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税评估指标详解.docx
3页纳税评估指标详解从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的分类,可以看出这几大类指标其实覆盖了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的 过程以及经营活动的结果:1、有无收入的核算不实(包括多记、少计收入或收入确认不及时)2、有无成本核算不实(包括多计或少计成本)3、有无费用核算不实(包括多计或少计费用,或费用提取不实)4、有无因为上述情况的发生,继而造成经营活动的结果(利润)的不实5、最终由于上述原因,有无造成税款缴纳的不实企业所得税1.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2. 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简称利润税负率3. 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4. 所得税贡献率5. 所得税贡献变动率6. 所得税负担变动率7. 预提所得税8. 关联交易的 从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可以看出,这几大类指标关注了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税种:增 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当然,对于其他税种的评估,税务部门也可以通过相关指标的使用以及企业提供的资料的核 实,得出结论在通用指标或税种指标的运用中,单独一个指标是无法揭示真相或说明问题的 如果只是一个指标超过预警值,并不能说明什么,必须是多项指标的综合运用,并结合企业 提供的资料和说明,才能准确地对企业的实际涉税情况做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口、增值税评估分析指标及使用方法(口)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1、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十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 ) X1O0%2、计算分析纳税人税负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等指标配合使用,将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与 相应的正常峰值进行比较:(1) 、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2) 、销售额变动率低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3)、销售额变动率及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均可列入疑点范围运用全国丢失、被盗增值税专用发票查询系统,对纳税评估对象的抵扣联进行检查验证3、 根据评估对象报送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其他有关纳税资料,进 行毛益率测算分析;存货、负债、盘项税额综合分析和销輕额分析指标的分析,对其形成异 常申报的原因作出进一步判断4、 与预警值对比:(1) 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及税负率低于预警值(2) 或销售额变动率正常,而税负率低于预警值的,以进项税额为评估重点,査证有无扩大进项抵扣范围、骗抵进项税额、不按规定申报抵扣 等问题;相对应地,也要对应核实销项税额计算的正确性3)对销项税额的评估,应侧重査证有无账外经营、瞒报、迟报计税销售额、J混淆增值税 与营业税征税范围(营改增后不存在这样情况了)、错用税率等问题。
二)工(商)业增加值分析指标1. 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 =应纳税额增长率十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 其中: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导基期应纳税额X10O%;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本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口 (商)业增加值X100%应纳税额:是指纳税口缴纳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工(商、业增加值:是指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的合计 工商业增加值: 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少缴税金的问题应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 估方法,并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2. 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分析: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斗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 税负〕X100%其中: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导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总额斗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应用该指标,分析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的差异: 如低于同行业口(商)业增加值平均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结 合其他相关评估指标和方法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三)进项税金控制额1、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较期初减 少额)X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X7% (营改增后的运费支出包含的增值 税)2、比较(1)将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额,与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计算的本期进项税 额进行比较;(2) 与该纳税人历史同期的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纵向比较;(3) 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纳税人本期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横向比较;(4) 与税收管理员掌握的本期进项税额实际情况进行比较, 查找问题,对评估对象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3、具体分析时,先计算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 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和未付款的购进货物提前申 报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
四)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1、 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当期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投入量导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2、 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是指同地区、同行业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的平均值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出企业实际产量根据测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 进行对比,确定实际销量,从而进一步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如测算的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通 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与税收管理员根据掌握税负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比 较,对评估对象的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