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营造民 主氛围,构建和谐课堂——《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42199409
  • 上传时间:2018-06-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4.91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文教育研究 2 0 1 1 年第 2 7 期 读写算 营造民主氛围,构建和谐课堂 一一《 烛之武退秦师》教 学案例 徐克智 ( 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江苏 南京 2 2 1 1 0 0 ) 一 主题与背景 近年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由“ 应试教育” 向“ 素质教育” 的转变 , 课堂教学改革有了很大进展, 传统的“ 一 言堂” 、 “ 满堂灌” 的教学模式的尖冰已经融化 随着新的教学理 念的不断完善, 教改的春风已经吹进了每个教师的心中, 并且 在课堂上结出了喜人的硕果 在一次校公开课中, 一位语文老师讲解的《 烛之武退秦师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堂课不仅使我重温了(( 烛之武退秦 师》 这篇课文, 更重要的是让我反思: 怎样才能把一篇文言文讲 出特色讲出趣味来, 让学生爱听爱说呢? 那就是以人为本, 构建 和谐 民主的课堂氛围 二 情境描述 课前已经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和查找生字、 词 ( 质疑) 师: 今天我们来共同分析课文 口才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 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 , 无论是商业谈判 , 还是 即兴演讲 以及工 作学习, 口才都是必不可少的, 古代更是这样: “ 一言可以兴邦, 一言可以误国 。

      今天我们要学的 烛之武退秦师》 出自 左传)) , 同学们还学过哪篇文章出自 左传 呢? 全体学生: Ⅸ 曹刿论战》 师: 说来说去都离不开一个“ 战” 字, 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想 一下有关(( 左传 的历史知识 同学之间把课前查找的文学 资料 交流一下( 同学之间探讨非常热烈) 师: 大家讨论的很热烈, 下面我把我收集来的资料和大家 交流一下 原来呀, 左传》 描写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 小事实, 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状况 它不仅 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还因作者的敏锐的观察力使 它在文学 史上 占有很 高的地位 虽然人类进入 了文 明社会 , 但 时至今 日战争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谁能告诉我发生了冲突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生l : 谈判 师: 也就是外交手段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2 o 0 0 多年 前的烛之武是如何运用的吧! 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 现在根据 你们的理解和课下注释来简要勾勒一下烛之武形象 生2 : 他是郑国人, 大约6 o 多岁, 头发花自满脸的皱纹, 但是 目光敏锐, 精神矍铄。

      师: 经你这么一介绍, 一个老当益壮的英雄形象活脱脱地 摆在我们面前了 还有吗? 生3 : 风烛残年, 足智多谋 师: 看来你们的观点有共同之处, 都说他年岁大了, 但我还 认为他少壮无为昵, 能否给一个确凿的证据? 最好用原文 生3 : “ 今老矣, 无能为也矣 师: 找的准确, 那么性格上的特点呢? 生4 : 倔强, 干练、 怀才不遇 师: 干练有之, 说话干净利落 但怀才不遇何以见得? 生4 : “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说明他年轻时没被重用 所以 郑伯才向他道歉嘛! 师: 有道理 , 还有吗? 生5 : 他豁达不计前嫌 生6 : 不对, 我认为他是个恃才放旷, 口是心非的人 ·240 · 师追问: 何出此言? 生6 : 他明明想出山却故意推辞 师: 是呀, 凭他的性格他是一定要出山的, 为什么在“ 夜缒 而出” 之前要三缄其口, 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 生6 ( 主动站起来) 礅 育郑伯, 要爱惜人才 他决不是为自 己鸣不平, 而是不希望更多的人才被郑伯埋没 不要等到“ 国将 不国” 的时候才懂得重视人才。

