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应用迁移理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95367767
  • 上传时间:2022-05-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应用迁移理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缪雪梅Summary:迁移理论指的学习迁移理论,是一个人在某一种情境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知识等方面对新的学习行为产生的影响这是学习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只要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学习迁移现象将学习迁移理论应用在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用正面的学习迁移理论,帮助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学习过程的难题,降低学习新知识和新内容的难度本文主要简单概述了学习迁移理论,以及迁移理论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作文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的应用Key:学习迁移理论;语文教学;学习态度引言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语文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语文,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阅读能力然而,当前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照本宣科,按照教材大纲进行学习,没有综合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导致语文教学效果不好,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学习迁移理论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一种情境中的学习态度影响到其他情境中的学习,利用已知的学习知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迁移到其他学习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学习迁移理论1.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这个理论是德国的心理学家沃尔夫提出的理论,这是最早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研究它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意志、记忆、思维等感官构成,通过训练可以增强这些感官系统的能力也就是通过学习,可以让心灵感官能力进行训练,并将其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让学习变得简单比如在学习数学进行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应用到物理和化学科目1.2相同要素说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士通过学习迁移问题实验对沃尔夫提出的形式训练说提出了挑战,虽然实验不具备代表性,无法真实反映学习迁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为后来相同要素说的理论出现奠定了基础在詹姆士的实验理论下,一些心理学家开始将试验应用在心理研究理论,通过实验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发现了学习迁移过程中,如果两者存在某一种联结,则容易发生学习迁移现象,这就是著名的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两种学习存在一定的共同联结,两者之间才能存在一定的迁移[1]相同要素说是对传统训练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并没有真正揭示学习迁移发生的原因1.3经验类化说经验类化说是美国心理学家贾德对相同要素说提出的质疑,他认为学习产生迁移的前提是两种学习活动存在共同要素,让学习者在两种学习活动中概况出他们共同的原理,这是学习经验化的结果。

      学习经验是发生迁移的关键,对学习原理概况的越好,则越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发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况,掌握各个章节内容的必然联系,才能更好地实现学习上的迁移1.4学习定势说学习定势说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准备活动,对后续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习定势指的是学习方法的态度倾向,容易受到学习意图和学习倾向的影响先行的学习活动为后面学习迁移奠定了条件,有利于迁移现象的发生学习定势说不仅反映了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准备状态,而且也反映了解决某一类问题或者学习一类知识点的时候对一般方法的改进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循序渐渐,让前面的学习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样才有助于知识的迁移1.5关系理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并对学习迁移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并在过去的基础上形成了关系理论这个理论是通过对小鸡啄米实验,认为学习经验是否可以迁移到其他学习内容和学习场景中,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两者之间的情境有哪些相同的因素,而在于两者之间的情境关系,也就是整个情境中各个要素是否连接成一个整体他们认为学习经验是否迁移,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两种学习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第二,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理解能力和顿悟能力,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学习经验是否迁移并不取决于两种学习活动的共同要素,以及对学习原理的掌握,而是存在于学习者是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学习者对一切关系的理解和顿悟是学习迁移的最基本要素学习者发现事物关系能力越强,则越能发生学习迁移2.学习迁移理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小学语文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常用汉字,并正确书写汉字笔画,并学会利用所学大汉字进行造句、写作和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学习迁移作为一种学习普遍现象,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语文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1应用迁移理论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小学是每一个人人生中最关键的环节,关系到日后的成人成才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只有学生掌握移动的词汇量,才能有效地跟其他人沟通联系,正常参加社会的各项社交活动识字是将具象化的事物与大脑中的抽象文字联系在一起[2]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有象形字和意会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观察、分析,了解每一个文字的特点,从而掌握文字的正确发音和书写方法,并学会用文字进行造句、写作。

      常见的识字方法有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就是将汉字集中起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汉字这种教学方法在古代教育体系中经常使用,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這类典型集中识字方法分散识字法是根据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学习,将识字、阅读理解和朗读结合起来在阅读中了解生词,然后结合文章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生词,帮助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达到音、形、意的统一我国的汉字数量将近10万,其中常用汉字有7000字汉字的笔画多、结构复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用迁移理论,帮助学生识字,可以降低识字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小学阶段最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独体字,比如日、月、天、丁、山、水、木、人、口、戈等等,这些独体字相互组合可以构成合体字比如日和月组合成明,口和天组合成吴比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雷雨》,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学生必须掌握雷雨的“雷”字,一共有十几笔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这个字拆开,“雷”字是由“雨”和“田”字两部分构成,学生很容易调动过去的记忆,掌握学习的写法在学习其他类似合体字的时候,学生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2.2迁移理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阅读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增长见识、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阅读所占比重非常大,阅读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环节,学生可能遇到阻碍,教材文章中出现一些学生不认识的生词,影响到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将学习迁移理论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迁移,利用学生过去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比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的课文《找春天》,春天来了,田野上草儿绿了,花儿开了,树木发芽了,溪水解冻了课文中出现了“嫩”、“羞”、“遮”“触”等字,这些字的笔画比较多,很多学生不认识而且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想象一下春天是什么样子?初春的时候,春天的变化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偶尔零星可以看到发芽的树枝、从土里冒出来的小草[3]2.3迁移理论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作文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估,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系统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写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变化,为写作积累素材。

      阅读和写作往往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样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等因素,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的字词、语句和文章,从而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量,那么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写作教学时,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进行迁移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的《荷花》这篇课文,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描述荷花: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红色、紫色、白色、黄色百花齐放,让人应接不暇作者还運用了拟人的手法因此,在阅读教学的时候,老师让学生反复诵读作者描写荷花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然后尝试着利用自己写一篇自己喜欢的花,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将阅读方面的知识迁移到写作教学,提高写作教学质量3.结束语综上所述,将学习迁移理论应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提高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全面发展Reference:[1]周雪蕊.小学语文实用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科普文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2]孙林艳.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7):55-55.[3]韦忠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3):164-165.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