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基础工作管理制度.docx
2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关于印发《能源管理网设置管理办法》等管理标准的通知各分厂、处室、直属单位:先将《能源管理网设置管理办法》、《节能教育与技术培训管理规定》、《能源基础工作管理规定》、《能源统计管理规定》、《节能管理规定》、《化工原料消耗管理规定》等管理标准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在实施中遇有新问题,请与技术处、企管办联系,以便及时修改 哈尔滨气化厂能源管理网设置管理办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能源管理网的组织机构、范围及其管理办法本标准适用于各分厂、车间(科室)及班组能源管理网的设置及管理2 能源管理网的组织机构企业能源管理网按分级设置的原则,设立如下机构2.1 厂级厂级能源领导小组,下设技术处能源科2.1.1 厂级能源领导小组厂级能源领导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二名,组员若干名2.1.1.1 组长由厂长担任2.1.1.2 副组长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担任2.1.1.3 组员由有关处室及分厂的领导,能源科科长组成2.1.2 能源管理科下设技术组和管理组。
2.1.2.1 技术组设组长一名,负责节能技术改造,能源计量仪表、技术定额制定和节电技术管理,有热心节能工作、熟悉能源技术与管理的技术干部担任2.1.2.2 管理组管理组设组长一名,负责能源统计、计划、查表和巡视,有热心能源工作、熟悉能源管理业务的管理干部担任2.2 分厂级分厂级设分厂能源领导小组和能源管理员2.2.1 分厂级设分厂能源领导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组员若干名2.2.1.1 组长由分厂厂长担任2.2.1.2 副组长又分厂生产副厂长担任2.2.1.3 组员由各车间主任、相关科室科长担任2.2.2 分厂能源管理员一般由分厂生产技术科热心能源工作懂能源业务和节能技术的干部担任,同时设有兼职能源统计员2.3 车间(科室)级车间级设车间能源领导小组和能源管理员2.3.1 车间级能源领导小组设组长一名,负组长一名,组员若干名2.3.1.1 组长由车间主任担任2.3.1.2 副组长由车间生产(或技术)副主任担任2.3.1.3 组员由车间能源管理员、主要耗能工段(或班组)、段长组成2.3.2 车间能源管理员可设兼职(或专职)能源管理员,由热心能源工作,懂能源管理业务和节能技术的干部或工人担任。
2.4 班组级班组设兼职能源管理员,有生产班、组长或既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担任3 各级能源管理网的职责3.1 厂级能源领导小组3.1.1 听取能源管理部门关于上年能源管理工作总结报告3.1.2 制定本企业“中长期节能技术改造规划”3.1.3 审查、批准能源管理部门提出的当年“节能工作计划”和“节能技术改造资金使用计划”3.1.4 检查当年“节能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3.1.5 检查执行节能技术改造计划的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3.2 能源管理科3.2.1 总结上年能源管理工作3.2.2 总结上年节能技术改造计划的执行情况3.2.3 制定当年节能方针,目标和实施情况3.2.4 检查当年节能方针,目标执行情况3.2.5 检查当年节能技术改造进度及资金使用情况3.2.6 各种能源定额的制定和实际单耗情况的检查和分析3.3 分厂级能源领导小组3.3.1 总结上半年分厂能源管理工作3.3.2 制定分厂“中短期节能技术改造计划”3.3.3 制定当年节能方针,目标和实施计划3.3.4 检查当年节能方针,目标执行情况3.3.5 检查和督促本单位节能技术改造的进度3.3.6 检查本单位对厂控能源消耗定额计划的执行情况。
3.4 分厂能管员3.4.1 年初向分厂能源领导小组提出分厂上年能源工作报告,当年“能源工作计划”和“节能技术改造计划”,经分厂能源领导小组审批后,报偿能源管理科3.4.2 定期向分厂能源领导小组报告分厂能源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和节能改造计划执行情况3.4.3 每月巡查能源计量仪表计数、经济酸、统计、制表、报厂能源管理部门3.4.4 按时参加厂能源管理部门召集的能管员例会3.5 车间能源领导小组3.5.1 听取能管员关于本车间上年能源工作的总结3.5.2 制定本车间“中短期节能技术改造计划”3.5.3 编制本车间当年节能工作计划3.5.4 检查当年节能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3.5.5 检查当年节能技术改造计划的执行情况3.6 车间能源管理员3.6.1 年初向车间能源领导小组提出本车间上年能源总结,当年“能源工作计划”和“节能技术改造计划”,经车间能源领导小组审批后,报分厂能管员3.6.2 定期向车间能源领导小组报告车间能源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和节能改造计划执行情况3.6.3 每周巡查车间能源计量仪表计数、经计算、统计、制表、报分厂能管员如发现能源计量仪表运行不正常,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检定和维修3.6.4 按时参加厂能源管理部门召集的能管员例会。
3.7 班组兼职能管员3.7.1 如实记录,同基本班组(设备)的能耗情况,按其填报“能耗消耗统计”3.7.2 掌握本班组耗能设备运行情况,提出节能能够技术改造建议和降耗措施4 能源管理网的设置程序4.1 逐级呈报能源管理人员名单,经审批后,定岗定位4.2 能源管理部门根据审批后的各级管理人员名单,编制全厂能源管理网4.3 能源管理部门根据能源管理网绘制本厂能源管理网络图5 能源管理网的管理5.1 实行方针目标管理厂级、分厂级、车间级能源管理网在年初制定管辖范围内的能源管理方针目标,逐级审批后,展开、落实到人5.2 实行能管员例会制厂能源管理部门每月召集一次分厂及车间级能管员例会,主要内容如下:A 分析本厂能源管理方针目标执行情况B 交流各分厂、车间能源消耗、定额、单耗等节能情况C 协调各分厂、车间及处室节能技术改造计划执行情况 5.3 实行节能管理奖5.3.1 对认真对待能源管理方针目标,并取得节能降耗成绩的能源领导小组,年终按《节能奖惩管理标准》给予奖励5.3.2 对完成能源管理工作的各级能管员,按贡献大小,可给予一定的奖励5.3.3 