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泾阳文旅资源收集.pptx
61页2023/08/28陕西泾阳文旅资源文旅研究院泾阳综述教育:2022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99所,其中普通中学18所,小学81所在校学生38353人,其中普通中学14713人,小学23640人旅游: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6亿元收入:2022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15元;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8元,文物古迹(18处)名人故居(2处)旅游景区(4处)在地特产(6项)特色美食(7项)乡贤名人(14位)目录文物古迹郑国渠 郑国渠首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泾阳县,郑国渠是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公元前246年的秦代郑国渠全长300余华里,灌溉面积达280万亩,至今已延续使用了2000余年郑国渠首遗址内现已发现有3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的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面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痕迹此外,遗址内还发现有各种渠口、渠道、拦河坝等遗迹以及大量反映古代水利的历代碑刻其中的郑国渠夯筑拦河大坝,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坝之一郑国渠遗址历来享有中国水利史“天然博物馆”的盛誉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水利方面的成就,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安吴青训班纪念馆 项目位于咸阳城北45公里处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为抗战需要,在泾阳县云阳镇筹建旨在培养青年干部、发展抗日力量的训练班(简称青训班)青训班第四期以后迁至安吴镇安吴堡村,时称安吴青训班青训班以吴氏庄园为活动中心,其前部为青训班领导机关班部,中部为会议室和晚会处,后部为青训班二连驻地望月楼为青训班副主任-及秘书处住处,其东挑角楼为青训班主任冯文彬和教务处住处,其西为学员住处,其南为卫生处和一连住处大操场位于吴氏庄园门前,其西北角大榆树上悬挂铜钟,青训班作息以撞此钟为号迎祥宫为青训班会场之一,系排演节目和举办晚会的场所1940年4月,按照中央指示,青训班全部撤离安吴堡是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举办的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它是抗日青年的旗帜、革命青年的熔炉、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2月,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泾阳崇文塔 崇文宝塔位于泾阳县城东南10公里的崇文中学院内,是我国至高砖塔,历史久远此塔距今约360年,为全国保存最好的砖塔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设有文管所和专人保护该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属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总高度83.218米,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从塔下至塔顶全部用青砖修建全部塔身为八棱形状,底层每边九米,周围共计72米,每层各有四窗,每层外面有四个佛龛,交叉而上佛龛内置明代石刻佛像或坐或立,形态各异,极为生动二层南向塔门刻有“崇文宝塔”四个字,为全国砖塔之最,由塔内可曲折攀登,直至塔顶,每层内外均可游览天晴之时,登临塔顶,西安、泾、渭、华岳、骊山景色皆历历在目泾阳县博物馆 位于泾阳县城,南临南环路,北背北极宫大街1980年,泾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平面以南北中轴线对称排列,形成完全四合院群落,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整个建筑分大成殿、戟殿(山门)、东西庑殿、东西翼室四大部分清同治元年(1861)毁坏同治四年(1865),知县黄传绅修大成殿其它建筑系清光绪十一年(1885)吴周氏捐银所修建国初,被学校占用,之后改为粮站、种子公司1985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迁入办公,现为县博物馆所在地查考旧志,对文庙始建年代均无记载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暨八路军总部旧址 云阳红军总部旧址位于泾阳县云阳镇南门文家。