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大学生的性取向课件.ppt
9页当代大学生的性取向异性间的恋爱绝大部分同性间的恋爱少部分,有增长的趋势形势:近年来,中国同性恋者有增多趋势根据有关调查表明,中国同性恋者人数大概在3600万到4800万这个区间其中大学生的同性恋比例已经从90年代初期的9.7%上升到10虽然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仍属少数,但是绝对数量巨大值得一提的是,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个庞大的人群仍是隐蔽的该如何对待:同学的态度:“刚开始看到一对男生在宿舍楼下手牵手,大家都在楼上起哄,但是好奇而善意的珠海某高校的02级新闻系的陈同学说,“有次看到一对男生在湖边很亲密的拥抱,我觉得他们很有勇气记者对大学在校学生的调查也表明,69.1的受访者持可以接受的态度,另外还有12的受访者表示完全理解他们的行为88.2的受访者甚至表示,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学校可以批准同性恋者同住一个宿舍在师长看来:记者走访的任课老师和员都表示,这是属于个人隐私,老师不适合干涉站在个人的角度,绝大多数老师都对同性恋者持宽容态度复旦大学孙中欣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时说: “高学历青年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使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更宽容,更容易接受孙教授是复旦大学本科生公选课同性恋研究的主讲人。
复旦此举开创了中国高校为本科生开设此类公选课的先河大学校园里相对宽容的氛围为同性恋的大学生提供了感情发展的空间,再加上大学生的心智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因此,大学成为绝大多数人最终确定性取向的阶段Why?“在同性恋的产生上,可以分为先天说和后天说两类 就同性之爱产生的原因,记者走访了G大新闻系的牛老师,他说:“同性恋之爱大多是由于长期的同性生活,极少异性接触形成的如斯巴达军队的战士,古代宫廷不得宠的妃嫔宫女 据苏梵的总结,同性恋者多半是家中了老幺,或者是众姊妹中的独子苗苗,或者独生子女,且一般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成绩优秀,从小比较受宠同时还与所接触到的人有很大关系象我,就是因为初中遇到了那个男生才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在同性恋的群体里,也有很多因为感情受到挫折而放弃异性的在记者采访中,有老师说:“我知道的好几个学生都是这种情况,特别是女生女性是弱势群体,更脆弱,在感情挫折面前更易失落同时,女性的情感丰富,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受感动而爱上一个人GG,大学三年级女生,22岁因男朋友出国而分手,为此她很痛苦,开始想尽办法麻醉自己,尝试了吸烟,喝酒之后,她找了一个女生开始另一段爱情她对记者说当时自己也不确定那是不是爱情,只是不想再看到男生,想借此报复以前的男友。
但当她的情伤好了以后,她又交了一个男生当男朋友除此之外,出于好奇,追时髦而成为同性恋的人群,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挑战:中国人的群体意识尤为强烈,因此,中国的同性恋者背负着更沉重的社会压力专家曾对生活在大中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相对年轻和“活跃”的男同性恋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因为受歧视,3035的同性恋者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913的人有过自杀行为,67的人感到“非常孤独”,63的人感到“相当压抑”超过半数人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2001年4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把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实现了中国同性恋非病理化这比美国同性恋非病理化晚了整整19年,比世界卫生组织把同性恋从“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名单上删除晚了7年刘达临教授认为,中国大众对于同性爱的认识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同性爱有罪论;第二阶段为同性爱无罪但反常、病态;第三阶段为同性爱与异性爱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性取向而中国目前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中李银河博士认为,中国目前对同性恋的看法和做法仍停留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不过,可喜的是,随着近几年的媒体宣传,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已大力改观。
比起世界,我们的步子走得慢了,而这片土地上生存着占世界的30以上的同性恋人群爱是件美丽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