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媒体艺术在当代博物馆中的应用.doc
4页内蒙古艺术 档案图书与博物馆 2010.2数字媒体艺术在当代博物馆中的应用■ 段建华#© 19942011 匸hi2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Flihlidling I [oug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i iiet内蒙古艺术 档案图书与博物馆 2010.2#© 19942011 匸hi2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Flihlidling I [oug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i iiet内蒙古艺术 档案图书与博物馆 2010.2在数字化普遍应用下的当今世界,数字媒体交互技 术为各地区的博物馆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 助于改变场馆内的展陈内容和形式,加强场馆和公众的 交流方式,增强对人们的理解力,使博物馆在社会生活和 文化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地作用一、博物馆的特点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 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 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 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 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 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它的发 展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息息相 关尤其是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的当今社会,终身学习 的观念深入人心,各个博物馆更应该担负起面向社会、 服务于公众的文化教育职能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 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 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 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 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 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 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 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 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 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岀、宣传、服 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 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 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地 将过去的故事输送二、数字媒体改变博物馆传统展示博物馆中往往藏有大量精美的珍贵藏品,百闻不如 一见,因此藏品的陈列一直以来都是博物馆是征集、典 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 所。
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 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 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 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 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博物馆的设计一直以实物展 示为重点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以实物、图片 加解说为主的简单化的展品陈列显然已经难以满足观众 的需求在当今这样一个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 大量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争先占据人 们的视线和头脑,传统陈列的内容几乎都可以在互联网上 轻易获取,包括图片、文字说明、视频、甚至三维模型和 多媒体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博物馆的场馆建设必须融 入新的设计理念,突破传统的展示陈列方式,充分挖掘并 发挥其在藏品、空间、资金、以及文化背景方面所独具 的综合优势,以创新的设计吸引观众,让人们在有限的空 间中得到更多更新的乐趣、体验和收获,增加其在社会 文化发展中的影响力在这方面,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理 念和技术手段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数字媒体交互技术有助于加强展陈内容和空间叙事 的故事性设计一种规则和活动方式,通过数字技术创 造一种虚拟的环境和场所,以丰富精彩的空间快照和音 效氛围,全方位和多通道的实时感官交互,创造身临其境 的沉浸感受,从而将藏品空间转换为一个关于历史、文 化和知识的体验空间。
数字媒体交互技术有助于增强观 众游览过程的愉悦性,使观众始终处在探索、解惑、虚 拟交往的充满新鲜感和乐趣的过程中,沉浸在场馆所营 造的氛围中,改变以往参观时的乏味印象数字媒体交 互技术有助于增强教育意义,寓教于乐自古就是我们的 教育理想的高级境界在轻松、充满乐趣和愉悦心情的游 览过程中,知识的传播变得生动、有吸引力和易于接受三、数字化的博物馆的展示形式1. 数字文物复原一边是信息时代的先进数字技术,一边是时间长河 里磨损破碎的历史文物于是,穿越了时间的壁垒,历 史得以数字化再现,文化得以信息化传承,这就是奇妙 的“文物虚拟修复和数字化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兵马俑为例,看个体,每尊兵马俑都富有极强的 艺术感染力;看整体,8000余件陶俑构成了庞大的军阵体 系,再现两千余年前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气势但有很多的参观者可能并不知道,兵马俑岀土时, 绝大部分就已支离破碎,我们所看到的大都是文物修复师 的劳动成果三十多年来,他们已经整理修复了一千多 尊陶俑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免让人心生担忧,因为据此推 算,全部修复完兵马俑至少需要100年很多小学生都可 能等不到这支庞大的地下军团呈现全貌的那一刻了。
