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与展望.docx
12页四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与展望 温国强 卢瑛琪 陆晓玲2022年,四川省深刻领会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新时代“天府粮仓”,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乡村治理格局农村产业融合效能不断提升,融合模式持续涌现;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赋予其乡村建设一定主导权,使其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并举”乡村治理效能正不断提升,主要形成了以优化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坚持问题导向为主的治理经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交出了四川答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节点上,2022年四川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新时代“天府粮仓”、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乡村治理格局等方面部署工作,有效保障了乡村发展、建设与治理三大重点工作的有效推进四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实践和新进展四川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新时代“天府粮仓”、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乡村治理格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交出了四川答卷。
一)实践探索1、坚持巩固与拓展并重,有力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巩固衔接的关键阶段,四川省緊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通过政策延续与动态监测有效降低了脱贫地区返贫风险;同时,拓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通过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实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拓展衔接一方面,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另一方面,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省级财政乡村振兴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工作,资金主要用于农业产业发展、宜居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在金融支持方面,开展农业产业化银行贷款贴息工作,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用于增强其农业产业竞争力2、坚持发展与提升并重,建设新时代“天府粮仓”四川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建设新时代“天府粮仓”方面作出实践探索一方面,探索建设新时代“天府粮仓”的发展方向,眉山市作为总书记来川视察的第一站,率先出台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决定》,从耕地保护、农田建设、科技引领、主体培育、示范带动以及延链融合六个方面展开工程建设另一方面,针对提升粮油产业竞争力,四川省在全省范围内建成31个“五良融合宜机改造”示范县,重点构建优质稻基地县、小麦生产重点县和油菜大县,在各项农业生产政策上予以支持。
3、坚持改造与建设并重,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四川省紧紧围绕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积极考虑各地禀赋优势,实施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建设、清洁能源等提升工程,分区分类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五年行动,深入实施乡村改造工作一方面,从乡村环境、村容村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展开提升行动,实施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另一方面,从基层设施、文化、组织、人才等方面开展乡村建设开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交通物流设施、清洁能源、现代电网和乡村信息化等“五网共建共享”,加快推进组织、人才、乡村社会、农村文化、数字乡村“五大建设”4、坚持服务与保障并重,持续优化乡村治理格局治理高效的乡村治理格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起关键作用,必须持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四川省以服务与保障并重为目标,健全以党建为核心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一方面,从人才与机制两方面入手,为乡村治理提供扎实服务通过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吸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另一方面,从组织建设入手,保障乡村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全面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补助、定期健康体检、离职生活补助制度,有序推进活动阵地提档升级,完善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二)进展成效1、乡村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引领发展势头四川省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主要抓手,集聚力量、集成政策、集汇要素,强力推进,对重点特色园区展开为期三年的培育行动,积极推动《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条例》立法,以立法形式压实责任、增添措施,规范和促进产业园建设管理工作2022年,四川省入选首批重点特色园区名单的33个园区中,与农业相关的园区有两个,分别为自贡荣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广安武胜农产品加工园其中,荣县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涉及大米加工、生猪屠宰、精致川茶加工等领域,实现高新产业营业收入35.39亿元纳入四川省重点培育的30个食品饮料特色园区中,有21个属于现代农业园区2、美丽乡村建设:国土规划引领区域协同从顶层设计出发,四川省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工作,各级部门着力优化生态、农业和城镇格局,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空间基础从规划编制角度,片区规划成为四川省区域协同的关键契机,各片区充分寻找共同点,探索合作共赢的新格局截至2022年上半年,四川省共编制完成323个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先后6次举办全省的工作调度和业务培训会展开工作交流与经验分享,派出多批专家组针对地方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超万人的基层干部与技术人员接受相关培训。