      师: 见解深刻! 从他的特征看, 烛之武还不至于是那种为自 己利益而斤斤计较的小人物 那么, 郑伯为什么要烛之武退秦 师? 有生答: “ 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 , 可以说国势危急 师: 大兵压境, 的确危急 烛之武真的能退秦师吗? 生7 : 能, 因为他的口才好 , 说服了秦穆公 师 : 的确有 主观 因素 可是据说萨达姆 的口才也不错 , 善于 煽动却没能瓦解美英联军 可见主观因素不起决定作用, 客观 上原因呢? 生8 : 秦晋貌合神离, 根本就互不信任, 各怀鬼胎 师: 秦晋可是友邦啊! 有个成语叫“ 秦晋之好 , 这怎么解释 呢? 生9 : 秦晋之好那也不是真好, 而是狼狈为奸、 相互勾结、 瓜 分领土 所 以这个同盟经不起考验 , 让烛之 武钻 了空子 师 ( 笑 ) : 借用杜牧的 阿旁官赋》 中的一句话 : “ 灭六国者六 国也, 非秦也” , 你的意思是“ 退秦师者, 秦也, 非烛之武也” ! ( 众 生笑) 不过你说 的很对 , 客观 因素确实是退秦师的主要原因 那 他是通过什么手段 退的秦师呢? 生l 0 : 先麻痹秦侯使其放松警惕。

      再表明灭郑无益于秦 最 后得出结论: 郑若亡, 则秦危矣 师: 说的很好, 欲抑先扬, 麻痹秦侯 烛之武有口才, 但不能 信 口开河的胡说,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秦穆公的心理防 线 , 我想这 在当时他也是 费尽心思 的, 在这 里我们应当学 习一 下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大家想一想他用哪几点理由说服了秦穆 公 ? 生l 1 : 第一步说“ 郑既知亡矣” ; 第二步阐明“ 焉用亡郑以陪 邻” ; 看秦侯心已活遂又说“ 合郑以为东道主, 君亦无所害” ; 第 四步说明了主旨“ 阙秦以利晋, 为君图之” 师: 说的很好! 谁还能补充? 生1 2 : 郑国肯定要亡了, 我不是来为我国的利益考虑而是 为您考虑 如果晋强则秦弱, “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 “ 邻之 厚, 君之薄也” ; 不取郑则利于秦,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 往来, 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生1 3 ; 晋擅长食言, 不可交, 有例为证“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 阙秦将焉取之? ” 师: 补充的好, 因为秦用的就是“ 远交近攻” 的政策。

      这一点 烛之武肯定清楚 秦国野心勃勃想灭晋, 不想看到晋国的强大 这一点烛之武也有把握, 所以才能够说服秦穆公 我们以后在 运用13才时, 一定要注意抓住说话的要点 , 话不必多, 点到为 止 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晋文公, 他为什么没有采纳子犯的意见 击秦军呢? ( 转 F 贝) 读写算 2 0 1 1 年第2 7 期 语文教育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周棉仙 ( 成阳市三原县嵯峨乡中学 陕西 咸阳 7 1 3 8 0 1) 摘要 :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 同时又是最开放的学科 语文与生活同在, 应用性很强, 作文教学最能体现语文教学效 果 特别是在增加 了语文分值的新形势下 ,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 文能力, 成为了当下作文教学所探讨的重要问题 现在结合 自 己的教学实践谈谈 自己的一些做法 : 一、教学生给源头不断的注入活水, 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作文来源于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 “ 生 活犹如源泉 , 文章 犹如溪水 泉 源丰盈而不枯竭 , 溪水 自然 活泼地 流个不停 ” 朱熹有诗云: “ 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 水来。

