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奎县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四个玉米主导品种简介.doc
8页望奎县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四个玉米主导品种简介一、四单19:1、品种来源:由吉林省四平市农科院育成2、特征特性:生育期125天,需活动积温2600℃,种子幼芽拱土能力强,早发性好,株高275-300cm,植株繁茂,株型半收敛,抗病、抗倒伏,活杆成熟,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43-45粒,籽粒马齿型,粒大,百粒重40g以上,平均公顷产量12000kg左右,比白单9增产20%3、适应区域:该品种为中晚熟,是我县第一积温区主栽品种,第二积温区搭配品种4、栽培要点:可催芽坐水埯种,株距1尺,公顷保苗5-5.5万株,亩播种量4-4.5斤为宜二、吉单27:1、品种来源:由吉林省四平农科院育成2、特征特性:生育期121天,需活动积温2450℃,幼芽拱土能力强,生长健壮,发苗快,喜肥水,株高250-260cm,穗长21cm,无秃尖,双穗率稍高,籽粒大马齿型,品质好,果穗园柱型,高抗丝黑穗病,公顷产量1.2-1.3万公斤以上3、适应区域:适宜我县第二、第三积温区岗平地种植4、栽培要点:公顷保苗5-5.5万株,最佳播期4月25日-5月5日为宜三、兴垦3:生育期125天,需活动积温2550℃,株高236cm,穗长23cm,穗行数12行,行粒数46粒,粒型马齿,百粒重34.5g,亩产760kg,公顷保苗5-5.5万株。
四、龙单26:品种来源:由黑龙江省农科院育成生育期125天,需活动积温2550℃,株高305cm,穗长26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8粒,籽粒马齿,百粒重38g,一般亩产760kg,比四单19增产28.1%,抗病、抗倒伏,适宜我县第一、二积温区大面积种植望奎县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五项玉米主推技术简介一、玉米深松整地技术实施以深松为基础的松、翻、耙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3年深翻1次1、耕翻整地耕翻深度25-27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按种植要求垄距起垄镇压;秋翻秋整地,耕翻深度25-27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镇压2、耙茬、深松整地原垄种适用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大豆、马铃薯等软茬,先灭茬深松垄台,后起垄镇压,严防跑墒深松整地,先松原垄沟,再破原垄合成新垄,及时镇压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的一项根本措施测土配方施肥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科学施肥技术之一,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是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植农业潜在生产能力,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技术;也是减少化肥流失,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测土配方施肥是依照配方施肥技术原理,通过开展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摸清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状况,获得、校正配方施肥参数,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的配方施肥模型采取“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技术路线,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相关条件,应用配方施肥模型,结合专家经验,提出配方施肥推荐方案,由配肥站按照配方生产配方肥,直接供应农民施用,并提供施肥技术指导同时通过肥料质量检测手段,保证各种肥料的质量通过一体化服务的技术路线,逐步实现技术推广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保证配方施肥的精度和到位率,提高配方施肥的普及率增产增效情况:应用该技术,