对不能按计划完成能源管理工作的能管员,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5.3.4 对不称职的能管员应调离岗位,但要及时补上,以确保能管网相对稳定6 检查与考核6.1 本标准由能源科负责检查与考核,每月对标准贯彻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报企管办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标准化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技术处能源科起草,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审核人:本标准批准人:节能教育与技术培训管理规定为贯彻国家能源方针政策,提高能源管理人员的素质,特制定本标准1 主体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节能教育与技术培训对象、方式和内容,以及考核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厂各单位和个人2 节能教育与技术培训对象和方式2.1 对象2.1.1 干部:尤其是主管节能工作的厂长、科长、车间主任和厂节能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2.1.2 工程技术人员:尤其是与节能密切相关的工艺、热工、电气、暖通、设备等方面的技术人员2.1.3 工人:尤其是主要用能岗位上的操作工人2.2 方式2.2.1 入厂教育2.2.2 日常教育2.2.3 专门教育(脱产或半脱产)3 入厂教育和上岗教育3.1 新工人和实习生入厂时,应在三级安全教育的同时进行节能教育3.1.1 厂级教育:由人劳处、教育处、技术处(能源科)负责教育内容分为:工厂的产品情况和能耗水平;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及其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本企业节能工作经验及成果;国家的能源方针和政策等。
3.1.2 车间级教育:由车间主管节能的主任和车间节能员负责教育的内容为:车间主要耗能设备的运行常识;车间在工厂节能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车间在节能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3.1.3 班组教育:由班组长或班组节能员负责教育的内容为:巡回检查和消除跑、冒、滴、漏的方法;认真操作与节能的关系:本岗位在工厂产品消耗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等3.2 厂内工作调动,调至主要耗能岗位上操作的工人,也要接受上岗的节能教育,其内容同前4 日常教育4.1 厂及分厂宣传部门应积极宣传节能的方针、政策和科技知识,定期利用广播、黑板报、简报、标语及厂报等宣传形式,提高全厂职工对节能工作的认识4.2 车间要利用黑板报、警句报、读报、班前、班后活动等形式进行节能教育4.3 车间要展开节能知识技术培训,并将培训内容和职工考核登记造册,作为职工全面考核的内容之一4.3.1 车间节能技术培训内容为:本车间的工艺流程和操作知识;本车间的设备运行规定和最佳运行状况知识;本车间消耗定额计算及有关影响因素;工厂一般节能常识等4.3.2 车间将节能技术知识的考核成绩,作为分配节约奖的考核内容之一4.4 技术科室要开展节能技术的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5 专门教育5.1 工厂主管节能工作的厂长及工作人员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轮训,定期参加节能培训班的学习5.2 工厂的职工教育、技工教育、电大教育都要把节能技术知识作为一项必修内容5.3 工厂要组织专门力量编写自己的培训教材5.4 工厂要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参加国家、省、公司及有关部门举办的节能技术培训班,有意识的培养节能专门人才6 检查与考核6.1 本标准有能源科负责检查与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企业管理办公室6.2 节能专门教育的考核成绩要上报人事、劳资部门作为干部、工人全面考核的内容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标准化办公室提出本标准由技术处能源科起草,并负责解释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审核人:本标准批准人:能源基础工作管理规定1 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能源基础工作包括的内容和管理范围本标准使用于各分厂、车间及科室2 能源管理基础工作 围绕加强企业能源管理所建立健全的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按规定要求定期向统计部门、节能管理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报送有关能源统计报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国家有关计量部门的其它规定,设备能源管理标准和产品能耗标准;将国家计划中的能源消耗定额分解到车间、班组、机台,以保证国家计划的完成;建立的能源使用各项责任制度,以及进行能耗分析,开展能量平衡工作等,均为能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3 能源基础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3.1 建立节能管理体系3.1.1 建立健全厂(分厂)、车间(科室)、班组三级能网3.1.2 明确各级节能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3.1.3 厂建立节能办公会议制度3.2 建立健全各项能源管理制度和制定必要的各类标准3.2.1 节能办公会议制度3.2.2 能源管理网设置管理办法3.2.3 化工原料消耗管理规定3.2.4 节能管理规定3.2.5 能源统计管理规定3.2.6 节能与技术培训规定3.3 编制年度节能工作计划3.3.1 主要产品的单位综合能耗或能源单耗、节能量3.3.2 节能活动计划3.3.3 节能技术措施改造计划3.4 节能工作总结和统计分析,季有总结月有能耗分析3.4.1 节能指标完成情况3.4.2 节能量和节能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