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现代汉语知识考试概要.pdf
8页声母发声方法 1:发声部位 双唇音:b p m 唇齿音:f 舌尖前音:z c s 舌尖中音: d t n l 舌尖后音:zh ch sh r 舌面音;j q x 舌根音: g k h 2 发音方式 塞音:b p d t g k 擦音:f h x sh s r 塞擦音: j q zh z c ch 鼻音:m n 边音: l 3 轻音与浊音 浊音:m n l r 轻音:剩下的 4 看气流的强弱 送气音:p t k q c ch 不送气音:b d g j z zh 韵母 只能做韵头:i u v 只能做韵腹:a o e ie ve i u v -i (前)-i (后) er 只能做韵尾:i u n ng 当 i 与 j q x 相拼时 为 i 当 i 与 z c s 相拼时 为-i (前) 当 i 与 zh ch sh 相拼时 为-i (后) Y W的使用 1:前面加 y 的 1 当 i 做韵腹时 前面加 y 2 v 做韵头或韵腹时,前面加 y v 的两点省去 2:改 i 喂为 y 当 i 做韵头时 改 i 为 y 3:w 的使用 当 u 做韵头时,变 u 为 w 韵母的省写:iou uen uei 省写成为 iu un ui(特别强调,在分析音节结构的时候,一定要把省写的部分恢复) 现代汉语 语言的基本性质:1 社会性 2 全民性 3 体系性 语言的组成:语音,词汇,语法 语言的基本规则:社会全体成员的约定俗成 现代汉语(广义)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与方言 现在汉语(狭义)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普通话的概念:1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2 以北方话为基础 3 以现代的典范的白话文为语法规范 七大方言及其代表地区 1 北方方言:北京话 2 吴方言:苏州话 3 湘方言:长沙话 4 赣方言:南昌话 5 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 6 闽方言:福州话和厦门话 7 粤方言:广州话 现代汉语方言: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 关于音变的问题 1 阴平调: 又叫高平调或 55 调, 声调由 5 到 5 而且基本上没有升降变化,调值 55 如:高 飞 天 空‘ 2 阳平调:又叫中升调或 35 调,即由 3 到 5 ,是个高升的调子,如:来 回 繁 忙 3 上升调:又叫降升调或 214 调,由半低音先到低音再升至半高音,即由 2 到 1 再到 4,所以叫 214 调 4 去声调:又叫全降调或 51 调,由高音到低音,即由 5 到 1,是个全降的调子,所以叫全降调 一:上声变调 当上声音节的字单念或者是在词语的末尾时, 不变调。
在下面的情况下要变成 35 调或者是 21 调 1: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变 35 调,如:水果,了解,领导.. 2:三个上声连读,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化一种是第一个音 节变 21,第二个音节变 35:另一种是前两个音节都变 35.如:很勇敢(21 35 214)小老虎(21 35 214) 展览馆(35 35 214) 管理组(35 35 314) 3: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的前面,调值由 214 变 21 在阴平前:首都 ,北京,统一;在阳平前:祖国,海洋 在去声前:解放,土地,鼓励;在轻声前:尾巴,起来 去声变调:两个去声连读,如果前一个不是重度音节就变成 53 如信念,变化,大会,互助,快速 “一 七 八 不 ” 的 变调 1 “一 不”在单念或者是在词尾的时候,不变调 2 在去声前,一律变 35 如:一样 一向 一定 3“一”在非去声前变 51 “不”仍读去声 如:一般,一年,一成,一手,一两不吃 不开 不同 不管.... 4 “一 不”镶嵌在相同的动词中间,读轻声 如:想一想,开不开,谈一谈,托一拖 5“七 八”的变调 在去声前 调值可变 35 也可不变 其余场合念阴平即原调值 如:七岁,七块,八岁,八路(35 或 55) 七天,七成,八只,八两(仍念 55) 文字 一:文字的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系统符号 二:字体的发展阶段:甲骨文→金书(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隶书(秦隶和汉隶)→草书→行书 篆书→线条化→走向符号(最重要) 小篆是秦国统一以后第一次规范性的文字 小篆特点:线条化,统一化,定型化 从甲骨文到小篆,标志着古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的完成和结束 隶书→笔画性→使文字完完全全的走向符号化(最重要) ,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从隶书到草书再到行书,是书写的变化,而不是字体的变化,这一点要清楚 造字法 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根据这些来识别汉字) 偏旁与部首 部首是具有字体归类作用的偏旁, 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是查字单位而不是汉字的组成单位。
汉字的标准化 一:定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 二:定形: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三:定音: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四:定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 词汇 一:词汇的组成单位:语素,词,固定短语,略语,其他 二: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的分类:从音节: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从意义:单意语素和多义语素;从语法性质:实语素和虚语素;从构词功能:成词语素 和不成词语素;从位置: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只有一个意义的语素是单意语素, 由它构成单意词, 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语素叫多意语素,由它构成多义词 有是在意义的语素是实语素, 没有实在意义, 只有附在实语素的前后才能构成词的语素叫虚语素,虚语素是具有语法意义的语素 实语素是词根语素,虚语素是词缀语素 不与别的语速组合就可以成词的语素是成词语素,如 树,就,吃不与别的语素组合就不能成词的语素是不成词语素,如 荣 民 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是自由语素 不能单独成立, 只有与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合成词, 在构词是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叫半自由语素 不能单独成词, 而且同别的语素组成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叫不自 由语素 短语与词 1 看是否是意义的简单相加,如果是,那就是短语,如果不是,那就是次 2 看是否能够插入其他的成分,如果可以,那就是短语,如果不行,那就是词 结构上:词是一个整体,不可以再拆分,而短语是词的组合,是可以再拆分的。
意义上:词表达的是一个整体,而非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短语就可以 单纯词与合成词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如:笔 走 电 合成词:是又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语素合成的 叠音词:由相同的两个音节重叠构成如:蒙蒙,悄悄,皑皑注:是两个字构成一个语素,不可以拆开来使用,即语音重叠 重叠式的合成词:是由两个相同的语素重叠而成如:星星,偏偏,仅仅 同音词: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的词其可分为:同音异形词和同音同形词 多音词:是指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的词 义项:是指词的理解意义的分项说明一个词的义项的多少,是从该词出现的语境观察出来的 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语境中, 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 词汇的发展:1 新词的产生 2 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3 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演变:1 词义的扩大 2 词义的缩小 3 词义的转移 现代汉语的词汇组成: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是全民中适用最多,日常交际最必须,意义最明确的词汇成分的总和有三个特点:全民性,常用性,稳固性 一般词汇:在整个词汇系统中,除了基本词汇就是一般词汇了 (全民性与稳定性较差) 1 传承词: 一个语言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次, 如: 风 雨 雷 电 火 2 亲造词:古代,近代汉语中没有的词(现代汉语的主要成分)要具 有以下三个原则:普遍性,需要性,表意明确性 3 古语词:1 历史词:用来表示历史事物的词 2 文言词:保留在文言当中的词 4 方言词 5 行业词 6 外来词:从非汉名族的词语中借过来的词 如: A:译音词:戈壁,逻辑,模特 B:译音加译意词:啤酒,卡车,霓虹灯,沙丁鱼 C:译音兼译意:幽默,可口可乐,引擎,奔驰,的确良 D:缩写:IBM,DNA E:借形词:场合,服务,集团,消极,手续,取缔,哲学,博士,硕士… 问答题自己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就好了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