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机会与成本.docx
23页学习机会与成本 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无限的需求之中,以获得最大利益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的选择也是如此,如何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精力,投入到浩瀚的人生之中,以获得最大的人生成就.如果将经济选择抽象化了,概念化了,升华了也就是选择的学问了 2.机会成本的定义 答:机会成本的严格定义是:选择最优方案放弃的次优方案的价值简单地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任何决策,必须作出一定的选择,被舍弃掉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即是这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机会成本是决策成本,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引起的成本,是指从事某项决策活动而放弃或牺牲的从事其他经济活动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主要应用在投资过程中在投资决策中,放弃次优方案而损失的“潜在利益”,是选取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比如投资者仅有一份资金,投资股票时必须放弃国债与基金假如国债投资收益为1万元,基金投资收益为2万元,而股票投资收益为3万元,则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是2万元,国债投资的机会成本为3万元,基金投资的机会成本也是3万元。
这机会成本并不牵涉实际金钱交易,所以也可成为隐含成本 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机会成本 答经济学上,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举例来说,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辆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为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10万元的其他商品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既虚既实的一种成本它是指1笔投资在专注于某一方面后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资获利机会 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曾用热狗公司的事例来说明机会成本的概念热狗公司所有者每周投入60小时,但不领取工资到年未结算时公司获得了22000美元的可观利润但是如果这些所有者能够找到另外其它收入更高的工作,使他们所获年收达45000美元那么这些人所从事的热狗工作就会产生一种机会成本,它表明因他们从事了热狗工作而不得不失去的其它获利更大的机会。
对于此事,经济学家这样理解:如果用他们的实际盈利22000美元减去他们失去的45000美元的机会收益,那他们实际上是亏损的,亏损额是45000-22000=23000美元虽然实际上他们是盈利了 那么如何理解上述这种现象呢 我们设想他们(以自己的劳动)投入热狗工作p所得的收益仍然是22000美元,而(以相同的劳动)投入某种工作q所得的收益也是45000美元那么按照人们所理解的机会成本概念,他们投入工作p的机会成本是工作q的收益即45000美元,同样,投入工作q的机会成本是工作p的收益即22000美元工作p、q之收益互为对方的机会成本 但是实际上,由于任何一个单位的投资(无论是劳动投资还是资金投资)都具有专注性,因此不能设想投资获得二注收入(所谓“二注”即是指同时分为2个或多个方面的注入,如1个单位投资额分为2个注入方面,这是不可能的1个单位的投资额只能在同一时间专注于某个行业的某一点上,这即是“投资专注”性)通俗地说,1笔投资不能同时被假设为获得2笔(或2笔以上)投资的收益所以在计算机会成本时我们不能用1笔投资的二注收入来叠加,也不能用它的二注成本耗费来叠加比如我们不能算他们在从事热狗工作的过程中又再想同时获得工作q的收益,以致如果不能获得这个收益就认为产生了机会成本。
如果他们真能获得这样的二注收益,那么他们应该获得22000+45000美元的二注收入,而不单止22000或45000美元 但以上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工作p、q之收益互为对方的机会成本”似乎具有这种投资与收益的二注性,因为它想在获得当前的工作p之收益的同时,又想要获得工作q的收益,当不能获得工作q的收益时,就被认为是亏损的特别是当已经获得较高收益的同时还想得到较低收益的情况比如当从事工作q已经获得比工作p更多的收益时,还想到失去了工作p的更少收益,这样的话,所理解的机会成本就不对了 实际上机会成本应该是这样工作p对于工作q来说具有机会成本,但工作q对于工作p来说就已经没有机会成本了,因为工作p的收益比工作q小因此所谓机会成本实际上只是“相对机会成本”而没有绝对机会成本当一个人正在从事的工作收益比较低时,相对于你所能从事的更高收益的工作来说,就产生了机会成本比如一个人能够做经理和教师,而经理工作的收入显然要比教师的收入大,因此当你从事教师工作时,相对于经理工作来说你就存在着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反过来,说从事经理工作会使你失去教师工作的更低收入,从而产生一个机会成本。
收入大的工作相对于收入小的工作来说,是没有机会成本的,因为你已经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使你更好的收入在此所谓“机会”实际上就是寻求更大利益的机会,既然获得了更大利益,那么因失去机会所导致的利益丧失也就相对没有了 那么,由于从事工作p比从事工作q所获得的收入较小而产生了机会成本,其机会成本量是工作q的收入减去工作p的收入,即45000-22000=23000美元他们因此亏损了23000美元如果他们的工作p的收入渐渐提高,从22000达到40000,则他们所失去的机会成本只是45000-40000=5000美元如果他们的工作p的收入再提高到与工作q相等的45000,则他们的工作p与工作q对比就只有等于零的机会成本了,即45000-45000=0如果工作p的收入再提高到比如50000,则他们从事工作p的机会成本相对于工作q来说就是45000-50000=-5000美元,机会成本为负数机会成本为负数表明什么呢表明他们工作p相对于工作q来说已经非但没有机会成本,而是还大大“抵值”呢由于成本作为一种代价耗费是总是趋向于最小化的,因此从事一项工作,它的机会成本越小越好,它的最小值自然要包括0值以下的负数。