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玉米增产8.2%,化肥利用率平均提高8.2%,氮肥节省10%-15%,农产品品质相应提高,氮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控制技术要点:根据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作物需肥特性和肥料效应特点,通过土壤测试、植物营养诊断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实现氮、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1、划定施肥分区收集资料,按照自然条件相同,土壤肥力差异不大,生产内容基本相同的区域划成一个配方施肥区,然后收集有关这个配方区内的土壤资料、已有的试验结果、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肥料施用现状、作物产量、有无自然障碍因素等资料。
2、取土化验,制定底肥方案根据养分平衡原理,运用快速、便携式、高精度的土壤速测仪器设备,对土壤供肥能力进行快速诊断,提出作物底肥推荐施肥方案一般在每个乡镇选取至少15个不同土壤肥力的农户田块,做到播前取土样、及时取样,及时分析,当天或在1-2天内提出施肥建议3、开展植株营养诊断,调控追肥用量在作物生长需肥关键时期,进行植物营养快速诊断,调控追肥方案玉米幼苗期采取叶脉基部1厘米植株样品,用反射仪进行植株硝酸盐快速诊断,确定氮肥追肥用量,对播前基肥和生长期追肥进行快速诊断和多级氮肥调控4、矫正施肥对磷、钾肥料,据“恒量监控”理论,提出年度间、茬口间综合运筹方案;对中微量元素根据“检测矫正理论”,进行矫正施肥三、玉米催芽坐水机播技术1、浸种将选好的玉米种子倒入盛装45℃温水的缸或水桶中浸泡,浸泡8小时或10小时,每隔2小时搅拌一次,并注意添水,经常保持种子上边有5厘米的水层,注意水温不要太高2、催芽将浸泡好的玉米种子捞出,装入麻袋(半袋)或箩筐里,摊开,放在炕上,用湿麻袋盖好,在炕上加温催芽,炕温保持25-28℃,种子温度不超过30℃,如炕温太高就用木板子垫起来要经常翻动,调节上下层的温度,保证种子上下层受热一致,使种子出芽一致。
一般情况下,经24小时,玉米种子便扭嘴在催芽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是很要紧的3、蹲芽即把催好芽的玉米种子摊放在冷凉的地方,增强其抗低温的能力,同时防止根芽太长,使种子的芽刚刚露出为最好4、坐水机播做到开沟、滤水、点籽、覆土一次性作业,隔日镇压四、玉米提质增效标准化栽培技术1、耕翻整地1.1整地标准:我县春季多干旱少雨,种植玉米地块最宜秋整地来不及秋整地的,要早春顶凌耙茬,顶浆起垅无论秋整地还是春整地,都要做到上虚下实,平整细碎,以利蓄水保墒1.2秋季整地:三年深松一次,深度以25-27cm为宜,要做到旋耕、灭茬、深松、起垅一次完成1.3春季顶浆打垄:早春化冻14cm时进行灭茬起垅1.4原垄深松:一般适用于大豆茬,先灭茬,垄台深松,然后扶原垄,镇压2、品种选择2.1第一积温区≥10℃活动积温2600℃以上的乡镇,玉米主栽品种四单19,搭配品种吉单27;2.2第二积温区≥10℃活动积温2500-2600℃的乡镇,玉米主栽品种吉单27,搭配品种四单19、东农250;2.3第三积温区≥10℃活动积温2300-2500℃的乡镇,玉米主栽品种龙单13,搭配东农250、绥玉10、绥玉113、种子处理3.1种子包衣:可选用35%的多克福种衣剂或20%的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70进行种子包衣。
对丝黑穗病严重的地块可用立克秀拌种(按种子量0.4%拌种)3.2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在40℃水中浸种8-12小时左右或更长一点,然后捞出,置于20-25℃条件下催芽,每隔2-3小时将种子翻动一次,每日用温水滤一次,85%以上“拧嘴”后低温炼芽4、平衡施肥4.1农肥:结合整地亩施含有机质8%以上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立方米做底肥4.2化肥:底肥或种肥,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5公斤,硫酸锌1-2公斤或施用复合肥用量每亩25-30公斤4.3追肥:在玉米拔节期,亩追尿素12.5-15公斤,追肥部位离植株8-12cm,深度10-12cm为宜5、适时播种5.1播期:地温稳定通过7-8℃时抢墒播种,我县播种时间为4月25日-5月5日左右5.2机械播种:土壤墒情好的地块(土壤含水量高于20%),可机械直播,随播随镇压,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5.3人工催芽坐水埯种,每埯2-3粒芽籽,株距27-33cm,做到覆土均匀,深浅一致;开沟摆种,做到开沟、滤水、点籽、覆土一次性作业,隔日镇压;5.4密度:株型收敛品种,株距8寸,每公顷保苗5.5万株,株型繁茂型品种,株距1尺,每公顷保苗4.5万株5.5播深:镇压后播深达3-4cm。
