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奚琴的兴衰谈对当代传承的启示.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1507463
  • 上传时间:2022-05-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5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奚琴的兴衰谈对当代传承的启示    张家康 王鹤内容Summary:奚琴有“嵇琴”和“稽琴”两种名称,是一种典型的弓弦乐器它源于我国古代的弦鼗,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北方名为“库莫奚”的游牧民族的传统乐器,它是我国现如今仍然活跃在民族器乐舞台上的二胡、板胡等弓弦乐器的前身奚琴于唐代传入中原地区随着宋代民乐的发展,奚琴其独特的音质和形式在民间瓦舍蓬勃发展宋金音乐文化在元代得到广泛传承,宫廷乐器和民间乐器随着器乐形式的多样化而发展奚琴在西夏的“马尾胡琴”中,称之为“忽兀尔”在明代,一系列的元代扫荡政策相继出台,用“提琴”代替“忽兀尔”奚琴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与演变,随明清戏曲、歌舞、器乐音乐的繁荣发展,清朝时期已经成为了庞大的奚琴类胡琴族系随着近代学堂乐歌的传入,民族音乐遭到歧视和反对,在国乐大师刘天华和其国乐改革团队的努力下,奚琴类胡琴乐器,现如今仍然活跃在我国民族器乐的舞台上本文运用音乐史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拉弦乐器——奚琴的兴衰演变做梳理性分析以期對我国民族乐器的文化传承有所启示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奚琴称谓的变化,奚琴渊源与奚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我国近代以前的发展与传承。

      第二部分是奚琴类胡琴乐器在近代之后,面对不同的时期与环境而做出的改良与改革第三部分是奚琴的传承与保护的启示Key:奚琴  兴衰  艺术特色  传承与启示一、奚琴溯源奚琴有“嵇琴”和“稽琴”两种名称,是一种典型的弓弦乐器它源于中国古代乐器弦鼗,后随着奚族的消失与奚国的灭亡,也逐渐在历史中泯灭与轧筝相比,演奏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琴弦数量也大不相同,其中,奚琴仅有两根,在演奏过程中,竹片位于弦的中间位置它们是我国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在它的基础上,演化出了二胡、板胡等各种不同的乐器从形制上看,奚琴和二胡很接近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型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 如今,民间依然广泛使用这种乐器位于唐宋时期,奚琴既是一种拉弦乐器,也是一种弹拨乐器在唐代时期,奚琴被传入大唐,已经成为中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分在宋代时期,奚琴应用十分广泛,是重要的民间器乐形式,不仅可以进行独奏,还能够与其它乐器进行合奏二、奚琴的传承与演变奚琴在史料当中有两种记载:第一,奚琴是由三国时期魏国音乐家嵇康所创对于这一种记载,在音乐界已经被推翻,主要依据是嵇康生活于魏晋时期,于263年时,司马家族将其杀害但是“嵇琴”一词产生于唐代,最早开始记载奚琴的内容始于宋代。

      另一种记载是奚琴源于古代的乐器“弦鼗” (也被叫做弦鞉),由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库莫奚”所创造奚琴与我国古代名为“奚”的民族有着莫大联系奚琴本胡乐也,……奚部所好之乐也 陈旸在其创作的《乐书》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奚,属于游牧民族,也叫作“库莫奚”库莫奚从东湖人开始崛起,到唐辽时期最为繁盛,随着民族的大融合,于1123年,被金国灭亡,自此销声匿迹奚族是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在今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创造了带有自己特点的经济类型和璀璨绚丽的民族文化这个民族虽早已溢然不闻,但它的历史作用是不可泯灭的,奚琴的创制就是一例通过分析历史文献资料可知,首次提到了“嵇琴子” 一词,是在唐代的《教坊记》中,唐代教坊制度和教坊之中逸闻趣事以及音乐作品的论著有关这一名称,在孟浩然的诗中也有记载:“竹引嵇琴入,花邀戴客过可见奚琴在唐代时期就已流行在唐宋时期,奚琴既可以是弓弦乐器,又可以是弹拨乐器奚琴在当时正在从弹拨乐器变为拉弦乐器宋代对我国传统音乐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在这一时期,不仅宫廷音乐十分繁盛,而且市民音乐也非常旺盛在市民阶层中,设置了很多文化娱乐场所(例如瓦子勾栏)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专业的民间艺人(如书会先生等)与团体(如遏云社等)。