3、乡村社会治理:多维助力治理效能提升四川省将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作为乡村治理工作的重点,从夯实治理基础、建立健全治理组织与体系、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三方面入手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夯实基层治理的人才基础以隆昌市为例,试点期内共引进有市级称号的人才60名,实施“大学生进农村计划”,共引进310名大学生基层干部二是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所需服务组织和体系以崇州市为例,试点期内创新探索“1+3+X”的基层治理服务模式,累计成立1400余个村民自治组织三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对原有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建设,在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快宽带网络以及4G网络的深层次覆盖,推进5G网络向有需求、有条件的乡镇及行政村延伸强化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四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探索和新突破(一)产业融合助力乡村发展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四川省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悠久的农耕文化,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契机,推动产业融合高效发展,培育出一批有实力、融合效益强的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主体,具体有以下新探索与新突破一是从顶层设计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细化示范园工作方案,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和创新机制。
二是充分发挥示范效应,总结梳理创新经验、相关做法以及问题,为第四批示范园申报提供示范三是统筹资金与政策、助力示范园高质量发展以壮大示范园主导产业为中心,加大对生产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道路、电力、信息等设施条件,健全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统筹各项资金用于示范园建设,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拓展融资渠道,强化政策协调与业务指导总的来看,四川省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积极运用政策工具,激发基层创新能力,在全新探索下,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效能不断提升,融合模式持续涌现如自贡市大安区聚焦“全产业链延伸型”定位,探索出“延伸农业产业链型”融合模式;成都市彭州市围绕种业技术、聚焦科研技术,探索出“高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二)集体发展助力乡村建设四川省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鼓励相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建设项目乡村丰富的生态资源是美丽乡村建设最有力的基础保障,而集体经济组织是乡村生态资源的所有权主体,对推动生态资源产业化、市场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集体发展助力乡村建设不仅可以满足乡村建设本土化的要求,更能充分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四川省基于全省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落实支持政策,具体有以下新探索与新突破。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2022年新增扶持1292个村,每村补助资金10万元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将原先设立的“贫困村产业扶持资金”更名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用于相关产业的乡村发展建设同时,将财政投入的国有资产逐步委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得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持有量稳步提升,市场经营能力进一步显现三是在政府购买服务、财政投入的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动承办,并给予相应政策支持总的来看,四川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赋予其乡村建设一定主导权,使其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村庄建设型等集体发展助力乡村建设的模式如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开发现有的1500亩水面资源,创新打造了易家河坝乡村旅游区,走出一条资源开发助力乡村建设的道路;自贡市沿滩区詹井村通过盘活利用撂荒地等闲置资源,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走出一条盘活闲置资产助力乡村建设的道路;天府新区煎茶街道老龙村九组将生态修复与产业项目有机结合,创新打造了天府微博村,走出一条整村生态打造助力乡村建设的道路三)“三治并举”助力乡村治理四川省在以党建引领的工作推动下,乡村自治体系日益完善、依法治村机制不断健全、德治教化效果逐渐显现,具体有以下新探索与新突破。
一是以自治组织建设为核心,探索乡村自治方案以建立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邻里互助会等自治组织为关键,在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基层纠纷治理的创新机制二是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通过推广各项基层法律服务,充分培养乡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合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将各种矛盾纠纷下沉到基层化解三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建设,开展“四川好人”“文明家庭”等多項文化活动总的来看,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举”发展,四川省乡村治理效能正不断提升,主要形成了以优化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坚持问题导向为主的治理经验如成都市崇州市、德阳市罗江区通过强化以党建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一核三治”建设,健全治理体系;广元市利州区创新民事公正议、民财公开理、民生公平惠“三民三公”全链式乡村现代自治方式;凉山州西昌市以问题为导向,探索红色片长、乡村八榜、“1+3+N”运行机制等治理路径四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在巩固衔接的背景下,如何从外部守稳政策动力、发挥市场活力,从内部激活发展动力是四川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目前,四川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处于开展初期,有必要在新形势下重新分析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一)巩固衔接背景下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仍待强化2022年,四川省在政策扶持、市场优化,乡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但在新形势下,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的作用显现仍然不足从政策支持力度来看,2022年,除中央财政外,四川省安排省级财政22.2亿元用于乡村振兴先进市县乡村奖补和星级园区奖补,同时,实施2022年农业产业化银行贷款贴息申报工作就实施效果来看,多数政策均向原脱贫攻坚地区有所倾斜,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时期的产业投资成果但新挑战在于各层级成立乡村振兴部门后,工作传导处于适应阶段,在政策落地时怎样协调各部门权责,形成政策合力仍然需要探索从乡村营商环境来看,四川省2022年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在县乡村三级实施构建电商与物流体系新挑战在于原有乡村的邮政、供销与快递资源如何有效融入以县域为中心的商业体系,激发相关产业的市场活力从乡村内生动力来看,四川省2022开展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项目,认定了500名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对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有引领作用新挑战在于乡村带头人如何带领群众巩固原有脱贫攻坚成果,尤其是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上如何转换思想融入市场经济。
