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下17极地地区.ppt
56页丛书主编:伍树人 本册主编:高 青 首席编委:陶 华 编 委:翟心心 董 辉 李素娟 卢敏华 保晓燕 王英华 张慧兰 白智敏 陈敏如,南北极地区范围,,,特色生物,南极主人企鹅,北极主人北极熊,气温对比,,单位:℃,,,,,,,,40,20,-20,0,-40,-80,-60,,,,,,,人体体温(37℃),水的冰点(0℃),北极地区平均气温(-18℃),南极地区平均气温(-50℃),北极地区最低气温(-66.7℃),南极地区最低气温(-88.3℃),南极气温远低于北极的原因,海陆性质不同:南极以大陆为主,且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热量少,放出热量多,而北极以海洋为主,海洋释放热量慢 海拔高度不同:南极大陆号称高原大陆,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受高度的影响,气温低 洋流、人类活动等等………….,一、因纽特人的家,请阅读北极地区图,并找出北极圈、北极点、北冰洋,说说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北极地区,一般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以海洋为主,周围被亚洲、欧洲 、北美洲所环抱北极地区,北极地区 冰雪覆盖(大部分) 1月平均气温: —40℃ ~—20℃ 年降水量:100~250毫米 北冰洋沿岸年平均风速:10米/秒,北极的居民——因纽特人,北极熊,,北极狐,北极考察,,北极深海取样现场,采取冰雪雪样,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
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黄河站,,北极黄河站位置示意图,黄河站全景,黄河站极昼现象,北极熊也叫白熊,是熊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其身躯庞大,体长可达2.5米以上,行走时肩高1.6米,体重可达半吨北极熊气力和耐力非常惊人,奔跑时速高达60公里,但不能持久它具有粗壮而又灵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力量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冰雪中酣睡的北极熊,北极狐,北极狐,北极狐,北极狐,二、冰雪大陆,南极地区,南极洲又称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南极大陆被南大洋所包围,它距中国北京的距离约有12000公里你知道吗?,南极资源,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可丰富了!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在南极,冰雪资源也很丰富那里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例如,在南极可见到海豹、巨鲸、企鹅、磷虾等珍贵的动物…….,南极冰山——淡水资源宝库,南极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
矿产资源,钟老师地理课堂之极地地区,南极磷虾,钟老师地理课堂之极地地区,钟老师地理课堂之极地地区,海豹,南极是盛产海豹的地区全世界有海豹34种,约3500万头,南极地区虽然只有6种海豹,但的数量却有3200万头,占世界海豹总数的90%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极地地区方向的确定,,0º经线,180º经线,东经,西经,东经,西经,四大洲平均海拔对比,,南极洲为什么被称为“冰雪高原”?,企鹅,,磷虾,,鲸鱼,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 北极地区不如南极地区寒冷,但大部分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小结:南、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1)查阅资料:请你说出两极地区有哪些资源?,(2)角色扮演:以企鹅和北极熊的口吻,介绍其与两极地区特殊环境是如何适应的冰上作业,收集陨石,气象观测,三、极地科学考察与极地保护,阅读P103“中国极地科学考察”,想一想为什么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考察的日期不一样呢?,冰区研究,中国的南极考察,长城站 1985年建立,中山站 1989年建立,,,,泰山站 2014年建立,昆仑站 2009年建立,,中山站,位置: 南纬69度22分 东经76度23分,长城站,位置: 南纬62度13分 西经58度58分,昆仑站,位置: 南纬80度25分 东经77度07分,泰山站,位置: 南纬73度51分 东经76度58分,保护南极的动物资源,新华社消息:日本捕鲸船队浩浩荡荡地从南极归来,船队满载着440头被捕杀的鲸停靠在了日本的港口。
日本政府每年都要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而全然不顾国际社会禁止捕鲸的呼声!,南极冰面也在减少,2006年12月,驻扎在南极的国际科考人员说,栖息在冰面上的阿德利企鹅在其栖息地南部逐渐增多,北部则逐渐减少,这一变化可以证实全球气候变暖这是在南极拍摄的阿德利企鹅的资料照片保护极地不容缓 和平利用订条约,极地冰的变化,上图是2005年9月北极地区海冰景象的卫星照片由于全球变暖,北冰洋在最近几十年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下图为北极熊跳跃图片(没有连续供其行走冰),保护极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为提高全球对北极海冰、南极冰盖变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国际社会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世界气象组织设立了“国际极地年”为配合国际极地年的正式启动,世界气象组织将2007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定为“极地气象:了解全球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极冰在减少,不仅仅影响到南北两极的动植物和土著居民,也影响着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因此,保护极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