当然这是在数字技术岀现之前的事借数字技术, 文物的修复效率就不一样了通过三维扫描的方式,研 究人员把碎片的外形曲线、以及断裂面凹凸起伏的特征 输入计算机然后计算机会以一块较大的碎片为基础, 对采集到的其他碎片样品逐一分析,直到找到吻合最完 美的另一块碎片这样不断比较下去,当一个陶俑各个 部位的所有碎片都被找齐后,一个完整的陶俑排列图也 就产生了不止于秦俑几片残片经过扫描,几分钟后,电脑 屏幕上就会“生长”岀一只青花八宝葵形碗同样是经 过扫描,一幅被油漆刷子“糟蹋”过的古代字画在电脑 里重获新生2. 网上博物馆作为数字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络虚拟技术、3D技术等 高科技元素的应用,将博物馆的精彩内容直观、逼真地 呈现在互联网上将有形的博物馆资源虚拟成数字化, 展现于计算机网络世界中,从而突破博物馆管理和展览 上的时间、空间、环境、地理区域的限制,实现资源共 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功能在网上博物馆中,向人们详细解析互联网如何利用 3D技术、视频点播、虚拟社区等先进技术和传播手段, 打破时空的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展示博物馆内容,传播文 化理念,造就“永不闭馆”展览3. 与实物展示的互补从数字博物馆这方面看,它的优点非常突岀,它突 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客观限制,博物馆的各种藏品和信息 资源凭借信息技术得已全方位展示,一些珍惜藏品和有 特殊管理要求的文物也得以展岀,而且参观者通过电脑 屏幕可更有效地得到所展示文物的多方面的信息,更好 的满足不同参观者的不同需求,使博物馆文化传播功能 得到充分体现。
而这恰恰是实体博物馆目前在展示中所 一直存在的一个难点而一般传统实体博物馆所拥有的 文物实物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完全替代的虽然现代技 术已经达到了对图像纤毫必现的程度,但是数字博物馆 的展示永远无法为参观者提供面对真实物品时所带来的 心灵愉悦和视觉冲击的效果,也无法呈现真实文物所带 有的文化意蕴因此人们仍然会选择亲眼目睹玻璃柜中 的“蒙娜丽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博物馆和传 统博物馆是互补的,共同发展的博物馆的最新展览, 展示时间及地点等信息可由网络得到及时、广泛的传 播,一般的大众也可通过网络更多的了解博物馆,并产 生对参观博物馆的兴趣,以此增加他们参观博物馆的兴 趣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将传统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交流 推到一个崭新的高科技领域,解决了文化遗产的保护、 保存和利用,起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将传统博物馆的 发展推向了更广阔的空间4. 多方位的互动在展示区中应用的“墙”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 术了,这种超大屏幕除了能够放映视频,更重要的是能 够与观众的肢体进行智能互动,比如挥挥手就能够勾画 大小适合自己观看的电视屏,墙上的画面还能够跟着人 体移动这种超大屏幕墙将成为未来人们信息沟通的窗口。
“墙”内置了传感器,在屏幕前面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 意愿完成很多事情,人与电脑的互动,从手指和键盘的 对接,变成了整个身体与屏幕的互动目前屏幕传感器 接受人类肢体指令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以达到的效果越 来越人性化三维空间的展示形式将走进博物馆,这是一种能够 立体展示成列品的的空间展示技术利用多方位投影在 空间中成像,是更真实更具冲击力的展示形式在技术 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实现空间互动四、结语这些展项是技术和艺术,想像力和高科技的完美结 合,也为数字媒体技术在展览展示领域的广阔应用作岀 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在满足科学性、真实性的前提 下,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观览的趣味 性和参与感,缩短观众与世博的心理距离,在有限的空间 中融入更多的知识、乐趣和情感,从有限走向无限,让展 品真正走进人的心里,这也是我们创新设计的目的[1] 桂宇晖.面向新世纪的数码设计艺术学科发展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TP39].2OO3 36.(z2).[2] 李学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定位一一从信息通 信到数字内容.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2).(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19942011 匸hi2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Flihlidling I [oug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i iiet内蒙古艺术 档案图书与博物馆 2010.2#© 19942011 匸hi2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Flihlidling I [oug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i iiet内蒙古艺术 档案图书与博物馆 2010.2化封闭性收藏为公开公用性传播——《中国近代藏书文化》评价■ 云新华#© 19942011 匸hi2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Flihlidling I [oug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i iiet内蒙古艺术 档案图书与博物馆 2010.2#© 19942011 匸hi2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Flihlidling I [oug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i iiet内蒙古艺术 档案图书与博物馆 2010.2藏书是有关图书的收集、研究、流传、散佚等活 动的总称,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一种。
藏书文化的研究重 点是藏书活动本身,及与藏书活动有关的各种行为和现 象,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等我国的藏书活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源远流长, 并形成独特的四大系统:即皇室藏书、书院藏书、私人藏 书和寺院藏书这四大藏书系统的运作,其特征主要是封 闭性密藏,重收藏和校勘、整理,轻传布和管理,使用率 低,图书专制和有限使用,图书聚散和朝代更替极为密切 等近代藏书活动的总趋势和发展规律是以公共藏书为主 导,私人藏书为辅,化图书专制和私密为公开、公用我 国传统藏书文化的这一变化,主要是受近代政治、经济、 文化诸多因素变化的影响形成的《中国近代藏书文化》 就是将中国近代藏书文化发展变化与近代社会变迁密切 结合起来,揭示了近代社会变化对藏书文化所产生的影 响,着重以传统藏书从私密转变为公开、公用性为主 线,探讨了中国传统藏书文化到近现代的发展变化,以 及公共藏书意识形成,公共图书馆的兴起、发展《中国近代藏书文化》1998年由北京现代出版社出 版作者李雪梅,博士本名鲁娜,俄罗斯族,从 1989 年起致力于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