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带固定点的常识.doc
4页汽车安全带固定点基础知识介绍安全带是属于整车系统中涉及到法规,安全的关键部件之一,直接影响到乘员的生命安全,不仅其自身有相关的特殊要求,而且其安装在车身骨架上的安装点也有相应的要求.因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强检标准《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即 GB14167-93. 现对其中涉及到的设计方面的问题做个简单介绍.此标准主要是规定了 M 和 N 类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的位置,强度要求和强度试验方法. (M 类:至少有四个车轮并且用于载客的机动车辆 ;N 类:至少有四个车轮并且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 .一. 固定点的位置 1.在此之前先了解下相关的术语:A.躯干基准线 指座椅的设计基准线,即三维 H 点装置躯干线B.座椅中心面 指通过该座椅 R 点与汽车纵向中心面平行的平面C.L 1 和 L2 点 指同一安全带的两个下部安装固定点位置D.α 1 和 α 2 指分别通过 H 点和 L1 点, H 点和 L2 点,且垂直于汽车纵向中心面的两平面各自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S 点 指上部安装固定点位置与座椅中心面的距离2.安装固定点的位置(见下图 1)A.下部固定点:a 在座椅所有调节位置,α 1 和 α 2 的值应在 20°~75°b 平行于汽车纵向中心面而且分别通过 L1 和 L2 点的两铅垂平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350mm,但由于有的汽车结构限制,这个值满足300mm 以上即可.L 1 和 L2 点应在座椅中心面两侧,且任一点距该平面的距离不得小于 120mm.B.上部固定点:a 1>上部固定点的位置应在图 1 所示的 D-E-F-G 范围内,各平面均垂直于汽车纵向中心面,且 S 不得小于 140mm.ED 平面――通过躯干基准线上 A 点的水平面,且AR=315mm+1.8SEF 平面――通过躯干基准线上 B 点,与躯干基准线成 120°,且 BR=260mm+SFG 平面――通过 R 点铅垂上方 450mm 处的 C 点与水平面成 20°2>由于部分汽车的结构所限,上部安装固定点位置可以在下列两平面围成的 H-I-D 范围内.HI 平面-通过 B 点的铅垂平面.ID 平面-即 ED 平面b 如果上部安装固定点在通过 C 点的水平面 CY 下方,则座椅靠背上端与织带的切点应在 CY 平面的上方,且必须装导向件,使安全带不会从乘员肩部滑落.3.安装固定点的螺孔尺寸安装固定点螺孔尺寸为 7/16''-20UNF2A 或 2B. (该尺寸表示螺纹规格为7/16 英寸,细牙,每英寸内 20 牙,等级精度为 2A 或 2B)二 固定点的强度试验及评判1. 一般规定:a. 试验在汽车整车或车身骨架上进行,允许保留加强车身刚度的零部件b. 固定试验用整车或车身骨架的方法不得对安装固定点或其周边区域起加强作用,固定装置应在离安全带的固定点前方 500mm 以外,或后方300mm 以外处.c. 座椅应装备完整并调节到设计基准位置.2. 加载规定:a 应沿平行于汽车纵向中心面并与水平线成 10±5°的方向(如下图 2,3 所示)向前施加载荷于上,下人体模块.b 应在 60s 内达到规定载荷值,并至少持续 0.2s.c 由于安全带的类型又分为Ⅰ和Ⅱ类,所以针对其两种类型的试验加载的力的大小又有所不同. (Ⅰ类是指限制座椅上的乘员下部躯体向前移动的安全带;Ⅱ类是指能限制座椅上的乘员躯体向前移动,又能限制其上躯体过度倾斜的安全带)1> 第Ⅰ类安全带加载:把安装固定好的安全带系在下人体模块上,按照上面的 a,b 的规定对人体模块施加 223000±220N 的载荷,但对 M2,M3类和 N 类的汽车后排座位则施加 2940±220N 的载荷.2> 第Ⅱ类安全带加载:把安装固定好的安全带系在上,下人体模块上,按照上面的 a,b 的规定对两人体模块施加 13500±220N 的载荷,但对M2,M3 类和 N 类的汽车后排座位上下两模块则施加 2940±220N 的载荷.3> 以上提到的 1>,2>可分别对每一套安全带进行,但在两套安全带总成的固定件安装在同一安装固定点上,或对同排相邻座位的安装固定点,必须对两套安全带同时进行试验.4> 对设于座椅骨架上,或分设于汽车骨架与座椅骨架上的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在进行 1>,2>规定试验的同时,应通过该座椅质心,沿纵向水平向前施加 20 倍座椅重量的载荷,但对 M2,M3 类和 N 类的汽车后排座位则施加 P 载荷,并至少持续 0.5s.P=(735+单个座椅重量)×43.按照上面的规定试验时,安全带不得从安装点处脱落,但是可以允许固定点及其周围区域产生永久变形或裂纹。
以下附图是安全带固定点失效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