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文版ISO62008.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10326092
  • 上传时间:2023-01-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8.3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ISO 62-2008塑料——吸水性的测定引 言塑料在水的作用下会发生以下几种现象:a)由于吸水引起尺寸改变(如膨胀);b)水溶性物质溶出;c)材料其他性能的变化材料暴露于潮湿条件、浸入或暴露于沸水中,可发生明显不同的反应当暴露于潮湿条件下平衡吸水量可用于比较不同种类塑料的吸水量 非平衡条件下的吸水量,可用于比较相同材料的不同批次;以及用规定尺寸的塑料试样暴露于潮 湿环境中小心控制非平衡条件,也可测定材料的扩散常数塑料吸水性的测定1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平板或曲面形状的固体塑料在厚度方向吸水性的方法本 标准也规定了当试样浸入水中或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 测量规定塑料试样尺寸的吸水量对单相材料假设通过试样厚度方向上具有恒定吸水性的费克扩散行为, 那么可以测定通过厚度方向的水分扩散系数该模型对均质材料和增强聚合物基 料在玻璃化温度以下的试验是有效的 然而一些两相基料,如固化的环氧树脂可 能要求多相吸收模型,不包含在本标准范围内1.2 材料的吸水性和(或)扩散系数适于比较塑料暴露于相同条件下的平衡吸水 量若在非湿度平衡条件下比较材料的性能,就不局限于单相费克扩散行为1.3 另一种情况是在一定时间内将规定尺寸的塑料试样浸泡于水中或规定的湿度下,该方法可用于相同材料不同批次的比较, 或给定材料的质量控制。

      所有试样 尽可能相同,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即表面光洁度、内应力等然而在这些条件下试 样达不到平衡吸水性,所以该试验不能用于比较不同种类塑料的吸水性 为了保 证结果的可靠性,建议试验同时进行1.4 本标准得到的结果适用于大多数塑料,但不适用于具有吸水性和毛细管效应 的泡沫塑科、颗粒或粉末塑料暴露于潮湿条件一定时间, 可用于塑料间的相互 比较测定扩散系数的试验不适用于所有塑料 方法2不适用于浸入沸水中后不 能保持形状的塑料(见6.4)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有效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 修正版)适用于本标准IS0 175: 1999,塑料一一耐液体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IS0 294-3,塑料一一热塑性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一一第 3部分:小方试片 IS0 2818,塑料一一机械加工制备试样3原理将试样浸入23 oC蒸储水中或沸水中,或置于相对湿度为 50%的空气中,在 规定温度下放置一定时间,测定试样开始试验时与吸水后的质量差异, 用质量差 异对于初始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如有必要,可测定干燥除水后试样的失水量。

      在某些应用中,需要使用相对湿度70%〜90%和70 oC〜90 oC的条件相关 方协商可使用比本标准推荐的更高温度和湿度当使用不同于推荐的相对湿度和 温度时,应在试验报告中详尽说明(包括相应的公差)4仪器4.1 天平精度为± 0.1 mg(见 6.1.3)4.2 烘箱具有强制对流或真空系统,能控制在50.0 oC±2.0 oC或其他商定温度的烘箱 (见 6.1.2)4.3 容器用以盛蒸储水或同等纯度的水,装有能控制水温在规定温度的加热装置4.4 干燥器装有干燥剂(如P2O5)4.5 测定试样尺寸的量具如需要,精度为± 0.1 mm5试样5.1 概述每一种材料最少用三个试样进行试验试样可用模塑或机械加工方法制备 报告中应包含试样的制备方法注:表面效应影响该方法的结果对一些材料,模塑试样和从片材切割制得 的试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当试样表面有影响吸水性的材料污染时,应使用对塑料及其吸水性无影响的 清洁剂擦拭污染程度的测试按ISO 175进行例如,在ISO 175: 1999的表1 中注“无”(外观无变化)试样清洁后,在23.0 0C±2.0oC、相对湿度50%± 10%环境下干燥至少2 h 再开始试验。