4.选择和机会成本之间的关系 答: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描述了一个人做出选择时的权衡取舍当做一件事的机会成本大于其做该事的收益时,经济学家认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有自利性的人,并且假定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人)会选择不做这件事这是容易理解的并且似乎在很多情况下成立的但我们要设想下述这样一种情况的存在甲人在抉择是否上大学时考虑机会成本,其中上大学的费用(已去除饮食住宿等与上学无必然关系的部分)为6000元\年,而其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就参加工作可取的40000元\年的收入这是显性的机会成本,除此还有他可能有的资本生产利润等可能隐性成本比较二者机会成本,应该要放弃大机会成本着,由此逻辑,甲不应该选择上大学看似合理的论述中其实低估了一个很大收益——上大学(未完)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一条道路,一个方向之后,便再无法去选择另一方向,这就是机会成本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只知道有这种成本存在,但却不能真正衡量出这种成本是多大的换句话说,我们来到了一个岔道口,在我们选择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着、盘算着不选其中的某一条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成本,但这种成本仅仅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并非已经产生,只有当我们做出选择后才有这种成本产生。
即便我们能在选择之前用过借鉴一些经验,通过科学推断去逼近那个真实的成本,但总有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继而影响预测与真实成本的差距,而且随着时间的变长,其误差还会越来越大我们无法对某件事机会成本做出精确预判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不能去亲身体验这种成本选择了向左走,我们就不可能准确地知道自己若向右走会如何,因为我们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方向上有人会说那就每一个方向都试一次,这样总会得出成本了吧其实这也是断不可行的,因为即便我们尝试了这两条道路,但却无法保证是在其他变量一致的前提的,至少时间是不一致的,有前有后,而时间,这个至少现在人类无法逆转的东西,它的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颠覆的变化现在,让我们回到做出选择前的状况前方有两条路,通过预判我们只能大概地了解每一条路上可能会碰到的一部分情况,无论我们根据什么,一旦我们做出了选择,则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确切地知道在此时此地我们不选择另一条道路会带来的后果这也许听起来像一种不可知论,但的确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知之甚少既然我们永远也无法确切的知道某一事件的机会成本是什么,这又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呢首先,我们做出选择时可以或者应该参考机会成本比较,因为至少在宏观上这体现出了一种趋向,分清了大是大非。
但与此同时,我们绝不能一味地依赖这种分析,因为首先这样的分析本身有不确定性,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其次是因为人是会思考的动物,不能因为一些数表就让人类的道德关怀沦丧在我们的决策中,效率是重要的一个参考标准,但绝不是唯一标准,我们追求的理想社会绝不是一个只讲求成本与收益的冷冰冰的社会,哪怕有时我们会做一些看似损害效率的举措,但只要那是有利于人类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的,我们认为也是有意义的选择要真正关怀我们的同胞、我们的世界,也同样要关怀我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做出了选择,会有大是大非的判断,但就谁比谁好多少,坦然面对吧,正如苏格拉底所言:”youtoliveitodie,whichisbetter,onlygodknows.” 其次,针对我们个人而言,一旦选择了一条道路,就没有必要再去对另一条道路耿耿于怀,因为时间已经流走,我们再无可能回到做出选择时的那时那地,从某个意义上讲,事后的成本收益对比可以成为经验教训,但其更多的是马后炮这时候,与其驻足回首,感叹英雄当年,不如日夜兼程,去验证今日的我是否英雄不减踏上一条道路以后,最重要的就不再是它好不好,而是怎样把它走好有了这种气魄,我们便不会再患得患失,而是努力向前,直到最后。
人生的巨大魅力就在于在漫长的道路上有无数精彩的选择,重视选择,但不要过于看重选择,因为道路是要我们在选完之后去脚踏实地地行走的 第二篇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美文摘抄看到一个故事,一位老师带着3个学生去吃饭,恰逢餐馆搞活动,消费300元返30元,当时已经吃了270元了,虽然饭菜非常难吃,但学生还是提议再点3个冰激凌,凑够300元老师说,还是算了,然后结账走了出去以后,老师买了几个冰激凌给大家老师的理由是,已经吃了这么难吃的饭,就不要多吃几个难吃的冰激凌了,虽然不花钱这就好像你花了5元钱,买了一个烂苹果,为了不浪费,还是吃掉了这样你不但损失了5元钱,还吃了一个烂苹果其实这5元钱就是沉没成本,就是你怎么做都无法收回的成本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就好像一个姑娘爱错了人,因为觉得之前付出太多,就勉强嫁了吧,结果婚后更不如意,甚至付出了一生痛苦的代价 沉没成本是现在很多诈骗术的核心支撑理论,骗子一开始都让你交一点儿小钱,后来会让你越交越多很多人觉得,如果后面不交,前面的就都拿不回来了,所以就一再追加投入,最后越陷越深。
机会成本则是另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机会成本也叫选择成本,就是如果你做出这个选择,就可能损失另一个选项的成本 举例说,你选择了这顿饭吃麦当劳,就丧失了吃必胜客的机会,而有可能必胜客正好在搞促销活动,你就错过了 再比如,如果在宅在家中看美剧与出去参加同事聚会之间,你选择了前者,那就错失了聚会的机会,更遗憾的是,你有可能在聚会中遇到一个投缘的人,最后可能会成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