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工农红军于1936年12月15日南下关中,进入渭北地区,集中红军主力于潼关附近,准备迎击国民党亲日派“讨伐军”的进攻同时成立了以彭德怀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邓小平为副政委、刘伯承为参谋长的前敌总指挥部总部及直属机关参谋部、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皆设在云阳镇红一军团、三十一军团等红军部队在云阳至安吴一线驻扎红军总部卫生部、野战医院在云阳以北的马家村云阳红军总部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进行西安谈判时的强大后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3万余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红军总部也随之改为八路军总部1937年8月下旬,在云阳镇中街大操场举行红军改编和抗日誓师大会1937年9月6日,八路军总部由云阳出发,经三原、富平、蒲城、澄城、合阳到达韩城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总部旧址现有正院、东院、西院三套院子,总宽32米,长80米,面积25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正院是总部-办公住宿的地方,东院是总部直属机关部队住所,西院为总部马厩泾阳太壸寺 泾阳太壸寺坐落在县城中的二条街上,占地面积不大寺里主要建筑为明朝建的一座大雄宝殿,殿里供奉着一尊站立的石佛像3米多高,为佛祖释迦摩尼像。
中国佛教史论集中记载说这尊石立佛是六朝古物,足见珍贵在大殿周围,散落着北魏石碑、唐朝石碑等等石刻现在看起来很不起眼,甚至有点苍凉的太壸寺,在历史上却很有名气,甚至辉煌据历史记载,太壸寺前身为前秦符坚行宫,北周时改作佛寺、叫惠果寺到隋朝、隋文帝的母亲常来这里烧香拜佛,文帝改名中兴禅寺唐开元年间改名太壸寺(壸音读坤)在隋唐两朝,太壸寺不但是皇家寺院,而且是当时日本遣唐使来华留学学习的寺院之一据续陕西通志稿记载一位日本太子就在太壸寺里学习过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政府对太壸寺保护的还不错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是进香的日子,届时寺里香火旺盛,香烟缭绕,一片阿弥陀佛声不但信徒们前来顶礼膜拜外,很多达官富人、平头百姓有事无事也来为佛祖烧一炷香、磕一个头,求佛祖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吉祥、事事遂愿中国大地原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位于咸阳市北的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是中国的地理中心大地原点由中心标志、仪器台、主体建筑、投影台等四大部分组成高出地面25米多的立体建筑共七层,顶层为观察室,内设仪器台;建筑的顶部是玻璃钢制成的整体半园形屋顶,可用电控翻开以便观测天体;中心标志埋设于主题建筑的地下室中央大地原点建成后不久,即增设并施测了国家基本重力点和天文基本点。
吴氏陵园 安吴堡吴氏家族系清代全国著名盐商吴周氏是慈禧太后义女,一品诰命夫人吴氏陵园是著名的吴氏庄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园内柏树林立,石马、石碑、石坊尽显一代古墓的庄严与气势安吴堡吴氏家族系清代全国著名盐商吴周氏是慈禧太后义女,一品诰命夫人吴氏陵园是著名的吴氏庄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园内柏树林立,石马、石碑、石坊尽显一代古墓的庄严与气势吴氏陵园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奠基人吴宓先生陵园,立吴宓弟子及现代名人评价石碑廊,建设仿明清时期围墙、陵园广场、购物及饮食长廊,修建停车场地等旅游配套设施,增加园内绿化面积和标志;对吴氏陵园其他部分进行修缮,建设环陵园步行道路,将倒塌的石刻予以恢复原位;加强现有柏树林、石马、石碑、石牌坊的保护,最终将陵园建成集人文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三秦第一陵园”泾阳李仪祉(zh)陵园 李仪祉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公里处泾阳县王桥乡寺背后村占地面积约1.3公顷墓坐北朝南,底部周长米,高米陵园苍柏葱郁,现存门房间,居室间李仪祉(18831938)是我国近代著名水利科学家,名协,字宜之,陕西蒲城人,同盟会会员早年留学德国,学习水利工程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校长、陕西省水利局长、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上海港务局局长等职。
