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顽劣生的心理透析与矫治.doc
4页顽劣生的心理透析与矫治顽劣生的心理透析与矫治问题生的心理透析与矫治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同龄人中也叫后进生或双差生,或称为品行障碍少年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问题学生的品行障碍发生的频率高,性质比较严重,矫正和转化的难度较大问题学生在集体中,经常具有比较严重的不良行为,属于教育困难的学生,他们虽然只是极少数,然而对教学秩序的破坏极大,常被视之为“害群之马” ,使教师感到头痛,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一、问题学生的特征1 是非观念模糊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特别是和班级中的好学生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甚至有畸形的表现,对老师当面的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因为是非观念模糊,同时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问题学生的言行比较反常2 意志薄弱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能帮助人们克服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困难,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都能坚持自认为是正确的行为方式而问题学生在意志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他们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一定的诱因下,由于意志薄弱,难以控制自己如帮别人打架,在别人相邀下盗窃可以说意志薄弱是制约问题学生前进的重大障碍3 情绪急躁问题学生的情绪极不稳定、情感多变,容易激动,高级情感发展较同龄人低问题学生的情绪变化快,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自己的理智往往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顺利时春风得意,稍受挫折就心灰意冷他们的情绪急躁不安,一旦被激怒,容易蛮干,不计后果4.求知欲弱很多问题学生由于其精力不在学习上,怕苦畏难,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差他们经常得到否定性的评价,受到个别老师的冷落,他们没有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5.行为习惯不良问题学生都有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懒散、旷课、夜不归宿、恶作剧、乱起哄、吸烟、赌博、撒谎、欺骗、偷摸、寻衅闹事、有意损坏公物、打架骂人等等 其中攻击性行为最为恶劣,对本人及其他中学生往往影响最大,甚至对周围的社会治安产生威胁,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二、形成原因”问题学生的出现与社会、家庭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通过对问题学生的调查、分析,就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问题学生是由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
1.不良环境的影响在家庭里,有的父母热衷于赌博、 酗酒;有的父母不和,家庭成员矛盾重重,整天争吵斗气,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由于对孩子要求不一,互相抵消等消极影响,致使中学生产生违反校规校纪、社会道德的不良行为在学校里,如果学校对校园不良行为特别是攻击性行为不能及时严厉处理,学生对校方无信任感,在校园中没有安全感,就会转而屈服于“能打善战”的学生,拉帮结派,形成准“黑社会” ,严重影响中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在社会上,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不良风气的影响,直接毒害青少年;黑网吧、暴力色情影视、变相赌博性质的电子游戏机等不良影响,使学生迷失了方向中学生正是对外界充满好奇,又缺乏一定的辨别力大众媒体中报道的违法、犯罪行为,低级庸俗、黄色下流的坏书,给中学生产生不良行为提供了效仿的具体形式,学生对暴力、色情等刺激性场面兴趣到刻意模仿2.问题家庭的受害者(1)残缺家庭“残缺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 而且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则变得尤为迫切它包括由于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形成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委2)健康家庭的不健康的教育。
一些父母总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有的为了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宽容一次作业忘了做,不能容忍一场考试不及格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引导教育又片面简单;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子女没有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疏于管理、少关心孩子尤为甚者还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父母角色认知偏差 ;有的父母过分放纵、溺爱、娇惯子女三、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1. 热爱学生,消除问题学生的戒备心理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只有热爱问题学生,才能走进他们尘封的心灵天地,做好他们的行为矫正工作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培植问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问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挖掘问题学生的闪光点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学生有比优秀生更强的自尊心,他们更渴望平等和成功哪怕是表面看来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学生,都有一棵十分敏感脆弱的心另一方面,他们确实缺乏自信心,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当尊重、信任问题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唤起自尊心,培植自信心。
让他们懂得:人只有志气,敢奋斗,能坚持,就有所作为;成功者的桂冠是由多次失败的纪录编织而成的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教师鼓励的“我觉得你行”到真切地感悟到“我能够” ,从而扬起不断奋进的风帆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 一定要有耐心,要预见到学生的反复,处理问题不能冲动,认识到困难的程度,永不放弃努力,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注重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大不良行为的转化的力度,使学生管理行之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