      大大加快了说唱、艺术歌曲、歌舞、百戏等音乐形式的发展在中国音乐发展过程中,已经脱离了歌舞伎音乐形态,朝着民间音乐形态的方向转变,从此民间音乐成为一种社会主流随着市民音乐的快速发展,奚琴也有了巨大变化,因为它的音响与人声非常相似,并且携带十分方便,符合当今的时代发展要求奚琴的发展与传承在宋代处于一个繁盛时期,当宋代音乐文化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迁移,作为首次登上宫廷舞台的弓弦乐器——奚琴,同样面临并处在一个地域变迁的过程奚琴在南宋时期第一次在宫廷教坊大乐中出现,并在宋代的宫廷音乐中大放光彩,成为弓弦乐器历史上的一大重要转折奚琴在宫廷与民间均被发展与传承,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地域文化中亦突出不同的功能角色奚琴在南宋时期首次正式列入教坊大乐的编制,虽然说奚琴并不是教坊乐中使用数量和规模最为庞大的乐器群体,随着它的产生,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形式成吉思汗于1206年对蒙古高原实现了统一,成立了“蒙古汗国”,使蒙古文化与许多民族文化艺术开始交融后来忽必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并建都“大元”元代时期的音乐不仅添加了宋金音乐元素,还融合了其它民族的音乐,具有很多显著的特点。

      根据蒙古族的音乐文献资料可知,奚琴与后来产生的“马尾胡琴”,两者共同被称作“忽兀尔”在元代时期,领导者非常青睐“忽兀尔”,将其作为主要的拉弦乐器,元代曾经详细记载过奚琴类拉弦乐器在明朝时,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消除蒙元文化的影响,维护和巩固新的政权,制定了大量的相关政策,这其中就包括了对元代“忽兀尔”的镇压在明朝后期时,奚琴的名称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常常被称作“提琴”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提琴”是从胡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朝着现代胡琴的方向发展在明朝时期,“提琴”与奚琴有所不同,胡琴主要兴盛于南方地区,后来在南宋时期,从福建等省传入于清朝时期,在文献资料中首次记载到了“千金” 一词如今,千金依然应用十分广泛,是奚琴类弦乐器的主要成分明清时期,戏曲音乐、器乐合奏音乐等发展速度非常快,在清代时,胡琴就被创制出来了后来,伴随中国戏曲的快速发展,弓弦乐器也越来越完善,成为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被用作托音伴奏乐器三、奚琴当代的兴衰与传承中国音乐的快速发展是在二十世纪于20世纪初,西方音乐开始传入我国,为了学习这一新型的音乐形式,我国设立了很多新式学堂,从此“学习西乐”成为社会的主要趋势随着“学习西乐”的不断发展,于20世纪上半叶。

      受西乐的影响,传统音乐受到了很大的改变,开始走向衰败继五四运动之后,紧接着又爆发了新文化运动其中,在音乐上主要实施了“国乐改进”运动后来到1927年5月时,“国乐改进社”在我国成立由刘天华等人发起,并主持日常工作该社活动的主要内容有:负责研究整理各种民族音乐,对民族乐器进行改进,创作各种形式的音乐,并设计出了很多音乐刊物于1922年,刘天华为了促进二胡的发展,特意上书蔡元培从此二胡在高等学府赢得了一席之地此外,刘天华还对二胡乐曲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小提琴、钢琴方面,他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随后创作了多个二胡练习曲、二胡独奏曲等作品,开创了新型的教授模式,变得越来越正统化、标准化、系统化此外,还根据小提琴的揉弦、泛音等各种不同的演奏技巧,对二胡的演奏方式作出了重大调整在调性与曲式中,即采用民族传统器乐的因素,如散板,带引子、尾声的自由多段体结构等,又借鉴西方音乐的优势,例如,“和弦琶音”、“变奏曲式”等等,促进了民族器乐更加快速的发展对于二胡音乐艺术,刘天华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开创了新型的演奏方式,而且创作了很多新的作品三十年代初出现了胡琴独奏音乐会,使得胡琴这一不登大雅之台的乐器以伴奏之外的另一种形式登上了舞台,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音乐。