在土壤粘重、墒情好、种子拱土能力差的条件下,应浅些,3-4cm即可;在土壤质地疏松、墒情好,种子拱土能力强时,应深些,4-5cm即可,并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6、田间管理6.1前期管理6.1.1查田补种补栽:在播种后出苗前,及时检查地块,发现粉籽、烂芽、出苗不全的地块,要用催好的大芽种子坐水补种在出苗后,发现缺苗及时用预备苗(带土、带根、带老母)移栽或在缺株附近多留苗,弥补缺苗6.1.2铲前深松:出苗后要进行铲前深松,放寒增温6.1.3间苗、定苗:在幼苗3-4叶时,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做到一次等距早定植6.2中期管理6.2.1铲趟:头遍地深松或趟一犁后,每隔10-12天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6.2.2玉米螟防治采用辛硫磷颗粒剂防治,颗粒剂制作方法用50%辛硫磷乳油500克,加适量的水,拌入80公斤细砂或用20-40目筛选的煤灰中,制0.3%辛硫磷颗粒剂,在玉米喇叭口期撒施于玉米心叶中,每株撒施1-1.5克6.3 后期管理6.3.1 放秋垄拿大草:于8月上、中旬进行6.3.2 站秆扒皮晾晒:在玉米蜡熟后期,站秆扒开玉米果穗苞叶,促进籽粒降水,但不要扒掉果穗7、收获7.1 收获时间:在完熟降水后收获。
7.2 晾晒脱粒:收获后的玉米要及时晾晒,科学码垛摆放,或上栈子保管,在上冻后脱粒如果玉米质量差异较大,应分级挑选,分别脱粒,主要是增加经济效益7.3 贮藏管理:针对不同品种,不同途径的玉米分别收贮在贮存时应注意经常检查温度,湿度,防止霉浯虫鼠害,达到国家玉米收购质量标准二等以上五、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一)丝黑穗病防治技术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我县每年都不同程度的发生,而且近几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平均发病率5%,发生严重的年份发病率最高达34%,严重影响了我县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1、症状.丝黑穗病是一种苗期侵入的系统性病害,一般到抽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但有些病株在生长前期表现异常1)幼苗发病严重时,节间缩短、植株矮化、茎基部膨大,下粗上细,叶片暗绿窄小,丛生,茎向一侧弯曲,分蘖增多,导致死亡2)危害雄穗,使玉米雄穗全部或部分分枝被破坏形成病瘤,外面有白膜,白膜破裂后露出黑粉,黑粉一般粘结成块不易散飞,常造成花器变形,不能形成雄蕊3)危害雌穗,病穗较短茎部大,顶端小,不吐花丝,苞叶早枯萎,由一侧裂开,内部全变成黑粉外包有白膜,膜破黑粉散发后,残留黑色丝状物,有的仅穗上部受害,基部籽粒变畸形,内含少量黑粉。
2、发病原因.(1)我县总耕地面积212万亩,玉米是主栽作物,播种面积近几年都是70-80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给轮作调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南部乡镇玉米主产区,重茬面积越来越大2)玉米丝黑穗病是属积年流行病害,病源菌主要是在土壤、粪肥,种子表面越冬,温湿度适宜时,开始发病3)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单一,品种更换的太慢,一个品种种植多年,对病害的抗性下降,所以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4)目前防治玉米丝黑病的药剂虽然很多,但防效一般,近几年通过药剂筛选试验,对丝黑穗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也只能达到65%3、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①合理轮作,2-3年以上,因丝黑穗病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②深翻、秋整地,使病菌深埋③使用腐熟好的农家肥,因病菌经过牲畜的胃也还能存活,所以要使用腐熟好的肥④作物生长期,田间发病株立即拔除,把拔除的病株带到田外深埋,减少田间的菌源2)药剂防治①应用2%立克秀可湿性粉剂,按种子质量的0.4%拌种②应用7.3%虫黑消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药种比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