      ” 为了让生活的泉水不断地流向学生的笔尖 , 我们要引导 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教会学生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 用心去 感受 , 挖掘学生的潜力去发现生活 , 感受生活, 在观察生活积累 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 中的笔写下 自己的感受 , 用心去描绘 , 譬 如在奥运会 比赛期间 , 我鼓励学生看报纸 , 电视 , 让学生了解运 动员的事迹体会运动员的精神 , 让学 生留心运动场上的宣传标 语 , 让学生体味运动场上的气氛, 让 学生感 受团结奋 发拼搏 的 气概 ⋯⋯在平时的生活中让学生多 留意身边的好人好事 , 感受 一下人间的真情 , ( 比如我让学生留心捕捉每周五放学 时校 门 口美丽 的瞬 间) ⋯⋯这样 就开 阔了学生的眼界 , 增 长了学生 的 知识, 同时更丰富了学生的作文内容 , 积累 了素材, 学生写起 作 文来就有话 可说 了 二, 教学生在平日的阅读学习中积累材料 苏教版的教材在编排上是按照同一主题来编排 的, 在课 文 的教学 中我把一个单元 的阅读要点有意的分散到各篇课文 中, 课堂上在阅读技巧上给学生以指导, 同时积累一些写作材料, 使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认识了阅读的重要性 , 而且要求学 生要多读书 , 读懂读 熟 , 思考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 中 心的, 并要求边读书边积累, 养成做批注的习惯。

      教会学生善于 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段摘录下来, 熟读成诵, 教 师定期检查, 督促指导, 这样就引导学生多读书, 多积累, 以便 在写作时信手拈来 三、 教学生学会写真话. 表达真情实感 “ 文贵于真” , 一席发 自肺腑的话往往能打动人心 , 一篇感 情真挚 的文章 往往能扣人心弦 作文要取得成功 , 学生说真话 道真情 是其要 诀 在平 E t 的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 明确 了 : 作文 是把 自己的真 实生 活感 受 , 思想感情传达给别人 所 以在写作 课上我常常是引导学生在头脑 中搜索素材进入情境 , 进 而激发 情感, 让学生有感而发,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能以情动人 四、 教学生学会借鉴 在模仿 中创新提高 听读笔默 读的效果 好, 每节语文课我都会抽 出5 分钟左右 的时 问, 给学生读我提前挑选好 的优秀作文 , 让学生去点评 , 我 在加 以点拨 , 提 出应该借 鉴的方面 , 有时是语言 , 有时是意境 , 有时是情感 ⋯⋯ 日复一 日, 无形 中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这需要我们在 平 日的教学 中教会学生积累 , 教会学生 阅读 , 教会学生 表达情 感, 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这样就能达到作文教学的目 的。

      ( 接上 页) 生 1 4 : 因为重耳重义气 , 讲究仁义 , “ 微夫人之力 不及 此 ” 生 1 5 : 因为“ 不仁 、 不知、 不武” 师 : 不 错, 这是原文 , 还有没有 扩展 的? 我们历史上还学过 重耳“ 退避三合” 的故事 看看对你们有没有启发 谁能大致讲 一下这 个故事? 生1 6 : 晋文公年少时作为人质 的时候 曾路过楚国 楚 国用 上宾的礼节招待他 晋文公非常感动 楚王问重耳, 将来如何回 报我? 重耳答 : 一旦晋楚交战, 晋军将退避三合 ( 9 0 里 ) , 后来 , 晋 楚果然交战, 晋 依照诺言退 了9 0 里 名义上如此 , 实际上是诱敌 深入的策略 生 1 4 : 我知道 了,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不仁、 不知 、 不武 “ 都是假话 根本原因是秦郑已经联盟 , 晋怕腹背受敌 , 所 以讲 了一番大道理 师: 分析的好, 看到了实质 不过也不能说全是假话, 还是 有点感恩的因素的, 但不起主要作用 师: 全文字数不多, 开篇、 结尾都尽量用最少的文字来表 述 , 可是描述烛 之武 和秦穆公对话 的时候作者毫不吝惜笔墨 , 这样厚此薄彼到底对于表现主人公有什么好处? 生 1 7 : 突出主人公的 口才和智慧。

      师 : 还有吗? 生1 8 : 文章标题就是Ⅸ 烛之武退秦师) ) , 所以应当详写“ 退” 的 过程 生1 9 : 这样塑造烛之武的形象更丰满 , 主次分 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