      处理样品时应戴干净的手套以防止污染试样清洁剂应不影响吸水性测定平衡吸水量应按6.3 (方法1)和6.6(方法4) 进行,清洁剂的影响可忽略5.2 均质塑料方形试样除非相关方有其他规定,方形试样的尺寸和公差应与 ISO 294-3相同,厚度为1.0 mm±0.1 mm可按照ISO 294-3标准,用标准给出的适用于试验材料的条 件模塑(或用材料使用者推荐的条件)对于有些材料(如聚酰胺、聚碳酸酯和 某些增强塑料),用1 mm厚试样不能给出有意义的结果此外有些产品说明书 在测定吸水性时要求使用更厚的试样在这些情况下,可用 2.05 mm ±0.05 mm 厚的试样如果使用的试样厚度不为 1 mm,试样厚度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试 样对于边角的半径没有要求试样的边角应光滑、干净,以防止在试验中材料从 边角损失一些材料具有模塑收缩性,如果这些材料的模塑试样尺寸在 ISO 294-3的下限,最后试样的尺寸可能超过本标准规定的公差,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5.3 各向异性的增强塑料试样对于一些增强塑料,如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用小试样时由增强材料引起的 各向异性扩散效应会产生错误的结果考虑到这种情况,试样应符合以下要求, 并且试样的特殊尺寸和制备方法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

      a)标称方形板或曲面板应满足式(1):w<100 d (1)式中:W 标称边长,单位为毫米(mm);d 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b)为使试样边缘的吸水性最小,用不锈钢箔或铝箔粘在 100 mmx 100 mm 方形板的边缘;当制备该试样时,由于铝箔和粘合剂质量的影响,粘合铝箔前后 需小心称量样品用吸水性差的粘合剂不会影响试验结果5.4 管材试样除非其他标准另有规定,管材试样应具有如下尺寸:a)内径小于或等于76 mm的管材,沿垂直于管材中心轴的平面从长管中切 取长25 mm± 1 mm的一段作为试样,可以用机械加工、锯或剪切作用切取没有 裂缝的光滑边缘b)内径大于76 mm的管材,沿垂直于管材中心轴的平面从长管中切取长 76 mm ±1 mm(沿管的外表面测量卜宽25 mm± 1 mm的一段作为试样,切取的边缘应 光滑没有裂缝5.5 棒材试样棒材试样应具有如下尺寸:a)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26 mm的棒材,沿垂直于棒材长轴方向切取长 25 mm±1 mm的一段作为试样棒材的直径为试样的直径b)对于直径大于26 mm的棒材,沿垂直于棒材长轴方向切取长 13 mm± 1 mm 的一段作为试样。

      棒材的直径为试样的直径5.6取自成品、挤出物、薄片或层压片的试样除非其他标准另有规定,从产品上切取一小片:a)满足方形试样要求,或;b)被测材料的长、宽为61 mm± 1 mm, 一组试样有相同的形状(厚度和曲 面)用于制备试样的加工条件需相关方协商一致也应依照 IS0 2818: 1994并在试验报告中说明如果标称厚度大于1.1 mm,如无特殊要求,仅在一面机械加工试样的厚度 至 1.0 mm 〜1.1 mm当加工层压板的表面对吸水性影响较大, 试验结果无效时,应按照试样的原始厚度和尺寸进行试验,并在试验报告中说明6试验条件和步骤6.1 概述6.1.1 某些材料可能需要在称量瓶中称量6.1.2 经相关方协商可采用6.3到6.6中所述干燥方法以外的干燥方法6.1.3 当材料的吸水率大于或等于 1%时,样品需要精确称量至± 1 mg,质量波 动允许范围为± 1 mg6.2 通用条件6.2.1 试验前应小心干燥试样如在50 °C,需要干燥1 d〜10 d,确切的时间依赖 于试样厚度6.2.2 在浸水过程中为了避免水中的溶出物变得过浓,试样总表面积每平方厘米 至少用8 mL蒸储水,或每个试样至少用 300 mL蒸储水。

