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必修II高三第一次月考,1-3单元试题.pdf

1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917114
  • 上传时间:2018-09-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48.3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时间: 100 分钟;命题人:付泽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 选择题 45 分材料分析55 分共 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008 年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中提到,“朱开山一家 ,, 将山东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人,当地人也与他们结成了生死弟兄朱家传过去的农耕技术中使用的工具基本定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铁农具——春秋时期 B.耧车——战国时期C.犁——西汉 D.曲辕犁——唐朝2.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时,“乡间缫丝, 循用旧法, 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有人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乡民相率附和,几欲将 ( 继昌隆 ) 丝厂毁拆 ,, 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 启沅 ) 亦绝不为动 ”对材料中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资本家的沉重剥削导致了工人的反抗运动B.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C.新旧生产方式的冲突尖锐D.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进一步瓦解了农村的自然经济3.1927 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 万枚, 1936 年达到274.60 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 年的 1.35 万台增加到1936 年的 2.55 万台。

      从1931 年到 1936 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 13% 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4.1912 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 ,, 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B.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5.下面是依据杜恂诚的《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绘制的1936 年中国国内不同商品产值所占比例示意图它表明2 A.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B.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且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C.商品供给因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而扩大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粮食产地6.丹麦奥尔堡大学教授李形在《共产党宣言预见到了今天》中写道:“目前,金融危机笼罩全球,在欧洲一些国家流行起阅读马克思的著作马克思总结性地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弊病所在——规律性的贪婪和无止境的扩张最终导致自取灭亡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中“无止境的扩张”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的贪婪 B.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C.资产阶级政权的支持 D.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开放性和扩张性7.下表是1893 年~1910 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器材:半制品等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18930.6—7.813.078.619030.7—14.322.362.719101.50.116.017.065.4A、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B、消费资料不再成为进口的主体C、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进口贸易8.下图是美国1821—1920 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①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②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③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9.19 世纪末,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以考察和开发非洲为名霸占了刚果大片土地并建立“刚果自由邦” 下图是一位父亲呆视着只有5 岁的女儿刚刚被农场主剁下的双手她因为当天收集的橡胶汁重量不达标而遭到了惩罚上述材料凸显了( )3 A.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B.比利时民主进程滞后C.黑奴贸易的滔天罪恶D.殖民者的贪婪与残暴10.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贸易,这种贸易的目的不包括()A、宣扬和炫耀国威 B、加强和各国的联系C、广采异域珍宝和特产 D、获取最大经济利益1.对图 b 处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②石油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③、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12.下列中国近代企业中不属于洋务企业的是A.天津机器制造局 B.湖北织布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上海发昌机器厂13.1899 年,晚清状元张謇毅然挂冠从商,在家乡南通创办了大坐纱厂。

      该厂创办的历史背景不包括()A.政府经济政策的放宽 B.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C.实业救国精神的感召 D.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14.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 商业活动不受限制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 坊与市已没有区别15.诗人白居易曾在一首诗中写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材料反映的是:4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青苗法 D、方田均税法16.在我国慢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不少封建统治者深谙治国之道在于养民,采取一些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的赋税制度,以下赋税制度相对减轻农民负担或者有利于保证农时的是:①编户齐民②租庸调制③一条鞭法④摊丁入亩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17.纵观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史,可知其演变的基本趋势有:①赋税制度随土地制度的变革而演变②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③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向田亩为主过渡④赋税形式由实物形式逐渐向货币形式演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8. 《周易.系辞》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这一记载可以说明神农氏的贡献是A.农业 B.祭祀 C.中医 D.教育19.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8 月, 1 美元同中国当时货币的兑换比价从 17.8 万元上升至1108.8 万元,据此推断该现象会发生在哪一时期()A.1912—1918 年 B.1927—1937 年C.1937—1945 年 D.1945—1949 年20.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2.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此图说明了A. 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B. 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 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D. 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22.观察下图, a、b、c、d 四条曲线代表的是四个国家的世界制造业产值.其中b、c 曲线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 ) 5 A.美国、德国 B. 中国、英国C. 英国、德国 D.英国、美国3.下表是欧美18—19 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最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 资本主义仍旧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的时期B.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不完全具备C.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D. 社会主义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24.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 题: “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关卡),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记述的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府抑制商业的政策B.商业繁荣的景象C.政府赋税的合理摊派D.市场管理的规范4.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①牛耕和铁农具使用②土地私有制确立③县制出现④重农抑商政策提出⑤商业中心出现A.①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6. “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求黄金,但,, 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A.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科学进步 B.满足了宗教人士扩张天主教的愿望C.反映了西欧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D.使西欧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5.卓别林导演的《摩登时代》故事发生在20 世纪 20 年代末,查理这个普普通通的工厂工人在节奏异常紧张的流水线上疯狂工作,甚至为了延长工人劳动时间资本家发明了吃饭机器,一边吃饭一边工作。

      毫无间歇的劳作终于让他发了疯,一见到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上紧主人公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悲惨处境B.鞭挞了资本家的残酷剥削6 C.折射出工业革命对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态转变产生的重大影响D.揭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28.下图是不同历史年份我国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20 世纪初,收回利权斗争取得重大胜利B. 北洋军阀统治初期,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失衡D. “一五 ” 计划的完成 ,工业结构日趋合理29.19 世纪 70 年代末 ,一位英国人写道: “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 ⋯⋯ (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 ,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A. 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 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 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 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30. “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这些企业家与他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政治家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只不过,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

      材料中的精神追求是指( )A.君主立宪 B.戊戍变法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第 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题型注释)31. (18 分)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西汉]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农尽力 , 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 , 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 , 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 虽多不病矣” ,,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材料三“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材料四甲午战争后,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