪罪, 跳入长河从此他跳河的那座桥谐他名字之音,称为高梁桥 就是这样的《游高梁桥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袁中道两兄弟 游高梁桥时写的两篇游记小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