      6.2.3 将每组三个试样放入单独的容器(4.3)内完全浸入水中或暴露在相对湿度 50% 环境中(方法4)组成相同的几个或几组试样在测试时,可以放入同一容器内并保证每个试样 用水量不低于300 mL0但试样之间或试样与容器之间不能有面接触注:建议使用不锈钢栅格,以确保每个试样之间的距离对于密度低于水的样品,样品应放在带有锚的不锈钢栅格内浸入水中 注意样品表面不要接触锚6.2.4 浸入水中的时间应按6.3和6.4规定经相关方协商可采用更长时间对此 应采用下列措施:a)在23 oC水中试验时,每天至少搅动容器中的水一次b)用沸水中试验时,应经常加入沸水以维持水量6.2.5 在称量时试样不应吸收或释放任何水,试样应从暴露环境取出(如需要, 除去任何表面水)后立即称量,对于薄试样和高扩散系数的材料尤其应当小心6.2.6 1 mm厚的试样和高扩散系数的材料第一次称量应在 2 h和6 h之后6.3 方法1: 23 0c水中吸水量的测定将试样放入50.0 oC±2.0 0C烘箱(4.2)内干燥至少24 h (见6.2.1),然后在干 燥器(4.4)内冷却至室温,称量每个样品,精确至 0.1 mg (质量mi)。

      重复本步骤 至试样的质量变化在± 0.1 mg内将试样放入盛有蒸储水的容器(4.3)中,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水温控制在23.0 0C±1.0 0C或23.0 0C±2.0 0C如无相关标准规定,公差为± 1.0 °C浸泡24 h±1 h后,取出试样,用清洁干布或滤纸迅速擦去试样表面所有的 水,再次称量每个试样,精确至0.1 mg(质量m2)试样从水中取出后,应在1 min 内完成称量若要测量饱和吸水量,则需要再浸泡一定时间后重新称量标准浸泡时间通 常为24 h, 48 h, 96 h, 192 h等经过这其中每一段时间土 1 h后,从水中取出 试样,擦去表面的水并在1 min内重新测量,精确至0.1 mg(例如m2/24 h)6.4 方法2:沸水中吸水量的测定将试样放入50.0 0C±2.0 0C烘多!内(4.2)干燥24 h (见6.2.1),然后在干燥器 内(4.4)冷却至室温,称量每个样品,精确至0.1 mg(质量m1)重复本步骤至试样 的质量变化在± 0.1 mg内将试样完全浸入盛有沸腾蒸储水的容器中(4.3)浸泡30 min ±2 min后,从 沸水中取出试样,放入室温蒸储水中冷却 15 min ± 1 min。

      取出后用清洁干布或滤纸擦去试样表面的水,再次称量每个试样,精确至0.1 mg(质量m2)如果试样 厚度小于1.5 mm,在称量过程中会损失能测出的少量吸水,最好在称量瓶中称 量试样若要测量饱和吸水量,则需要每隔 30 min ± 2 min重新浸泡和称量在每个 间隔后,试样都要如上所述从水中取出.在蒸储水中冷却,擦干和称量重复浸泡和干燥后可能形成裂缝如果是这样,在试验报告中注明首次发现 裂缝的试验周期数6.5 方法3:浸水过程中水溶物的测定如果已知或怀疑材料中含有水溶物, 则需要用材料在浸水试验中失去的水溶物对吸水性进行校正根据6.3或6.4完成浸水后,就像用6.3和6.4的干燥步骤 一样重复至试样的质量恒定(质量 m3)如果m3Vm2,则需要考虑在浸水试验中 水溶物的损失对于这类材料,吸水性应该用在浸水过程中增加的质量与水溶物 的质量和来计算6.6 方法4:相对湿度50%环境中吸水量的测定将试样放入50.0 0C±2.0 0C烘箱(4.2)内干燥24 h(见6.2.1),然后在于燥器(4.4) 内冷却至室温,称量每个试样,精确至0.1 mg(质量m1)0重复本步骤至样品的质量变化在土 0.1 mg内。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将试样放入相对湿度为 50% ±5%的容器或房间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