      1945年,刘天华的徒弟陈振铎创作了《怎样习奏二胡》一书,为二胡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二次大规模的改革是在建国以来建国以后的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后的十七年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之后,为文化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此外,国家制定了很多文化政策,同时学习苏联的乐器经验,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文化艺术迎来了发展机遇,产生了大量的民族乐队为了顺应新型中乐团的须要,对奚琴、二胡、板胡、等胡琴的音色、音域、形制以及演奏技巧等方位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与改良第二个阶段是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伴随着国家政策,改革开放的思想浪潮贯穿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音乐文化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奚琴类胡琴乐器迎来了广泛开阔的新局面通过多年的不断改革,胡琴类艺术越来越完善,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艺术体系,并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在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于2007年,韩国为了保护自己本国的特色文化,让著名演义明星李英爱担任形象代言人,她被授予“奚琴形象大使”的称号,并且她还说,以后将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保护奚琴之类的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这种新颖的传承方式顿时吸引了大量的目光关注奚琴在多个民族都有其深远的历史在多种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奚琴的形制、演奏方法等变化很大例如朝鲜族,奚琴于我国明朝之前传入朝鲜,而朝鲜族更多地保留了奚琴传统的形态从公元4世纪至13世纪,一件极具特色的弓弦乐器——奚琴,从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地区,又逐渐由中原传入别的国家和地区可惜的是我国现如今已经很少再见到和古代奚琴类似的传统拉弦乐器了然而,奚琴被当做一种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韩国收到保护与传承就如本章开头所提到的,使用当代演义巨星与奚琴结合的方法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从而很好的防止了传统文化的“断流”,吸引了新一代的年轻人对奚琴等类似的传统文化的广泛目光四、奚琴在当今世界传承的启示如今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和空前的“断流”的危机奚琴等传统文化也在不断“进化”就拿奚琴来说,几千年来从盛唐时期到国乐大师刘天华与国乐改进社开始,奚琴的形制、音域、音色、演奏方法等都多少发生了一些改变在如今的二胡音乐学习中,一些专业学习者和非专业学习者都喜爱练习或演奏一些高难度技巧、现代风格的乐曲,而对于传统韵味的东西则相对冷淡许多非专业的乐器爱好者的人数远远超过专业学习者,所以在传承传统音乐的过程中,非专业的乐器爱好者是一股巨大力量。

      我们可以在学习传统乐器的过程中,更多地去鼓励非专业学习者从文化层面去学习一件乐器非专业的民族器乐爱好者从体会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而学习一件民族乐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必定有着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等不同的文化概念在近些年来被国际学术界相继提出我们应该很好地将这些文化理念运用到传统的民族文化传承中来,在不断开拓新的发展领域的同时,使更多奚琴类的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不断发展今天我们对自己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传承态度,决定了将来我们在这个多样化的音乐世界中如何认清自己的身份,如何寻找到自己的位置结语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等大背景下,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需要文化本身的优势、切合民众的实际需求与后世为了符合当时需要的不断改良,也要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只有文化强盛,国家才能够强盛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和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我们首先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个人认为,不管是学习一件传统的乐器还是其他一种民族传统文化,都不要仅仅局限于对专业性的标准的追求,也应该去从不同文化角度去感受这种民族文化独有的魅力与其身后的文化支撑Reference】[1](北宋)陳旸撰,张国强点校.《乐书》点校[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6:631-632[2]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论著集成》(一)[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7.[3]司雅楠.奚琴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发展与演变[D].延边大学,2012.[4]骆国昌.奚琴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的传承与发展探微[D]。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