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生做“活”的数学.doc
3页让学生做“活”的数学摘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具和材料,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还品尝到数学思维的快乐,体会到数学课堂里的“数学的味道”关键字:激发兴趣,动手操作,做 “活”数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小学生好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去思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不管是概念课,公式原理课还是习题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和方法,而应该鼓励学生以探索的精神,去探索知识的发现过程凡是学生能想的,能说的,能做的,老师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不代替教材去重述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不代替学生去动手操作,给学生动手操作提供可能永许学生做,哪怕不符合老师的要求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去“做”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我在教学《认识圆柱》时,为了让学生对圆柱有一个初步印象,准备了一个圆柱的茶叶桶。
学生了解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之后,我让学生找找我们教室里或者身边的圆柱,学生的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回答在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以后,为了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我让学生利用我提供的材料去做圆柱学生做圆柱的过程就是做数学的过程学生通过亲手制作,理解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了进一步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下一节课教学圆柱表面积做铺垫在发制作材料时,我有意识地发了一些做不成圆柱的材料,使学生在制作圆柱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白:要围成一个圆柱体,底面的两个圆要相等,侧面必须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通过学生这次动手操作,知道了“无论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是用正方形都可以制成圆柱体也发现了圆柱的侧面可以剪成长方形,也可以剪成平行四边形,有时还可以剪成正方形在操作与实践中,我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并让他们知道通过玩也能掌握到数学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才能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老师应该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一定用足时间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感悟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识我在上《圆的面积》一课时,就是重点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我在提出“怎样求圆的面积”这个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研究过的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知道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可以将不会计算圆的面积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长方形。
我让学生利用课本后面的材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然后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展示接近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为了让他们更接近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分得越多,就越接近”最后根据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虽然费时较多,但是知道了知识的来源,还品尝到数学思维的快乐,体会到数学课堂里的“数学的味道”为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成为可能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知道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很容易混淆为了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的理解,我用四层吹塑纸的圆片做成了圆柱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成为可能让学生分组操作、讨论前,我想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可能性把吹塑纸的圆片做成了四层圆柱体,因为层数少了,学生不把它当圆柱,层数多了又剪不动这样,改变过去讲圆柱的体积不能动手操作的难题,使学生的探究成为可能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动手操作中,学生不再是教学过程的参观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是学习的主人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更多探究学习的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失败后的深刻反思。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才会变得有思想,会思考,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才会变得爱学数学,才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