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善恶顿悟与管理之道.doc
2页人性善恶顿悟与管理之道千古以来,人性善恶之思、之争、之罔,永无休止古之圣贤有孟子主“性善” ,荀子主“性恶” ;有修禅者认为世界本无善恶,常人所言之善恶仅是徘徊于动机与结果之间游移不定的道德评价;西方社会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 ,从物种自身的繁殖、衍生、生存、保护自我的方式, 试图以物化的方式阐释人性善恶的命题本质 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静心思之, 各种观点均有其各自视角, 各有其道理, 或背负了迎合当时社会主流价值的使命,或成为某种整体理论宏厦之假设基础; 而现代人看人性善恶的角度或前人观点时, 均以不能入其境而不能得其法在探寻管理本质的过程中,关于人性的善恶假设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命题,而且只能由管理者通过不断的参悟形成自己的判断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 X 理论、 Y 理论,后来日本学者威廉·大内结合日本企业提出的 Z 理论,以及后来美国学者提出的超 Y 理论,都在试图通过一种数学模型式的方式来探寻这个命题但是这些理论的提出, 依然没有使得经理人们心中的疑惑顿开, 反而使之更加迷茫 个人认为这些理论之所以并不具有说服力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根本原因在于其过于急切的找到“管理之道”的动机。
笔者对此问题的思考,也曾一度陷入迷惘,尽管公司提出“自私懒惰是人性本质规律”的原始假设,但仍未能解释心中的谜团近日,笔者上网冲浪时偶得一禅语故事,颇有所获,故事原文如下:<正字与反字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 “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 ?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 ,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这是什么 ?”师父问这是个字 ”小和尚说: “但是写反了 ! ” “什么字呢 ?”“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 ?” 师父追问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 !’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 ‘我’ 字之后,遇到正写的 ‘我’ 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父说, “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 坏人也是人, 最重要在于你须识得人的本性, 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夭质” ,并唤出他的‘本真’ ;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从此故事中,笔者顿悟: “字”有正反,但不仅在于字的正反,还取决与观者的角度;人亦有善恶,但当事者本人往往不自知,认为自己的行为均为“善行” ,而“善”者观之,善为善、恶为恶, “恶”者观之,恶亦为善从管理的视角来看,没有必要像荀子那样从襁褓之时去探求人性善恶, 而以大多数成年个体为样本、 从社会性的角度来探讨显得更具有显示意义因此,笔者认为, “人性善恶共存” ,人性中“善”的部分必须通过企业文化和价值的引导与扬弃,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否者会“雪藏”在人性深处,即人的“善性”具备从动性特质;相反,人性中“恶”的部分却必须通过制度和法律的约束或反向激励予以控制,破坏其产生的环境和条件,才能有效的得以抑制,否则只要给它机会,利己就会冒出头来,即:人的“恶性”具备主动性特质有此理解,再来解释社会现象和企业问题,均可一一迎刃而解政府腐败官员初入政坛时, 之前所受教育中对 “善性” 起激发作用的那些因素仍在发挥作用,而此时也无成熟的“作恶”机会,因此往往都十分能干而政绩彪炳;但在后期从善的因素逐渐磨灭,而“作恶”机会逐渐成熟,贪污腐败也便风生水起了因此,解决之道有两条:一是建立真正有效的 “倡廉” 价值观体系并落到实处, 更重要的是完善相关立法和社会监督机制。
而目前政府在这两条上均无真正作为,甚至试图用“高薪养廉”的烂招来解决问题,自然是无法奏效了在企业管理中, 企业文化和制度建设一直也是企业重视和研究的对象, 而且很多企业在这两方面不遗余力, 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始终没有效果, 甚至越做越乱 读者可能会疑惑:既然文化可以 “扬善”,制度可以 “抑恶”,那为什么却没有效果呢?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企业一直企图用文化来抑恶, 而有些制度却被用来扬善, 况且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都因迎合老板口味而流于形式,成为“伪文化” 、“口号文化” 、“大道理文化” ,自然也就无法做到“扬善抑恶”了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 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去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 挖掘出因需求而产生的各种动机, 对这些动机中各种善恶因素一一识别, 并采取相应的手段方可做到 “扬善抑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诱发“善”的动机一定是文化层面的引导,抑制“恶”的动机一定是制度层面的约束; 另外,有形的激励均是制度的范畴, 因此永远不要企图通过有形激励来扬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