倡导和修建了关中八惠和陕北定惠渠、织女渠以及陕南的汉惠渠、冷惠渠,扩大灌溉面积万多公顷,被誉为一代水圣泾阳柏惠民陵园 在咸阳市泾阳县柏家村有柏惠民陵园,是辛亥革命时期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柏惠民的葬地陵园在故居附近,故居有柏氏花园,为辛亥革命吋期陕西革命据点之一柏惠民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即与于右任、井勿幕、邹志良一起,创建陕西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先生赞扬他胆量过人,慷慨激昂,不惜牺牲,并亲书“博爱”二字赠于柏惠民留存1983年对柏惠民陵园予以整修,重修后的陵园,于年底落成,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水利会馆旧址中华水利会馆旧址时代:民国地址:咸阳市泾阳县王桥镇社树村保护范围:四周围墙内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50米2014年,中华水利会馆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崇实书院书房崇实书院书房时代:清地址:咸阳市泾阳县泾干镇姚家巷保护范围:建筑阶沿四周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5米2014年,崇实书院书房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味经书院正堂味经书院正堂时代:清地址:咸阳市泾阳县泾干镇姚家巷保护范围:建筑阶沿外边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5米2014年,味经书院正堂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望夷宫遗址 -指鹿为马口镇宫殿遗址秦汉泾阳县口镇镇街南保护范围:东至口兴路以东700米,西至口兴路以西100米,南至冶峪河主干渠以南900米,北至冶峪河主干渠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北外延100米,西至冶峪河2003年,口镇宫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口镇宫殿遗址口镇宫殿遗址秦汉泾阳县口镇镇街南保护范围:东至口兴路以东700米,西至口兴路以西100米,南至冶峪河主干渠以南900米,北至冶峪河主干渠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北外延100米,西至冶峪河2003年,口镇宫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李家村防卫楼李家村防卫楼时代:清地点:泾阳县龙泉乡西李家村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分别向外延伸10米2008年,李家村防卫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唐贞陵 唐贞陵位于泾阳县白王镇崔黄村东北,北仲山南麓寝宫位于东、西陵沟之间的一座山头内墓道口海拔889米墓主为唐宣宗李忱1956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依山凿陵,陵周筑城垣,陵城占地629万平方米1984年,县文教局在秦俑钻探队协助下钻探勘测发现,陵城形状不规则。
南城垣走向平直,长1330米东城垣南段平直,北段曲折北城垣略呈弧形西城垣依山势向西北逶迤而去城基宽约3米陵城设四门四门左右各有一土阙,东、北两间土阙相距26米,南门两土阙相距仅67米,西门两土阙相距仅10米陵城四角亦各有一土阙陵内祭坛和石刻多件唐崇陵 唐崇陵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0公里嵯峨山上,崇陵依山为陵,居高临下,山环水抱,墓冢高突,全用方型和长方型青石迭砌而成,石块凿出凹槽,卡有铁拴板,浇灌铁汁,极为坚固陵园有四门,均有石狮一对,朱雀门外有石人十对,华表一对,翼马一对,鸵鸟一对,仗马五对玄武门有仗马三对在朱雀门外还有立人石像八尊,均系王宾,现只存下一人石刻虽遭破坏,但大部分仍存,十分雄伟壮观史载崇陵陪葬墓43座,今名位均无可考近年在其陵区边缘发现奉诏出使过黑衣大食的宦官杨良瑶墓神道碑名人故居于右任办公楼于右任办公楼时代:1934年地址:泾阳县云阳镇斗口于村保护范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斗口试验站四周围墙以内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5米2018年,于右任办公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泾阳程家大院 程家大院系清朝初年(康熙二十年)敕封骁骑将军程福亮故居程福亮为宋代名人程颢、程颐的22代孙,顺治八年篆升怀庆府总兵。
该大院由官府楼(绣楼)和五座大宅组成,占地20亩,绣楼为砖木结构传统建筑,共五间三层四合院建筑,原有房舍154间,花脊鸱吻兽,样式独特,豫西罕见,现房内尚有保存良好的木刻精细,图案清晰,式样古朴,五个宅院共有主房136间,裙房18间,院内建有光禄寺,程祠、春风亭,立雪阁等程家大院系清朝初年(康熙二十年)敕封骁骑将军程福亮故居程福亮为宋代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